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闻传播》2004,(2):29-29
《中国记者》2003第10期发表陈回四的文章《“隐私倾诉”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2.
谢常青 《新闻知识》2007,25(6):40-42
情感倾诉类报道是指由普通百姓倾诉自己生活中的境遇,记者聆听记录而成的一种展示个体情感故事的大众化报道方式。自1997年《北京青年报》记者安顿主持的“口述实录”专栏首开此类报道的先河以来,各地都市类、市民生活类报纸纷纷效尤,形成一种引人注目的报道现象,至今仍是这些报纸为取得  相似文献   

3.
《大河报》自2002年率先开办情感实录类版“都市倾诉”至今已经6年有余。《大河报》不仅又一次走在了全省媒体的前列,引导了同城都市媒体开办情感版面的风潮,“都市倾诉”更成为《大河报》的知名、拳头版面,赢得了众多铁杆读者。笔者于2005年任该版专职记者(笔名端子),其间采写了500余篇稿件,  相似文献   

4.
情感倾诉栏目怎样迎合受众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琳  孙畅 《新闻传播》2006,(8):15-15,18
情感倾诉类栏目是一个口述实录文体的副刊专栏——由普通百姓倾诉自己生活中的情感遭遇,记者聆听记录而成。情感倾诉最早出现在电台晚间节目中,1997年《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由记者安顿主持的“口述实录”专栏首开报纸先河。由于读者青睐、市场效益看好,于是各报纷  相似文献   

5.
90年代初踏上新闻岗位的人,需要经受许多诱惑,经历许多困惑。某日出差,与几位“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乘客在火车里闲侃。听说我是人民日报记者,一位“款爷”高诵一支《记者谣》:“一流记者倒股票,二流记者拉广告,三流记者拿红包,四流记者写本报。”诵毕,两眼盯着我问:“你是几流记者?”我淡淡地吐出几个字:“末流记者,把夜熬。”“熬夜”这个字眼,我并不喜欢;对于朋友,我常这样说:一年里的所有双数月份,我都属于月亮。那是些“暗无天日”的日子。  相似文献   

6.
一本小32开,每期六七万字的小册子──《解放军报通讯》(以下简称“通讯”),竟使我如醉如痴。“通讯”架起了一座编辑部──读者──作者的友谊之桥。新鲜的观点,感人的事迹,生动的材料,编辑。记者、通讯员采编写作的酸甜苦辣,一桩桩通过“通讯”之桥,到了广大新闻干部的心中。“懒人不能当记者”时间过去了30多年。抹不掉的回忆,是一句警句式的话:“懒人不能当记者。”说这话的人,是60年代任军报驻广州军区记者的杨子才同志。那时,我并不认识他。我知道这句话,是从“通讯”刊登军报记者会议发言材料上看到的。他讲了很多,我…  相似文献   

7.
就医西安,友人送我数册读物,内有一本《陕西日报创刊四十五周年纪念》,收录了报社一些老同志的办报生涯回顾。一翻之下,深被吸引。这些老前辈的革命精神,感人肺腑,尤其是注重新闻“真实”这一点。请看看这些事吧: 据康增辉同志回忆,解放初他在县政府秘书室工作。有天《群众日报》一位记者,凭“11号汽车”,下乡采访回来,天已黑了,正要写稿,只见他的床头放有一份扈家乡售棉工作报告,发现其中有个情况与记者所了解的不符。于是,这位记者便着急了: “不行,我得连夜下去核对。”“给区上挂电话问一下。”老  相似文献   

8.
《新闻之友》2001年五、六期合刊上赵秀富先生的《让记者跺脚的25分钟》一文回忆他采写“氧化铝已经投产”的消息的过程时说,氧化铝凌晨5点才有可能焙烧出来,可他1点就把“胜利投产”的消息发走了。笔者不禁为这位新闻同行捏一把冷汗:如果氧化铝当天并未投产(不管是什么原因),老兄抢先发布的消息岂不成了“假新闻”?当然,氧化铝总算当天投产了。提早发出去的新闻侥幸没有成为“假新  相似文献   

9.
市民报情感倾诉专栏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玲 《新闻前哨》2006,(4):25-26
在目前热销的市民生活报上,流行着一个口述实录文体的副刊专栏——由普通百姓倾诉自己生活中的情感遭遇,记者聆听记录而成。它们被统称为情感倾诉栏目。情感倾诉最早出现在电台晚间节目中,像几年前广为人知的《夜渡心河》、《心灵之约》等节目。1997年《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第10版记者安顿主持的“口述实录”专栏首开报纸先河。由于读者青睐、市场效益看好,于是各报纷纷开辟情感专栏。短短几年,情感专栏迅速风靡了大江南北的市民生活报。如大打情感牌的《楚天金报》的《真情倾诉》专栏,湖北发行量最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度征订报刊工作一开始,兰空驻疆某飞行学院二团政治处战士报道员李强就到驻地邮局订阅了一份《军事记者》杂志,这已经是他入伍后连续5年自费订阅了。他说:“《军事记者》特别有益于自己写新闻报道。”李强入伍5年来,在《军事记者》杂志这位“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新闻采写能力不断提高,先后在《军事记者》《解放军报》《解放军生活》《半月谈》《空军报》和《新疆日报》等媒体发稿150余篇(幅),他因此多次荣立三等功。李强说,是《军事记者》杂志帮助了他。  相似文献   

11.
记者的眼光———读南振中同志《新闻记者的透视力》有感刘向东不久前,读了南振中同志的《新闻记者的发现力》,这是他对新华社国内记者的讲话。新近又读了他的《新闻记者的透视力》,是对新华社驻外记者讲的。这一内一外,一“发现”一“透视”,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我...  相似文献   

12.
2001年9月26日,《楚天金报》率先在江城推出口述实录栏目“真情倾诉”,其后,本埠其它几家纸质媒体争先跟进,相继推出类似栏目。四年多来,“真情倾诉”在同类栏目中始终保持了领先的势头,尽管专职倾诉记者队伍一再扩充,要求倾诉的电话仍应接不暇。四年多来,大家对这个栏目从质疑,到有口皆碑,阅读目的从猎奇、消遣,到为了从中获  相似文献   

13.
前辈的苦涩     
陈四益先生是著名的杂文家,这本《臆说前辈》是他近些年对老师的回忆文字的结集。与一般的回忆文章不同,他更多地加入了对“过去的生活、遭遇和生存的环境”的思索。四益先生当过《瞭望》杂志的副总编,知道尺度在哪里,所以他的文字虽然犀利,却“了无痕迹”。  相似文献   

14.
张宁义 《军事记者》2009,(10):68-68
我走向“爬格子”的路,完全是“铁哥”牵的线。 “铁哥”,我的亲大哥.名叫张铁国.曾经是一名军人.现在是《福州日报》记者、党报热线组组长。从军8年,他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人民前线》报、《福建日报》、《军事记者》等军内外报刊发表稿件500多篇。  相似文献   

15.
纵观武汉报业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有趣的办报现象:自去年《楚天金报》率先推出“真情倾诉”专栏以来,不少媒体竞相仿尤,纷纷推出相关栏目,情感倾诉类的专副刊在武汉报界风行一时。 然而笔者在与不少读者交流时,他们更多地是称赞《楚天金报》的“真情倾诉”“蛮好看”、“读起来过瘾”,而且不少读者专  相似文献   

16.
在心理咨询业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我国,很多读者把媒体的情感倾诉当成了心理咨询,因此,情感倾诉版记者在采访中多多少少扮演着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做《都市倾诉》版5年以来,我深切感到,情感倾诉版记者掌握一些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非常有必要。职业与社会的需要,迫使情感倾诉版记者有理由扮演好倾诉者心目中的理想角色,至少要做好半个心理咨询师。如果记者在采访中适当运用一些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术,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靳翠萍 《新闻记者》2006,(12):22-2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都市化进程的加剧,一批都市类报纸迅速崛起。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出中国传媒文化的生产机制发生了转换.而且其媒介产品内容也日益呈现出都市化特征。“彰显市民生活,建构都市文化”成为都市类报纸的主要诉求。以都市生活为表征的“情感讲述”类栏目也应运而生.较早是《北京青年报》记者安顿主持的“绝对隐私”.现在则在许多都市类报纸上“遍地开花”,比如《武汉晚报》的“百姓讲述”、上海《新闻晨报》的“晨报倾诉”等。  相似文献   

18.
枫叶染红的季节里,又一批老兵即将脱下军装退伍返乡。作为与你——《军事记者》“相恋”11年的战友,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你倾诉!生命里因为有了你,才使我始终笔耕不辍,激情不减。  相似文献   

19.
刘根社 《今传媒》2005,(3):61-63
2003年11月,赵世龙入选央视推出的年度“中国八大风云记者”。原《南方周末》主编江艺平用这样一段话评点他:“流浪记者”出身的赵世龙,入选“风云记者”,与其说是公众对他的一种嘉许,不如说是他给公众的一个证明——证明了他是中国最出色的调查型记者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一年前,记者在李可染的家里采访了他的妻子、90岁的邹佩珠老人。提起2010年11月22日李可染的水墨巨制《长征》拍到1.075亿元,她淡淡地说,那画早不归李家所有,她有的,只是三里河这间旧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