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真实、准确的原则 1.1竭力寻找事实真相,不策划、制造事实或推动事实的发展. 1.2准确叙述事实,不夸大其辞、杜撰事实、对事实进行文学想象. 1.3呈现并核实事实的细节,但这些细节不能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和未成年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黄雅堃 《中国出版》2012,(12):57-60
受众对新闻的基本诉求就是事实过程的真实再现,对电视新闻而言,过程真实体现为事件时空的真实。电视新闻在索绪尔语言原理所指、能指[1]的对应中成型、成义、达意,完成事实过程的真实构成。文字、图像、音响、结构等符号元素是电视新闻报道的事实物化的基础媒介,新闻事实是具有能指、所指结构特征的符号事实,符号对应的真实程度,直接制约着新闻作品事实的真实程度。  相似文献   

3.
李媛 《中国广播》2014,(9):101-101
1.把事实报道看作与舆论引导无关,缺少连续报道未确证的、乃至失实的事实。这是因为,舆论一般要经过事实了解、价值判断、特定倾向达成“共识”三个阶段。观点都是事实的浓缩和提炼,撇开事实,直接诉诸于观点、态度的舆论,效果是很有限的。尽管客观新闻学主张记者只能报道事实,不能添加自己的观点和评论。但此种理论、原则正遭遇挑战,不仅在有着夹叙夹议新闻叙事传统的我国,在西方的消息、通讯和综述等报道中,  相似文献   

4.
<正>1、鉴于新媒体跨时空快速传播的特点,媒体机构或新媒体机构应首先面对事实,积极掌控话语主动权。新媒体可以快速发声,及时将事实呈现出来,抢占首发权。同时,新媒体也要走专业化道路,从思路上打造新媒体传播意识,知晓事实、陈述事实、解释事实。2、面对新媒体中利用社交网络快速传播信息的特征,专业的新媒体机构要起到疏导舆论与民间情绪的作用,呈现出专业的理  相似文献   

5.
(四)新闻报道是“流动的泉水”,新为特色新闻报道要用事实说话,要以个别显示一般。如果事实不是新近发生、发现的,也就无所谓新闻了。新,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特性。 (1)“流动的泉水”新闻所报道的事实,不是静止的,而是变动着或变动了的新的事实。长江滚滚东流,经过十个省市流入东海,是事实,而不是新闻。但是,勘探队发现长江新的  相似文献   

6.
一、填空及简答: 1.实事求是地反映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报道事实。2.独立地观察、判断、选择和报道事实的动机和能力。3.真实。4.传播信息、舆论监督、宣传教育、文化娱乐。5.绝对,无条件。6.人民,人民。7.一般群众,领导者的一般想法,理论家,其  相似文献   

7.
负面新闻的网络民意过度表达
  1.负面新闻及网络民意过度表达的概念。负面新闻首先就包含了人们对新闻事实性质的正负评价。负面新闻事实是“那些打破人类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压抑人的自由发展,破坏人与社会、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事实,即为带有负面性质的事实,诸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贪污腐化、环境污染等,它们都体现为反常、对抗、冲突。这些消极的事实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极大,阻碍社会进步,必须认真对待”。①负面新闻就是说新闻事件本身是一个坏消息,一般会造成负面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条新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此,新闻报道要正确反映新闻事实,常常就需要介绍与新闻事实有关的背景。新闻背景也是一种事实,它虽然不属于新闻事实本身,却是可以用来讨论、说明新闻事实的。正象胡乔木同志曾指出的:“你得在你的新闻里每一次供给他详细的注释,纵断面和横断面的背景.”关于新闻背景的作用,有人将它归纳为以下十点: 1、说明新闻事物的起因。  相似文献   

9.
1、角度要“刁” 新闻角度,是透视新闻事实的一个立足点与窗口,是从事实的一个侧面(其事实要最具表现力)揭示主题的一个突破口。一般情况下,角度越小、越具体、越适当,就越能充分表现主题。 例如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评选一等奖作品《鲜花不知送给谁》,角度就很“刁”。  相似文献   

10.
田阳 《新闻传播》2009,(11):106-107
一.认识“新闻事实的生成” 1.对于“新闻事实”的理解 国内学术界几乎公认的关于“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一、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异同1.新闻的本质和基本要求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或者说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概括地说就是真实性,思想性,时间性,用事实说话。新闻的真实性就要求新闻的语言包括细节、数字、引语等都必须完全准确无误,不容许有任何差错、虚构或夸大、缩小。对事实的说明、解释也应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有任何歪曲或掩饰。只有具备了这两方面条件,新闻报道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传媒小语     
怎样选择采访对象呢?第一,最有发言权的人。其中包括新闻事实的参与者、新闻事实的目击者、新闻事实的直接关系者等。第二,围绕新闻事实的知情人。这些人虽不是新闻事实的参与者、目击者,与新闻事实也没有直接关系,但他们对新闻事实有所了解,找这些人谈一谈,有助于我们全面掌握新闻事实。第三,选择对采访新闻事实有研究、有见解的人。这样的人有助于我们认识、评价新闻事实。——曹仁义  相似文献   

13.
事实观念是新闻观念体系中的基础观念,关系到对新闻本体、新闻本源、新闻属性、新闻真实、新闻价值、新闻规律等新闻领域主要问题的实质看法,对新闻实践具有根基性的作用和影响。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事实呈现的具体形态,但并没有改变人们对事实地位、属性、功能作用的看法。当代中国新闻(包括新闻实践与新闻研究)拥有自己比较稳定的事实观念:在本体论上,认定事实是新闻的本体(本原)、本源;在认识论上,认为事实是可认识的,表征事实的新闻是能够正确反映呈现事实真实面目的,事实是检验新闻真实性的终极标准。而最具当代中国新闻特色的事实观念是:新闻传播主体尤其是以党媒为主体的专业新闻媒体,应该在树立全面事实观的基础上,特别坚守正面事实观,努力实现全面事实观与正面事实观的统一事实观。或者说,正面事实优先、正面事实主导是当代中国新闻事实观的硬核。总而言之,当代中国新闻的事实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事实观,是价值取向鲜明的事实观,是当代中国新闻整体观念体系的基础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当代中国自主新闻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闻事实:内涵与外延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媒体新闻传播理念的更新和新闻传播技术的改进,新闻事实在内涵与外延上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有了新的界定。新闻事实既包括最近发生的新闻事实,也包括曾经发生的新闻事实、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可能发生的新闻事实,还包括一些没有发生的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5.
1“我相信,事实一定胜于雄辩,正义必将战胜谬误。而事实就在东史郎先生的书中,正义就在东史郎先生的心中。东史郎先生一定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这是《东史郎日记》出版者、江苏教育出版社社长赵所生陪同东史郎到南京  相似文献   

16.
事实是新闻的源头,没有事实也就没有新闻,事实同样也是广告诉求的基础。广告是在遵循商品和服务的性能、质量、用途等事实基础上策划制作的,广告的内容可以是某种事实,也可以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在事实基础上由广告主对受众作出的某种承诺。  相似文献   

17.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1,(3):7
虚假新闻的四大新特征五种危害杨保军在2011年第1期《新闻记者》上撰文提出虚假新闻的四大新特征:1."纯粹假新闻"数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容易制造和出笼。这种假新闻是彻头彻尾的编造和捏造,很多都是出于传统媒体专业记者的想象和臆测。2."假象新闻"明显增多,公众越来越被迷惑。没有事实,就策划事实;没有足够大的新闻事实,就在原型基础上"打气"、"灌水"。这类看起来拥有一定事实根据的新闻,对难明  相似文献   

18.
1.事实层面的信息。能够运用新闻学方法,准确捕捉客观事物的事实存在,在获取充分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对构成新闻事件的“5W”要素进行梳理分析,最终用语言表述出来。从思维方式看,这类信息一般是采用平面、静态的形象思维,进行“就事论事式”的报道。从信息功能看,它主要满足受众“知其然”的基本需求,通常具有一般性的告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联社驻北京首席记者维多利娅说: “好新闻不但要有重要的事实,还必须让读者读起来有趣,要有人情味。一条好新闻必须在即刻抓住读者的心。一条好新闻还必须注意时效和表达方法。”合众国际社驻京记者龙布乐说: “判断好新闻的标准有3条: 1、事实必须准确无误; 2、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文章的最前面; 3、能激发起读者的感情。”挪威《晚邮报》驻京记者弗尔塞特指出:  相似文献   

20.
新闻事实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学术界几乎公认这样一个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究竟是先有事实还是先有新闻 ?先有事实产品还是先有传播 ?西方学术界认为 ,事实是记者在传播实践中生成的产品。记者罕有机会深入信源的内部信息世界独立地确定事实。本文从事实的图解、事实的叙述框架、事实与信源及“新闻事实”的全球化等视角为我们理解新闻事实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