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高校体育专业传统的、单一的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应构建符合体育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确立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尽快适应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改革高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严重滞后的体育专业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目前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训和供需情况,从而探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方法,对四川省高校毕业生279名与45家企事业单位31名负责人员的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难以平衡的状况,其主要原因为培养机制与市场需求脱钩(52.3%),而高校本专业毕业生往往选择再次学习方式(40.0%自学方式),暴露出先行培养模式难以推动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问题。结论: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根据社会与市场的需求,设计新型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模式,以转变陈旧的体育教育观念,为各高校发展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教育应瞄准市场需求,为未来社会和学校体育的发展培养人才,为此,高校要确定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点,积极进行课改,以培养复合型高层次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专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弊端日益显露。培养思政专业复合型人才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要求,又是应对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要培养思政专业复合型人才,高校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确立"双线制"培养目标,构建开放的学科体系,设置综合模块课程体系,建立理论传授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分析广西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现状,探讨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发展的有效措施。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水平,在整体上对社会体育专业办学进行宏观调控,以教育部的培养目标和《标准》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办学理念并优化课程设置,以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确定不同层次及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文章在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提出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在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总框架下,结合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改革专业的内涵,明确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师资来源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面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中文师范专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已严重制约着培养目标的顺利实施。因此,加快高校中文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了高校中文师范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社会的发展也对我国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对于我国的体育教育来说更是如此。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对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我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研究
  培养目标是课程开设的出发点,往往与社会需要紧密相连。探讨课程设置必须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才一可能进一步确定和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各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依据国家在不同时段颁布的教学计划或课程方案。改革开放后1980年、1986年、1991年分别制定修订了三次教学计划,1997年在此基础上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1997一22年间各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果。在此基础上,黄汉升等学者以全国61所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现行实施的教学计划为基点,以调查问卷和专家访谈所收集到的信息为论证基础,并借鉴国外高等教育改革成功的经验,拟定了新的课程方,即23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目前各校的课程设置均以此为准,它将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显现出许多不适应,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认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应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规格,从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拓宽课程设置内容、充实专业培养内涵等方面着手,以适应国家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社会与经济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法学教育肩负法律人才培养和法制完善的培养目标,探讨和谐社会背景下法科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基础,形成面向社会需求的学生能力培养机制,是当前法学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导向作用,明确高校本科教育的办学目标与办学定位,强化人文精神培养,增加法学文化修养环节,加强旨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课程,来完善当前法学教育的发展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育专业怎样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关系到体育教育专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这其中,选择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对河西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进行诊断性评价,为准确定位办学方向、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田径教学一直来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重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实现新型中小学体育师资的培养目标服务。本文认为,体育院系在田径教学中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改革创新和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对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戴显岩 《林区教学》2012,(6):105-106
随着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不断深化,其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没有能够实现与时俱进的更新,主要从高校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研究其人才培养问题。指出了目前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目标分级不明确以及专业培养目标过高等问题,最后结合相关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理论知识提出了加强和提高我国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高等专科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当前专科体育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分析,提出了确定我国高等专科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的依据。高等专科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建议表述为: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基础教育。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德、智、体、关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道德修养,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一专多能的复合应用型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及社会体育工作者的重任,关系着我国体育师资水平的提高及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美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处于先进水平,通过对中美两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习体系三大方面的对比,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立足社会需求,即新时期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对现行的教育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管理机制等进行系统地重建,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在分析了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在注重医疗保健的同时,从事体育锻炼和增进健康的意识也相应增强,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急剧增加。然而,我国体育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还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政策制度不完善、市场管理不规范、市场规模不大等诸多问题。目前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位授予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应适应体育产业化的发展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专业性、复合型人才,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并不断拓展毕业生的就业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目前国内高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针对社会对复合型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信息安全专业的自身特点,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从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和完善、培养过程的创新以及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等方面对新时期信息安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近年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学校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偏向及矫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职教育不是职业培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偏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为目标,在人才培养中始终坚持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统一,注意三个方面的结合与协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协调,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协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使培养目标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