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历史制度主义作为新制度主义的重要分支,在制度的定义、行为体偏好、制度的创设和演进等方面颇具特色,对欧盟政体及其一体化进程有独特假设和理解.特别是其路径依赖概念,对理解欧洲一体化有重要启发意义.本文从概述历史制度主义的一般特征出发,重点围绕历史制度主义关于制度的含义及路径依赖等核心概念,阐述历史制度主义关于欧洲一体化的经典解释,并就其对欧洲一体化的解释优势及局限性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话语性制度主义以理念和话语作为解释制度变迁的核心概念,通过阐释理念的实质内容和话语的互动性过程,呈现制度变迁的动态性与非均衡性,弥补了新制度主义在解释制度变迁时局限于均衡和静态性的不足.话语性制度主义不是替代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而是对它们的补充,其理论和方法在各个领域的运用中正逐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际制度研究:从旧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野 《教学与研究》2005,1(3):52-58
国际制度研究在早期阶段具有形式或法律的制度主义的深刻印记,在研究方法上属于旧制度主义的范畴。行为主义革命的发生和“国际机制”概念的提出为新制度主义取代旧制度主义创造了学术积累上的必要条件。当前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新制度主义,即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和历史制度主义。就解释行动的基本逻辑而言,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属于“预期结果逻辑”,社会学制度主义则属于“适当性逻辑”,但就历史观而言,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都认为历史总是有效率的,历史制度主义则将无效率的历史带入研究议程。  相似文献   

4.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中的理性选择理论(又称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个理论流派.目前,它已在西方政治学尤其是美国政治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从历史回顾与现实观照两个层面上,试图勾勒出西方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完整画面: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是什么?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研究解决了政治学中的哪些问题?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发展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5.
我国住房制度实现了由福利、实物分配向货币化、商品化分房的转化.1998年以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经历了两次住房制度改革,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文章通过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中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三种不同分析路径的整合,形成新的综合性分析框架,研究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住房制度改革发现:政府、高校、教师的有限理性选择是制度变迁的微观基础;三者之间权益的博弈是其变迁的动力机制;文化认同的合法性是其变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制度一直是政治学中的主要研究对象.传统制度主义以制度为中心来考察历史.新制度主义是在批判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反对把个体行为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中心,重视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新制度主义又可分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  相似文献   

7.
奥尔森的贡献在于发现了日常经济生活中大型的无组织的集团行动的困难性,他的“搭便车”假设也能够解释一次性利益博弈。但是,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存在重大误区:以分析无组织的大型集团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来分析小型集团的行动;以一次性博弈结局而解释作为多次博弈均衡的国家兴衰;奥尔森对传统的集团理论、多元论和国家理论的否定违反了制度变迁的基本史实;作为霍布斯主义者的奥尔森完全无视制度和道德的约束;被奥尔森当作决定性的利益集团只不过是政治体系中的次体系。在学术流派上,奥尔森最终从理性选择主义走向制度经济学。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考政策经历了一个从国家主义取向向利益相关者转变的历史过程。通过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中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以及社会学制度主义三种不同分析理论的整合,形成新的综合性分析框架,对我国高考政策进行分析发现:国家、高校和考生的有限理性选择是政策变迁的微观基础;多方利益博弈是其变迁的动力机制;文化认同的合法性是其变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制度一直是政治学中的主要研究对象。传统制度主义以制度为中心来考察历史。新制度主义是在批判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反对把个体行为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中心,重视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新制度主义又可分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  相似文献   

10.
组织分析中的新制度主义关注组织的合法性和组织趋同性问题,拓展了制度的内涵。文章据此探讨其在研究教育组织不同层次方面所做的努力,分析其理论解释不足之处,如重于宏观描述,轻于微观分析;长于制度化过程解释,弱于制度安排和设计等。  相似文献   

11.
制度与个人行为之间的关系是新制度主义的核心问题,在西方历史上二者之关系曾出现过整体主义、神秘主义、自由主义和行为主义特征。新制度主义通过算计途径和文化途径解决二者关系,前者发展成为结果性逻辑和理性选择新制度主义,主张个人理性和集合制度;后者发展成为适合性逻辑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主张集体理性和整合制度。社会学制度主义者认为适合性逻辑是政治行动的基本逻辑,制度既适应环境和集体行为,也改造着环境和个人行为,是消极制度和积极制度的统一。社会秩序是制度分析中的突出主题。从适合性逻辑出发,培养有知识的公民和促进合作及发展社会资本是维持秩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新制度主义"新"在哪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凯  胡伟 《教学与研究》2006,26(5):65-69
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到底“新”在哪里?这是任何一个从事新制度主义研究的学者所不能回避的基本命题,也是任何一个想要了解新制度主义的人所最想认知的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政治学中新制度主义的兴起,在重点阐释了何谓新制度主义的“制度”与“制度主义”的基础上,着重回答了新制度主义到底“新”在哪里这样一个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13.
制度主义理论的新进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制度主义是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中一支活跃的重要理论流派,形成于1970年代后期,在1990年代以后又取得了重要进展。这种新进展在教育领域得到了较充分的显示,学校不再简单地被认为是强制度环境和弱技术环境的组织。制度理论的新进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强调认知和权力在制度化过程中的作用,强调制度与市场的统一,显示了制度研究的多角度和宽范围以及制度变化研究的新思路,在组织同形性和多样性、合法性机制和效率机制之间搭建了互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新制度主义为治理理论在公共事务治理实战中的运用提供了一种途径,推动了治理理论的发展。制度分析框架及其方法作为新制度主义途径下治理理论的典型,为公共事务的治理方式提供了多种可能的模式。当然,治理理论与新制度主义的结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卓越  张珉 《教学与研究》2007,3(11):80-87
新制度经济学批判新古典理论过于抽象,但自身也未能很好地解决制度研究的现实性、历史性和社会性问题.在新制度经济学陷入困境的同时,政治学领域兴起了以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浪潮.本文从制度观,制度对行为的影响,制度变迁理论、历史、社会背景和文化在制度研究中的地位等方面,对政治学新制度主义三个流派进行了述评,分析了政治学新制度主义的蓬勃发展可能为新制度经济学走出困境带来的启示及其对我国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After the Revolution of Dignity (2014), Ukraine signed an Association Agreement with the European Union. In the context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new legislation on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adopted. Changes in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expect responses from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particular changes in the organizational identities of Ukrainian universities that are claimed through the mission statements. As Ukrainian universities are in the stage of transition from the Soviet past to the European future, it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how they interpret and respond to the changes in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claiming their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through mission statements.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sociological institutionalism is applied a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exploration of how institutions shape the organizational identities of universities.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mission statements of 46 Ukrainian universities was conducted: 26 defined before the adoption of the new legislation on higher education in 2014 and 20 formulated after this date.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检视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主要流派历史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基本观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理论整合的必要。在理论运用上,我国学者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用于分析国有企业改革所体现出来的政府与企业关系、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整体性政治经济变迁以及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和当代制度建设。在理论研讨上,我国学者主要是将制度变迁理论与马克思的国家观相比较,并提出了区别于新制度主义中层组织决定论和个体行为偏好决定论的整体主义的制度范式理论。  相似文献   

18.
公民精神是指公民具备良好的公民常识,且具有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能力表现,主要包括积极维权意识、自觉履行义务意识、严格遵守规则意识、主动的公民自治意识四大方面。培育中国公民精神,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如理性选择制度的"行动者与制度互动"的思想。一方面,公民要养成自主批判和积极行动的公民精神,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另一方面,国家要改革完善宪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公民精神提供健康的成长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