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是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每年的气象灾害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减轻突发气象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2004年8月中国气象局发布了<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气象灾害的区域特点和地域分布规律,对因地制宜地预防气象灾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辽地区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气象灾害表现出普遍性、交替性、持续性等特点.通辽地区在地理环境的空间排列中处于过渡地带,许多气象要素不稳定,形成灾害.认识气象灾害的区域特点和变化规律是预测预报气象灾害的关健.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气象灾害的分类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量气象灾害资料的分析,将发生在湖南省内的气象灾害划分为7大类19种。同时,分析了湖南省气象灾害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气象灾害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旱灾、洪涝、台风、低温和沙尘等.分析气象灾害对我国粮食生产环境、生产能力、种植熟制等产生的影响,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建设灾害应对工程、完善粮食保险政策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防治气象灾害、维护粮食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种.气象灾害可造成很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应积极预防气象灾害以减少其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在幅员辽阔、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每年因气象灾害的发生而造成的损失难以计量。究其原因,气象灾害的发生固然难以避免,但不少农民防灾减灾意识薄弱却是造成损失惨重的主要因素。因此,推广完善气象灾害科普,提高广大农民对各类气象灾害的认识,积极采取相关防灾减灾措施就相当必要。此外,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创新性是推广完善气象灾害科普的重要环节。总结分析现有气象灾害科普的传播渠道,并开创实行多样化、创新性的传播方式则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陈香 《莆田学院学报》2005,12(2):88-90,94
根据《莆田市气象灾害数据库》和《莆田县气候志》,分析莆田市气象灾害具有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群发性显著、灾害链明显和灾情不断加强等特点,并讨论气象灾害对莆田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本单元将气象灾害单列讲述,并重点讲述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我国主要的几种气象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课本用了较大的篇幅讲述台风的形成、结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与防御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有关要求,日前,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向各地教育行政和气象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切实做好今年秋季开学后中小学幼儿园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减灾》和《灾害学》所载1990-1996年主要气象灾害资料,分析和总结了我国九十年代气象灾害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形成规律,为减灾抗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未来泉州市经济的发展将面临诸多气象灾害的威胁.本文在分析了泉州市历史上气象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后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黑龙江省1978-2011年期间农业气象灾害以及粮食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黑龙江省的农业气象灾害种类较多、发生频繁、季节性强、交替出现、地域性强;农作物灾情均呈现扩大之势,年均受灾率和成灾率分别高达41%和20%,出现高灾害强度指数的年份间隔越来越短;粮食产量与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呈反向变动关系;粮食年均灾损量为372.47万吨,年均灾损比例为12.77%;从对粮食生产影响的程度来看,风雹灾害最严重,旱涝灾害次之,而冷冻灾害则无显著影响。为保障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安全,应该采取必要措施:普及农业气象灾害基础知识,提高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大力培养灾害预测技术人才,加强抗灾作物的选种和育种;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3.
雷电灾害是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据历年气象资料统计,全国各地每年都有因雷击造成的停电停工、设备财产损失和人畜伤亡等事故.  相似文献   

14.
李桦 《地理教育》2003,(5):26-26
一、我国的四大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我国的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干旱、低温冷害、冰雹、沙尘暴等。在诸多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每年我国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平均每年约720~870亿元人民币)的57%;由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平均每年约1~2万人)的40%。而且,气象灾害的频度、强度及造成的损失有上升的趋势。在过去的2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600多次。199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特别是20世纪的最后十年,我国…  相似文献   

15.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模拟真实的气象灾害成为可能。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气象灾害逃生演练系统,通过逼真的气象灾害场景训练,不仅可以提高体验者的兴趣,还能增强其临场感以及面对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理及逃生能力。利用计算机设备构建生动逼真的虚拟环境,让体验者拥有身临其境之感,使他们能更方便、更直接地融入虚拟空间,并通过语言、手势、感官等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交互。与传统逃生演练方式相比,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气象灾害逃生演练系统优势明显,具有广阔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方志相关资料之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县域比较,对徽州区域各县气象灾害的主要类型、空间布局、发生频率作考察,以深入探讨传统徽州农业气象灾害之实态.  相似文献   

17.
梅州市农业气象灾害特点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及灾情等4个方面分析了梅州市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并对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喀斯特地区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以贵州省为例,在总结近年来主要气象灾害成因及影响程度的基础上,分析气象灾害过程中暴露出的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对其抗灾能力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教师博览》2008,(3):19-19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精神.在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预测减灾司指导下.安徽省气象局于2007年11月向安徽省政府呈报了《关于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农村义务教育的意见》,提出在农村小学四或五年级中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由省政府支持.向每一名农村小学四年级或五年级学生发放专门教材.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气象防灾减灾有关知识.并通过他们将防御知识辐射到每一个农村家庭.最大限度地扩大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普及范围。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农业气象灾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梅 《地理教育》2009,(1):78-78
我国是农业大国,历史上农业气象灾害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大威胁,每年都有几亿亩农田受灾。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往往是大范围的,“年年有灾,处处有灾”。它是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既具有深刻的地球物理环境背景,又和农业因素密切相关,具有持续、积累和交替的特点。那么什么是农业气象灾害?又该如何防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