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本期开始,本栏目将通过采访联合国记者协会主席、美国合众社资深记者等一些境外高端媒体人士,从不同角度了解他们对中国媒体和对外传播现状的看法,他们是用什么角度、方法做好“软”的对外传播工作,希望这些专家的观点和经验能够为我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全球传播时代,中国面临怎样的媒体环境,媒体的发展趋势如何?全球传播对中国媒体提出的最新要求是什么?中国媒体如何在全新的媒介生态中调整发展战略?当下媒体的责任是什么?要向全球传播时代的媒体输送全能记者,新闻院校的变革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央政府适时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要求。各大媒体纷纷据此调整发展战略,设定"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的目标,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也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2009年,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与部署下,中国五所高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复旦大学开始创设国际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当年即招收首批150名学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及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推特、脸书等为代表的海外社交媒体逐渐成为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在提升对外网络传播能力建设过程中,我国一些主流媒体、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积极通过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新闻、澄清事实、引导舆论、传播文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外网民听到了中国声音、读到了中国故事。不过,由于国外网民对中国官方机构和主流媒体存在长期偏见,以及西方受众也已对政府部门和专业媒体持较低信任态度,使得官方背景的对外传播能力依然受限。  相似文献   

5.
张志安  孙玮 《对外大传播》2023,(1):40-42+75
伴随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内容传播正在经历的视觉化转向,以《华为的100张面孔》和《海外员工看中国》两部作品为代表,视觉作品在国际传播领域的优势及价值逐步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中面临着历史之变、时代之变、世界之变,在推进国际视觉传播的过程中需要以国内外社交平台作为主阵地,以视觉内容为主产品,以情感共鸣为主目标,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协作推动国际视觉传播实践;同时发挥企业“排头兵”的作用,鼓励中国企业在开展海外业务和国际交流的同时运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通过个性化和精准化传播塑造亲和、有责任感的品牌形象,并在提升自身美誉度的同时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6.
2020年3月16日,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开通实名认证的推特个人账号,播发贴文传播马云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基金会为海外抗击疫情捐助物资的消息。这是中国首富开通的第一个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开通的时机恰逢中国基本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开始援助他国抗击迅速蔓延的疫情之际,在推特上取得现象级传播效果,成为中国企业家通过海外社交媒体塑造自身形象的重要一步,也为改善海外涉华舆论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企业作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名片,是国家形象的有机载体和对外窗口。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舆论生态也将更为复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讲好中国企业故事,传播中国企业精神,以企业形象彰显国家形象,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国企业国际传播呈现主流媒体与自有媒体并重的格局,以及海外华文媒体与本土化媒体的交叉实践,存在自塑能力不足、资源挖掘不充分、渠道模式化等问题。为此,中国企业应充分利用好宏观政策环境、消费文化和社交媒体的三重优势,在推进自身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严控产品质量之外,提升自身国际传播的专业化水平,平衡好"他塑"与"自塑",挖掘品牌内涵,讲好企业故事,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助力国家形象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8.
正全球本土化是当今跨国公司普遍采用的经营策略,也被国际传媒集团广为运用。中国媒体在开展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时,如何借鉴这一手法,通过开展全球本土化传播,提升传播实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国际传播领域,由于不同国家、民族之间存在文化、传统和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地传媒业的发展水平也不同,人们使用媒体的习惯、接触媒体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需要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传播策略,即全球本土化传播。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独特的地缘优势,广西电视媒体的对外传播不仅仅是简单的区域性国际传播,其担负着面向东盟说明中国、展示国家形象的重任。在中国-东盟合作共赢的"黄金10年",广西电视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通过各种形式走出去,提升在东盟各国的落地覆盖率,同时加强媒体合作和文化交流,把同在这一区域的东盟国家媒体不断联合起来,形成了长效的媒体互动模式,搭建起了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媒体平台。一系列对外传播的探索与尝试,打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故事,是"对外传播"题中应有之义;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新闻媒体的分内之责,也是提升对外传播实效的利器。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中国的故事加起来就是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说,"故事"就是理念、形象的具体而生动的诠释和写照。在中国备受关注的舆论环境下,在媒体生态发生巨变的背景下,如何让"故事"本身的力量在对外传播中发挥更大效用,需要我们在传播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考古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学科。向世界讲好中国考古故事有助于提升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近年来,外宣媒体开始重视考古题材的报道,并在内容、立意和风格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但要更好地讲好中国考古故事,现有的模式和方法尚需升级。应加强新媒体手段、重视考古的科技层面叙事、将叙事升华为故事、设置有针对性的岗位与条线,将中国的历史、文化与科技呈现得更为生动、立体和丰富,提升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国内主流媒体的海外记者站点数和驻外记者数量迅速增加。如何在全新的全球传播生态中,创新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与解读中发出中国的声音,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国内媒体的海外记者队伍的体制和机制上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人员数量与国际一流媒体相比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驻外记者的专业素质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对于建  相似文献   

13.
以2004年脸书诞生为标志,社交媒体开始步入全面勃兴的新阶段。数据分析公司Statista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全球互联网活跃用户规模为45.7亿人,社交媒体活跃用户数量达39.1亿人。其中,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脸书活跃用户数量规模达26亿。对各国媒体机构而言,社交媒体空间不仅是开展国际传播活动的必争之地,更是延续和重塑媒体品牌形象、提升新的传播环境下的传播力、影响力,维持媒体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云南传媒业"走出去"面向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正逐步增强。除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的合作呈上升态势外,不同类型文化传播机构正改变以往对外传播"单兵突进"局面,开始逐步迈向"走出去联合体"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5.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在新时代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2023年,多地启动国际传播中心建设,在国际传播新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建设步伐明显提速,且下沉趋势明显,同时面临地方媒体规模有限、文化壁垒仍存、资源整合力度不足等挑战与阻碍。新征程上,面对复杂的国际传播格局,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应树立全球视野,将打造战略型、创新型、联动型地方国际传播中心作为重点任务,加快媒体业态融合,整合资源力量,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让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地方智慧。  相似文献   

16.
2023年,各地国际传播中心挂牌成立加速,标志着从中央到地方的矩阵式、立体化大外宣格局进一步完善。国际传播中心建设重点包括渠道建设、内容生产、智库服务、人文交流和品牌塑造等五个方面。同时应认识到,国际传播中心建设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双重挑战,既要解决地方实践的复杂问题,也要直面与中央媒体相似的困境。应把握人才培养、媒体融合、技术应用、平台渠道和资源整合等多个关键要素,协同发力,让世界读懂中国,实现地方国际传播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7.
所有的媒体都有价值倾向,这是普遍性、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个现象都不会改变,发生变化的只会是价值观色彩在传播产品中表现的浓度,以及媒体运用价值观的形式。 中国的对外媒体要通过寻找共同话题,共同语言,乃至共同价值观来改善其传播质量,最终加深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 从“以物为主”改为“以人为主”,并不仅仅是换了一个字,更是换了一种报道理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中国社交媒体海外拓展不断实现突破,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业已进入海外拓展的创新引领阶段,为中国对外传播创造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海外拓展成为当下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试对中国社交媒体海外拓展历程进行回顾,分析其对中国对外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中国社交媒体海外拓展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继续得到中央高层的持续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提升我国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实践能力稳步提升,亮点频现。然而,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行业竞争态势的发展,媒体技术的革新,国际传播实践正处于新一轮变革的前夜。  相似文献   

20.
正新疆的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离不开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力共建,离不开各国媒体的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也迫切需要新疆媒体从新疆区域传播迈向针对周边国家的国际传播。新疆经济报系尝试运用传统报刊、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渠道,以经贸新闻信息传播带动文化等其他新闻信息的传播,从区域传播迈向国际传播,积极参与构建中国现代传播体系,其特色值得探讨。一、新疆经济报系迈向国际传播的特色新疆经济报系从新疆区域传播迈向国际传播,在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