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心的影像     
《中学教育》2004,(4):6-6
民间故事中有不少关于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其中的一则是佛印问苏东坡:你看我是什么?苏东坡说:你是一泡屎。而苏东坡问佛印,佛印说:你是一尊佛。占完了嘴上的便宜,苏东坡得意地回家向苏小妹炫耀。哪知道苏小妹却说:哥哥,你完完全全地输给佛印了!眼睛里看到的别人,恰恰是自己内心影像的写照。  相似文献   

2.
正我写苏东坡的传记没有别的理由,只是想写罢了。多年来我脑中一直存着为他作传的念头。一九三六年我携家赴美,身边除了一套精选精刊的国学基本丛书,还带了几本苏东坡所作或者和他有关的古刊善本书,把空闲的考虑都置之度外。那时候我就希望能写一本书来介绍他,或者将他的一部分诗词文章译成英文,就算做不到,我也希望出国期间他能陪在我身边。  相似文献   

3.
苏轼,字和仲,又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之为苏仙、苏东坡,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其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成果反映者及积极参加者,其是中国北宋文坛史上继欧阳修后的另一位领军人物。笔者首先对苏东坡的生活经历给文学创作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接着又对苏东坡诗歌创作的特点进行了阐述,之后又对苏东坡词作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又对苏东坡的散文特点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研究苏东坡的创作经历及艺术风格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谒苏公祠     
中国有四大名楼,其中三楼在江南,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江北只有一楼,曰蓬莱阁。蓬莱阁上有一座苏公祠,祠中供有苏东坡的画像。镌刻有苏东坡的诗文。  相似文献   

5.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苏东坡被贬黄州,留下了种种神奇奥秘的文化现象话题。是神宗皇帝袒护他而编管黄州,是黄州的神奇山水、风月、古迹、仙居,铸就了苏东坡,黄州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他“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把种种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黄州成为东坡文化发祥地、赤壁文化发祥地。黄州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也成全了黄州。  相似文献   

7.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正>苏东坡是一代文豪、书法家、画家,是美食家、佛教徒,是一个一肚子不合时宜的人,可苏东坡却有着众多的当代"粉丝",而且还都是著名的"粉丝"。林语堂是苏东坡的头号"粉丝"。他于1948年以英文书写的《苏东坡传》,成为当时西方唯一介绍苏东坡的书。林语堂不只是从一位学者的角度,同时也是从"人"的本身着眼:苏东坡是个出色的文人、生活家,一个非常丰富且精彩的人。纵使有人认为林语堂的  相似文献   

9.
周五在新闻理论研究讲座上,刘师提到萨义德对知识分子的注脚,在萨的眼里知识分子是社会的流放者。细细品来,我体味到一种弥足珍贵的独立勇者对于彼岸理想的坚守。  相似文献   

10.
王启鹏《苏东坡寓惠探幽》的重要价值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揭示了苏东坡“超然”思想, 是政治上的超然独立, 生活上的超尘脱俗, 艺术上的超卓不凡; 其二是阐释了苏东坡与惠州文化进相汲引的关系, 以及所产生的独特的文化现象。苏东坡谪惠两年零七个月, 是他不同凡响的人生旅程中所走过的又一奇迹般的精神驿站, 是用他的人格、韧性和风节所营造的又一明辉的生命天空。  相似文献   

11.
书童斗嘴     
有一年春天,桃红柳绿,苏东坡携书童前往泰山游玩。两人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座庙前,庙里有不少碑刻,大都是历代帝王将相所立或名家名人所书。苏东坡与书童随人流进了庙内,观赏碑林。这时,打东边过来一位气宇轩昂、风度不俗之人。苏东坡仔细一看,不觉大喜过望,那人竟是他的好友王安石。苏东坡连忙招呼:“王大人,怎么这么巧,你也来泰山了?”王安石见是苏东坡,一边观赏碑文,一边回答:“只许你这位大诗人观赏泰山风光,就不许我也来凑凑热闹?”苏东坡忙说:“哪里话,能与王大人同游,实乃人生一大幸事!”说完用手一指身后说:“这是我的书童福德。”王安…  相似文献   

12.
心态见高低     
苏东坡在一次游玩时开起了玩笑,他嘲笑佛印说:"我看你像牛粪。"然而,佛印当即回应:"我看你像一尊佛。"苏东坡顿时语塞。两人的对话看似不搭茬儿,实则是境界高低的体现。看人似粪,是否自己内心也如粪便一般呢?看人像佛,是否说明心中也坐着一尊佛呢?苏东坡当然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所以语塞,想必心中有愧。可见,心之所想,决定境界的高低。心善则善,心恶则恶,心态见人之高低。  相似文献   

13.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1,(Z4):104-105
主诗人龙吟:苏东坡有一颗"博爱"之心。他的博爱体现在哪些方面?且看下文——苏东坡有一颗大慈大悲之心,表现在他对陌生人特别地关心。今天我们来谈谈苏东坡的悲悯情怀。在黄州期间,苏东坡的生活很艰难,属于变相劳改,不过好在还有一点行动的自由,可以和各种人来往,虽说是犯官,但多少还是官。有一天,外面刮大风,大雪纷飞,苏东坡独在驿所取酒驱寒,突然从外面闯进来一个人,戴着的竹笠上已经积雪盈寸,就快浑身冻僵了,进了门就向苏东坡要吃的,说是饿坏了。苏东坡二话没说,叫人赶快备饭备酒,同时让这个人擦洗干净,换上自己的干净衣服。开饭时,苏东坡  相似文献   

14.
苏轼写过近百首咏茶诗词,其中近50首是专门咏茶的。苏东坡和茶,展现的是文人与茶的和谐结合。从酒到茶的历史性嬗变,在一个深广的时间和空间座标上,揭示了苏东坡的人格(性情志趣、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等)及人生终极价值追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舣舟亭是常州标志性的文化景观,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建,凭吊者历年不衰。清高宗乾隆南巡时,地方长官和士绅为迎合其对苏东坡的偏爱心理,将此处改造为其在常州的行宫。此后,苏东坡所代表的传统文人精神和乾隆所代表的皇权意识和政治利益纠缠其中,从此无从摆脱。文章通过对苏东坡舣舟亭上所附加的不同因素的解读,来揭示中国传统社会文人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6.
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前后读过多少遍都记不清了,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  相似文献   

17.
李月 《教学随笔》2010,(3):36-36
那一年,苏东坡渐渐老了。他有些想发牢骚,又不明说,想开个玩笑,就摸着肚皮问身边的妇人:“你们说这里面都是什么?”自然有人说是文章,苏东坡摇头;有人说是学问,他还摇头,直到朝云说这一肚皮都是“不合时宜”时,苏东坡才笑了。  相似文献   

18.
很多诗歌脍炙人口,但是究竟好在哪里,要么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要么讳莫如深,故弄玄虚,说不清楚或者不想说清楚,这是中国文化中的恶习。我总觉得不肯金针度与人是不对的,所以今天不揣鄙陋,为大家论说之。比如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究竟好在哪里呢?我们说,关键是苏东坡在这首词里展现了一个纠结的灵魂。"我欲乘风归去"是要从现实生活中超拔出去的渴望,"又恐琼楼玉宇"则是对于红尘生活的恋恋不舍;"高处不胜  相似文献   

19.
苏东坡谪居黄州五年,与寓居江南武昌车湖的王文甫兄弟相过殆百数,这在苏东坡交往的朋友圈里是一种奇特的现象。王文甫兄弟为何从西蜀嘉州犍为迁徙到鄂州武昌,苏东坡不便明说,故在相关的诗文中采用了曲笔的方式分别记述。王文甫与苏东坡交往时年龄在六十岁以上,其长兄王齐雄有二子,分别是王天常与王天麟,父子三人皆寓居武昌城内,不住车湖。苏东坡与王氏兄弟相识于落难之时,情谊深厚,故苏东坡终其一生,从未将王氏兄弟忘怀。  相似文献   

20.
下棋巧对联     
苏东坡和黄庭坚都是宋朝文学家,两人见面,常互相对对子,以此来增加谈话的兴趣。有一次,两人在松树下下围棋,苏东坡刚投下一子,忽然树上一颗松子掉在棋盘上。过了一会儿,又落下一颗。苏东坡盯着松子,随口说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