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为新闻背景?我们说,任何一件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之间总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为因果的。横的方面,它与周围同时发生的事物有一定的联系;纵的方面,它与过去的这种或那种事物也有不可分割的往来。所以,任何新闻事件都有它形成的时间、空间条件,有它产生的原因,即任何新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产生的,因而写消息时就应当对与消息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有关的联系,作出恰如其分的介绍、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意义。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写消息应交代的新闻背景。一些西方新闻学者认为,新闻要素中的WHY(为什么),即对新闻事实的产生原因和新闻事实本身作出解释,就是新闻背景。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2.
一 些重要新闻事实因得不到及时反映 ,报道和传播就成为旧闻或历史。那么 ,如何报道已过期的重要新闻呢?笔者以为可以从扬长避短 ,避急求深 ,转化为非事件性新闻 ;撰写记者述评 ;撰写一定程度的新闻评论 ;通过人物访谈把整个事件凸现出来 ;留意发展 ,抓住新闻由头以及作后续报道等多个方面作努力。扬长避短、避急求深 ,转化为非事件性新闻重要新闻体现在报纸上的新闻文体 ,以事件性新闻为主 ,其新闻价值受新闻事实所发生的时间的限制。而非事件性新闻 ,时效性差 ,但指导性强 ,报道的是一个阶段持续发展的事物 ,时间概念在“前一个阶段” ,延…  相似文献   

3.
新闻是对已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来源于题材。新闻不能先于事实而报道,即使如今已有信息新闻登上新闻舞台,承担部分未发生事实的报道,可它仍以一定的事实为依据。说上述一些,想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既然新闻不可能先于事实而存在(相对的),怎可说,对新闻的采写可先于事实而确立?也就是说,题材怎能先于事实而规划?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题材不可能完全地先于事实而规划。我们所报道的事物。有事件性与非事件性两种,事件性的事实是易见的,非事件性的事实是不易见的。非事件性的事实具有广阔的报道潜  相似文献   

4.
沈建平 《新闻世界》2004,(9):50-50,47
什么是深度报道呢?深度报道是一种作解释或者作分析的报道,是一种加有背景,给新闻揭示更深一层意义的报道.注重系统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它通过具体事件的分析,结合事物的实质,阐明对事实的见解和态度,借以影响、引导社会舆论。简言之,深度报道是全面、系统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的产生、过程、结果,解释其意义,展望  相似文献   

5.
西方的消息,与我国的消息一样,是对新闻事物的迅速及时、简洁明快的报道。由于对新闻基本要素的交代重点不同,西方的消息又可分两种类型:纯新闻和解释性新闻。纯新闻与我国的动态消息相似,即采用精练的语言对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所进行的报道。纯新闻虽然要求交代何时、何事、何人、何地、何因、怎么样等新闻六要素,但其报道重点在何事这个要素上,而对何因的交代比较简略。解释性新闻虽然也会涉及上述诸新闻要素,但报道的重点在“何因”这个要素上,即通过对新闻事件产生的原因的挖掘和交代,揭示事件产生的原因,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即更深层次的新闻事实。解释性新闻同样属  相似文献   

6.
一、忌虎头蛇尾 新闻策划是对将要发生的事件和已经发生的但还未了结事件进行报道的带有超前性和预见性的谋划。但新闻策划不周就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其结果是,有的后续报道跟不上,有的没有结果,还有的报道不下去,让广大读者从希望走向失望。这不仅影响采编人员的形象,还会影响报纸的声誉。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一是选题不准——没能及时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或者是虽然抓住了,但解决起来很难,或者是当前根本无法  相似文献   

7.
预测性报道是依据现在和过去的事实,对事物或事态前景所做的报道。按照我们一般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体育新闻的预测性报道恰恰相反,它基于新近发生的事实,对未来尚不完全可知的事情进行一种分析、推测。在我国,预测性报道有代表性的定义是:"预见性报道是依据现在和过去的事实,对事物或事态前景所作的报道。"预测性报道虽然不是体育新闻的专利,但它却在体育新闻中必不可少,并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体育比赛的不确定性和专业性使读者需要预测性报道。  相似文献   

8.
业内人士都知道,新闻具有“5个基本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一个完整的新闻,这5个要素是齐备的。但这五要素又不是不分轻重、均衡排列的。其中,事件是起决定作用的,其他要素都围绕这个要素而展开。因为,新闻报道的就是事实。没有事情的本身,何谈报道?这是不言而喻的。既然在五要素中,新闻事实是最主要的,就有一个如何观察事实的问题,自然而然就有个新闻角度的问题。何为新闻角度角度,是指看事情的出发点。对同一事物,站在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和反映,就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人们常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这个…  相似文献   

9.
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新闻界有句“口头禅”:“没有事实便没有新闻。”因为客观事实并不能自己摇身一变而成为传播媒体的报道,如果没有人去发现,无论具有多大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也永远成不了新闻。世界上的哪些客观事实什么时候能够得以传播,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发现。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发现是客观事实转化为新闻报道的关键。新闻发现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贯穿于新闻产生的全过程,体现在采写实践的多个环节,有报道思路、主题、事实、角度、线索、“文眼”和表现方式等等大小不一、层次不同的多种表现形式。思路发现:是指对某个新闻事实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祝贺 《新闻爱好者》2002,(12):31-31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事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新闻事实也不例外。每个事件都有其发生、发展的特定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因此,在写消息的时候,就应当对所报道新闻事件的背景作出恰当的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的意义。分析获奖作品可以看出,背景材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对比参照型的背景材料历史是昨天的新闻。因此,新闻事件也是历史事件的组成部分。有些新闻看似平常无奇,但是通过记者利用背景材料对新闻事实作出纵向比较后,事件的新闻价值就清晰地显现出来。《郑州晚报》上的一条消息…  相似文献   

11.
非事件性新闻是对一段时间内或若干空间里发生的诸多事实、情况、事件的综合反映,揭示带有分析性、启发性的总体情况、倾向或经验等,非事件性新闻的特点是点面结合,以面为主,反映事物发展变化中的阶段性、倾向性、经验性或典型性。从体裁上说,典型报道、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述评消息等皆属此类。非事件性新闻的时效要求较为宽松,但必须有合适的新闻由头,必须把握适当的报道时机。俗话说:馍不熟,气不圆。非事件性新闻与突发性事件新闻不一样,突发性事件新闻必须抢时效,而非事件性新闻则不一定要抢,有的甚至还要等一等,压一压,养一养,等事物…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报道要想避免平面化,就不能仅仅是就事论事.仅描述新闻事件的动态过程,而要对新闻信息进行历时性的纵向追溯和共时性的横向联系,利用历史和环境背景资料对信息进行扩展、深化、解释和展望,对影响新闻事实的及会对发生的新闻事实产生影响的事物的相关信息进行多方面的立体展示。因而,我们观察组合报道会发现,众多的组合报道当中,资料性新闻占有相当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新近发达的事实的报道。那么从事实 转化为报道,首要的工作是发现。发现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才能把它采写(制)成报道。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积极开发自己的发现力。 什么是发现?《辞海》的解释是,本有的事物  相似文献   

14.
新闻策划,是指对一个单体新闻事实或一个事件新闻,符合新闻规律的一种谋划。它可以是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预见性的新闻,目的是采用最合适的新闻手段,获得最好的新闻宣传效果。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新闻策划的重要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有句俗话:新闻的生命是真实。①这说明,真实性是新闻的首要因素,离开了真实的本质,就颠覆了新闻的意义。新闻的真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的是新闻所报道的事件是否真实存在;另一方面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对所报道事件的认识与评价是否客观。真实贯穿于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新闻事实必须完全符合事物的本来而目。  相似文献   

16.
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寻找和挖掘新闻事实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的本源是事实,记者要把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原汁原味地传播给听众,要努力在第一时间报道鲜活新闻事件,要对客观事物进行跟踪式调研、剖析,抓住事物的本质,采写有深度、有力度的新闻报道,就必须到新闻现场去。那里是新闻的唯一源泉,是记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宝库。  相似文献   

17.
马烈 《记者摇篮》2006,(8):34-34
在短新闻中有一类作品叫做现场短新闻,由于其短小精粹,现场感强,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现场短新闻呢?现场短新闻的界定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以耳闻目睹的事实和短小的篇幅再现于形象描摹中的纪实性现场报道。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发自现场的目击式的新闻,不是事后现场追补的新闻。记者是事件的目击者,参与者和见证者。现场短新闻是再现式的报道,不是反映式的报道。它不仅用事实说话,更要用形象说话,用形象化的事实说话,不用概括性事实说话。它是纪实性报道,不是预测性、评论性的报道。它是来自发生事件的现场的…  相似文献   

18.
现场报道是指记者走进新闻事件现场,以事件目击者、参与者的身份,当场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或通过采访,请新闻当事人、目击者讲述新闻事实的办法,对新近(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进行报道的特殊报道方式。它最能体现电视报道的个性,可以充发挥电视报道传播速度快、现场感强、视听兼备、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等优势。记者亲临其境,由此产生的真实感和可信度,是报纸、广播等其它传媒所无法比拟的,尤其在事件性新闻和现场感强的新闻中,  相似文献   

19.
按照新闻事实的不同属性.深度报道属于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相比,它关注的只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是事件的过去时。深度报道是一个总结、回溯性报道,它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其新闻价值一般蕴含在事物的本质层面,需要在报道时深入挖掘。平时见诸媒体的各种成就性报道、经验性报道、工作报道或解释性、研究性报道,都属于这一类,它们往往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展现出来。深度报道一般是先从已经发生的事实中提炼出主题.再策划采制报道,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20.
《新闻记者》第一期评出的“2001年十大假新闻” ,大多是经国内知名新闻机构报道才产生恶劣影响的 ,而这些新闻单位应该有较为严格和完善的审稿制度 ,主观上也不愿刊播假新闻 ,那么假新闻为什么会屡屡出现呢 ?笔者认为是对新闻材料和事实之间的关系没有辩证的认识而造成的。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中明确提出新闻“材料”不等同于“事实”。从新闻学的角度来看 ,事实是客观的、现实的、第一性的东西 ,材料则是事物和事实的各种形态、各种来源的表象、表现、反映和记载的总称 ,它既包括事物的表象、表现这类第一性的材料 ,如物证材料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