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新书推荐     
《经济和你想的不一样》作者:[加]戴维·欧瑞尔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定价:36元本书以一名外国人的视角,完整记述了1911年10月发生在中国武昌、汉口和汉阳那段人所共知的革命历史。  相似文献   

2.
吴敏  陈丽芳 《湖北档案》2001,(10):21-22
辛亥革命是1911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近代中国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武汉市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区,搜查整理、发掘研究辛亥革命的档案史料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马勇新作《1911年中国大革命》,并邀请作者马勇为社科文献大讲堂第二期的主讲嘉宾,为读者讲述晚清民国史,主讲题目为“用温隋和敬意重评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     
1911年中国发生了一次推翻清朝(1644—1911)封建专制统治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由于这一年按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是“辛亥”年,所以叫做“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是由“铁路风潮”掀起的。1911年5月9日,清政府颁布“上谕”,实行“铁道国有”政策。18日,任命满州贵族端方为“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要他去强行接收川、鄂、湘、粤四省的商办铁路公司。20日,与英、美、德、法四国签订了《湖北湖南两省境内粤汉铁路,湖北境内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向这四国组成的银行团“借款筑路”。这一卖国行为立即遭到四省人民  相似文献   

5.
杨坚白(1911-2004),宣统三年4月21日生于辽宁省本溪市.曾用名和笔名:杨于典、杨娱天、杨异同、康莫逆、于天、非石.生前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统计学会顾问,著名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坎坷的革命斗争、血与火的砥砺.使他成为集经济学家和革命战士于一身的革命先驱.  相似文献   

6.
9月优异策划☆《辛亥百年——重回1911现场》,《廉政望》,9月下简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为中国现代化隆重破题。从辛亥到辛卯,整整100年过去了。辛亥革命当年的情形究竟是怎样的?今天的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这一专题让我们重回1911年的现场,除了纪念,也还原了那一年被拉长的历史景  相似文献   

7.
《档案与史学》2011,(10):F0003-F0004
作为近代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上海在辛亥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911年11月4日上海光复,引起了江浙地区的连锁反应,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武昌首义之后,时响应之最有力而影响于全国最大者,厥为上海.本组图片反映了上海光复前后革命党人的活动,选自上海市政协主办、上海市档案局  相似文献   

8.
王培 《北京档案》2011,(10):13-15
1911年10月12日,孙中山在美国的丹佛城获悉武昌首义的消息,立即着手争取列强支持中国革命的外交活动。他于11月2日离开纽约前往伦敦,21日由伦敦到达巴黎,24日由马赛乘船回国。12月21日,孙中山到达香港,广东军政府都督胡汉  相似文献   

9.
书香     
《陕西档案》2012,(5):56-56
《党史第一课》 作者:张珊珍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书稿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历史时刻,用纪实通俗的笔法记述了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党的一大召开,这段中国历史上激荡的岁月,来展现中国社会风起云涌的革命、思潮,以及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中国共产党从筹备到成立、再到扬帆起航这一伟大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0.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次日,在清湖北咨议局旧址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新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十分重视其自身革命历史的记录和编纂工作,起义后不久,孙武、张振武等人就曾建议创立革命实录馆,以记录、编纂湖北革命史实,因  相似文献   

11.
《北京档案》2011,(10):4-5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缅怀辛亥革命先驱和弘扬孙中山革命精神的纪念地。1911年武昌起义前后,革命党人在北京和周边地区组织和发动了多次刺杀和起义,直捣清廷,为辛亥革命做出了贡献。孙中山曾三次来到北京,留下宝贵的革命遗产。辛亥革命以后,  相似文献   

12.
黄春华 《历史档案》2004,(1):120-121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次日,在清湖北咨议局旧址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新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十分重视其自身革命历史的记录和编纂工作,起义后不久,孙武、张振武等人就建议创立革命实录馆,以  相似文献   

13.
对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英关系的学者而言,<中国政治报告,1911-1960>(China PoliticalReports,1911-1960)是一部极有史料价值的书.其价值在于,它不仅关注五十年来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还记录了这段时期有关国计民生的点滴琐事;它以不同于国人的视角筛选的信息,折射出英国外交人员眼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它谨慎的政治外交用途要求客观而公正的记录,从而确保了所有信息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4.
《国会现场:1911-1928》穷尽史料,旁征博引,重现了国会现场场景,弥散着那个时代特有气息。更重要的是,作者没有延续革命叙事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而是带着欣赏、同情的姿态为读者重塑了一个可亲可爱的中国。回望人类既往,宪政的历史非常短暂;展望人类未来,也不能说宪政就是历史的终结。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似乎都在昭示着一个简单道理,宪政,或许并不是人类社会最好的体制,但肯定不是最坏的体制。  相似文献   

15.
徐涛 《档案与史学》2011,(10):11-13
革命不在金钱,而全在热心.吾此次回国,未带金钱,所带者精神而已.1911年12月25日,闻知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后,匆匆赶回中国的孙中山,在上海接受英文《大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孙中山的回答,乍听之下,很是豪迈,但细细品读,其中透着苦涩.革命精神虽可振奋人心,但仅有精神又是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60周年报道,各家媒体己进入策划实施阶段。策划要有主干,要把我们的强项:设置议程,从现实移植到历史,突出60年的发展。发展有多种含义,进入特定语境,新中国发展=全面现代化。按学术界普遍的看法,中国现代化有三个阶段:1840——1911年,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清朝末年的现代化起步;1911——1949年,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民国时期的局部现代化;1949年至今,是新中国的全面现代化。回首60年,就是要突出新中国全面现代化的60年——这就是核心议程。  相似文献   

17.
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至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是中国政治最为纷乱、复杂的时期。在这期间,不仅各种政权对峙,党派林立,而且即使是一个政党的更迭,也是相当复杂,中国国民党及附属于国民党之下的政权机关、民意机关的产生与发展,即属明显一例:为给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的专家学提供一个较为清楚的线索与相对明了的轮廓,选编特从国民政府考试院于1940年编制的《党政建制图表》内的近百幅图表中,选择了密切相关的革命团体图表、革命政府图表及民意机关图表,共同组成此组史料,以供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国民党党政建置及民意机关更迭概况之专家学参考。内大的标题为选编所拟。  相似文献   

18.
必要的温故     
半夏 《出版广角》2011,(10):21-23
有朋友曾经问,如果可能,会选择生活在哪个年代。这种类似好莱坞式穿越的提问,当然具有鲜明的游戏色彩,但也绝非仅仅游戏那般简单。辛亥革命已经百年。正如美国人说的,每一场革命都令人惊奇。不论从哪个角度说,1911年的那场革命,都无疑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大事件。从历史角度而言,这个大事件最重大的意义,便是结束了盘桓中国两千年的帝制,  相似文献   

19.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次日,在清湖北咨议局旧址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新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十分重视其自身革命历史的记录和编纂工作,起义后不久,孙武、张振武等人就曾建议创立革命实录馆,以记录、编纂湖北革命史实,因战事频繁,未能即刻付诸实施。1912年6月16日,经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兼湖北都督黎元洪批准,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20.
1911年武昌起义震惊全国,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为响应武昌起义,皖北革命党和人民组织了淮上军,在江淮平原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其中最为震撼、影响最大的一次革命战争就是颍州之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