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政府传播中,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已然改变了政治沟通的模式,它促使政府必须在新的媒体环境中调整策略,通过有效的网络政治沟通来协调其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间的政治信任.本文从“作为安全阀和利益平衡机制”、“应对群体极化和网络民粹主义”、“搭建不同利益群体对话平台”等层面,阐释了网络政治沟通的有效利用.同时,透过政治信任在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建构、网络平台上的直接对话、借助“新意见领袖阶层”进行有效沟通等视角,观察了作为政府与公众间距离协调机制的网络政治沟通.显然,有效利用网络政治沟通,无疑成为拉近政府与公众间距离的主要策略之一和网下政治沟通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2.
在政府传播中,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已然改变了政治沟通的模式,它促使政府必须在新的媒体环境中调整策略,通过有效的网络政治沟通来协调其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间的政治信任。本文从"作为安全阀和利益平衡机制"、"应对群体极化和网络民粹主义"、"搭建不同利益群体对话平台"等层面,阐释了网络政治沟通的有效利用。同时,透过政治信任在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建构、网络平台上的直接对话、借助"新意见领袖阶层"进行有效沟通等视角,观察了作为政府与公众间距离协调机制的网络政治沟通。显然,有效利用网络政治沟通,无疑成为拉近政府与公众间距离的主要策略之一和网下政治沟通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3.
政府网络传播的特点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开启了中国的政府网络传播时代,目前,除中央各部委和绝大多数省级、地市级政府拥有门户网站外,相当一部分县级政府也拥有门户网站。政府网络传播,指的是政府以及政府成员与公众之间以网络为媒介,运用互联网上可以使用的任何符号形式进行双向沟通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4.
与现实社会的传播网络相比,网络公众的表达沟通在产生原因、稳定性、强度和互动手段上都呈现不同特征。文章探究了网络公众的表达沟通模式,并以人民网"强国论坛"为例,分析现阶段网络公众表达沟通的现状,研究结果显示针对不同公共议题,网络公众的表达沟通程度参差不齐,粗糙零散,未见成熟。  相似文献   

5.
易宁 《新闻世界》2013,(5):165-166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不仅影响着公众接受信息和社交活动的方式,还对整个媒体行业的带来了结构性变化,对政府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新媒体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当前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重点就媒介环境变化后,政府如何在新的媒体环境下转变自身的观念,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加强对媒体的监管,与公众开展有效的沟通,营造健康有序的媒体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征自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成为公众表达和诉求的主要平台,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成为政府社会管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政务微博是当前政府与网民良性沟通、引导舆论、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优势平台。  相似文献   

7.
杨永峰 《新闻知识》2012,(12):30-32
与传统公共舆论相比,网络公共舆论具有及时性、交互性、放大效应等一系列特点,同时作为一种舆论手段,网络公共舆论在政府公共管理中发挥着反映公众意愿与呼声、充当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的发挥,必然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管理监督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慧 《新闻世界》2012,(4):212-213
网络作为伴随科技兴起而获得高速发展的一种新媒介形式,拉近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开辟了一个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新渠道。政府部门若要利用好这一平台,还需扩展通畅的信息渠道,形成良性的监督、引导机制,通过舆情引导尊重民意,尽可能获得网民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政务微博是政治传播的新渠道新工具,既可以传输政治讯息,发布舆情,满足公众知情权、监督权,又可以通过网络庞大的影响力来创新政民沟通方式、实现网络民主,以此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推动政治文化的传播、提高公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住自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成为公众表达和诉求的主要平台,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成为社会管理最最要的工作之,而政务微博是当前政府与网民良性沟通、引导舆论、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优势平台。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信息能力的涵义,分析了地方政府在信息能力建设中出现的诸如政府和公众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能力不足、网络过分自由的言论引发政治危机、信息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论证了提升政府信息能力的必要性。针对政府在信息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构建信息互动的政府网站、开展干部信息能力培训工程、设立首席信息官、转变政府职能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当代网络民主的发展增进了政党、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激发了公众政治参与的热情,降低了政治监督的成本,促进权力结构扁平化,拓展了公共空间,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的建设.但网络民主在最终意义上只是现实民主的补充,需要紧贴现实建设民主政治所需要的社会治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语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艳 《今传媒》2010,(4):100-102
从2009年上半年起,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开始在我国的一些省市政府部门逐一亮相。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60.3%的人肯定网络新闻发言人创造了政府和公众沟通的新模式;49.6%的人认为其  相似文献   

14.
李云雯 《青年记者》2012,(17):10-11
政府网络传播是政府利用网络媒介进行的公共信息传播,是政府与公众之间一种双向沟通的信息传播方式.①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政府传播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一元走向了多元,由宣传走向了传播,政府传播的目标也逐渐指向了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府建造、公共关系建构,社会危机处理与政府形象建设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尧雪莲 《传媒》2015,(4):45-47
互联网向社会进行政务公开,以达到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汇聚民智,从而实现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目的,并以此来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推动政府部门与公众的了解与沟通.同时,社会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向政府部门反映问题、建言献策并监督政府.网络问政主体的内涵具有双重性,有利于政府与公众之间形成有问有答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网络问政的制度化与常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机关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听取民意,沟通舆论,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风气。网络问政为公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和表达民意开辟了崭新的通道,而2009年以来广东等地兴起的网络新闻发言人,更是政府信息发布方式的创新。目前,基于网络问政和网络新闻发布的政府民意梳导策略与方式,正在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对于网络时代政府信息发布与民意梳导实践经验的总结及其前景分析,无疑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崛起要求地方政府必须提高危机公关应对能力,建立良好的危机沟通机制,才能合理解决危机,塑造良好形象。本文通过对河南兰考火灾事故中当地政府的危机沟通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在应对危机事件时存在着信息沟通不畅通、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危机公关意识缺乏、新闻发布绩效考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地方政府应当从以下方面完善危机沟通机制:危机潜伏期做好危机预警、危机爆发期积极应对媒体与社会舆论、危机扩散期与媒体积极沟通引导舆论、危机消退期进行自省并重塑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崛起要求地方政府必须提高危机公关应对能力,建立良好的危机沟通机制,才能合理解决危机,塑造良好形象。本文通过对河南兰考火灾事故中当地政府的危机沟通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在应对危机事件时存在着信息沟通不畅通、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危机公关意识缺乏、新闻发布绩效考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地方政府应当从以下方面完善危机沟通机制:危机潜伏期做好危机预警、危机爆发期积极应对媒体与社会舆论、危机扩散期与媒体积极沟通5I导舆论、危机消退期进行自省并重塑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9.
网络问政是政府和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形成特定互动关系的政治沟通过程。为考察这种政治沟通新方式的传播效果,对国内媒体网络问政平台的留言量、回复率、回复质量等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多数媒体网络问政平台在整体效果上处于"很差"到"一般"的状况;在性质类型上以民生服务型为主流,民主参政型相对缺乏;在互动参与上,网民与政府、网民与网民、网民与意见领袖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屏蔽效应"。提高网络问政效果需要包括政府、媒体、网民等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合力。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民意表达新通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舆论开辟了反映民意的新通道 ,并将互动扩展到媒体之外 ,促进了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它不仅为政府了解民情民意开启了一个视野宽阔的窗口 ,也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架起了一座桥梁。它使政府领导者能够更多地倾听群众呼声、了解世间百态、发掘民间智慧、看到来自网上的建议和批评。然而 ,网络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其不平衡的一面 ,它代表民意的程度还毕竟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