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律和公文语言除了要符合其公文语体、程式固定、词语专业、准确精炼、行文严谨、得体典雅、庄重质朴等特点外,还要求辨析词义,准确运用词语,避免语义不清、逻辑不明、用词不当、语法错误、冗赘与残缺等语言表述问题,否则会影响法律的严肃性,并可能会给法律解读和法治动作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相似文献   

2.
公文的语言有一些特殊要求,即准确、简练、生动、朴素。公文要适当使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公文语言要用得恰当得体。  相似文献   

3.
公文语言是公务实践的理性反映和语言概括。由于它长期根植于社会生活的土壤 ,应用于公务活动领域 ,故在词汇方面有一些自身的特点。1、单义性。一般是一个概念只有一个词语形式 ,一个词语形式仅表示一个概念。如“命令”、“纪要”、“施行”等。这些单义词语 ,是公文术语的构成要件之一 ,它有利于准确地理解和运用 ,不易造成歧义。公文词语的单义性特点 ,公文语言表达准确性的基础。2、专业性。工作的专业性必然与语言的专业性相同步 ,这种特征表现在词语的适用范围和术语程度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依存 ,互为条件。一般地说 ,词语适用范围愈…  相似文献   

4.
公文写作要求用语要严肃郑重,选择词语要平实、准确.但是同样需要形象化的词语.可以适当选用一些富于形象、含义丰富的成语、词语,也可以从群众、干部的语言中吸取营养,提炼那些比喻深刻、含义丰富的词语,还需要在公文写作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一些生动具体的习惯用语,在约定俗成的原则下,恰当地使用一些公文简称词语.  相似文献   

5.
提升现代公文写作水平,除强调公文格式的规范性和程式化外,更应建立公文写作的语感习惯,从质朴明白、文约事丰的语言要求,说理透彻、形象生动的语言手段,常用句式、惯用词语等方面,合理借鉴古代公文语言技巧,以质简丰厚的充实度、文质兼备的接受度、整饬专业的规范度,提高现代公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标注语料库选取语料,对指令性公文与知照性公文的词汇特征进行定量统计与分析,发现在词长分布方面,两类公文的词长分布不均匀,其中双音节词比例最高;在词类选择方面,名词和动词在实词中所占比例较高,助词和介词在虚词中所占比例较高;在词语运用方面,恰当地使用成语、习用语、文言词语、缩略语等词语使得公文的语言简明、准确。  相似文献   

7.
模糊语言,是指那些词语概念不明确,词语内涵 不稳定、外延不清晰的语言。在公文写作中对语言 的要求是精确,一般认为只有精确的语言才能准确 地反映各类公务活动,满足公文行文的特殊需要,语 言的精确度越高,对公文内容表达的准确性也就越 强,而模糊语言由于它对客观事物表达的模糊性,不 能准确地表达公文的内容,所以在公文写作中应该 尽量避免使用模糊语言。其实这种观点有些偏颇, 客观事物是纷繁复杂的,活动亦具明显的动态性,因 此,公文写作借助模糊语言来准确反映事物及公务 活动本身发展变化的过程,不仅没有妨碍公文内容 …  相似文献   

8.
公文通过锤炼词句来达到言约意丰语言表达的效果。优秀的公文,不仅要正确选择词语,还需熟知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情感和风格的变化,熟练运用、巧妙配合,从而体现公文语言准确美、简炼美、生动美、规范美、模糊美、朴素美。  相似文献   

9.
公文特别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用词用字要准确、规范。然而由于客观事物具有的模糊性,作为表现事物性质特征、现状和思维逻辑的物质外壳——词语,就有了准确与模糊之分。事实上,不仅是公文,一切言语交际都离不开模糊语  相似文献   

10.
模糊语言主要通过模糊词语进行表达,模糊语言的使用对党政公文准确地反映公务活动的复杂性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语料,探讨表性状的模糊词语在党政公文写作中的作用以及使用时应当注意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应用文种类多,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实用价值大,其实用性特点要求它的语方必须准确恰当。可以说,语言准确是所有应用文的关键。要使语言准确,行文除遵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25条“草拟公文应做到”的规定外,还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推敲词语语言是由词汇组合而成的,面对现代汉语丰富的词汇,选用词语必须明白、准确无误地表达发文机关的意力。如2000年发布的《办法》第37条:“送负责人批示或者交有在部门办理的公文,文秘部门要·负·责催办,做到紧急公文·跟·踪催办,重要公文·重·点催办,一般公文…  相似文献   

12.
施媛 《文教资料》2007,(34):232-234
公文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实施管理的重要工具。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公文语言的运用必须实现高效率。简洁、准确、规范是高效率公文语言的标准。为此,要从严格贯彻行文目的、炼字炼句、认真修改这三个环节来提高公文语言的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其语言要求表述准确、文字精炼,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使用具有不确定性的模糊语言,以达到某种效果。公文的准确性和模糊性是辩证统一的,公文写作者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雷瑞莲 《唐山学院学报》2003,16(2):62-63,84
不同性质和功能的文体 ,语言各有特色。公文语言是实用性的模式化语言 ,它的特点是准确、简洁、质朴、得体 ,文学语言是塑造形象、抒发感情、审美视觉独创的艺术化语言 ,其特点是准确、形象、生动 ,富有感情色彩和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胡邦岳 《华章》2007,(6):138
立法语言是法律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其明确语义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用词方面探讨立法语言表义的明确性.采用专门的术语、模糊词语与确切词语恰当配合可以使法律规范的词语语义明确.  相似文献   

16.
崔岩 《现代语文》2006,(4):71-71
公文是流通范围广且要求准确传达信息的文体,写作中词语的规范化使用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词语是否恰当使用,直接影响到公文能否准确理解.方言词虽形象生动,但其使用具局限性,不适宜在公文中出现.本文以"认真"词语使用为例,说明在公文写作中,应避免方言词语的出现,应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  相似文献   

17.
刘坚勇 《现代语文》2002,(4):164-165
公文语言受制于公文的性质、内容和功能,要求准确直述,语句简练,语感平实,语气庄重。欲达此要求,只使用纯白话文是难以胜任的,须适当借助简炼的文言。本文试就公文语言中适当使用文言词语,以发挥文言的优势,增强公文的语言特色,作粗浅地探讨。一、借鉴与扬弃纵观公文的悠久历史,我们知道公文是丰富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现代公文受文言传统影响较深。它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变化。没有相对稳定,公文语言就失去了自己的语体特色;没有发展演变,借鉴与扬弃,公文语言就不能成长和完善。我们从历史的深度去认识公文语言的相对封…  相似文献   

18.
模糊语言运用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运用语言交流思想时必须遵循“准确、鲜明、生动”的原则。模糊语言因为有较大的伸缩性和灵活性,而被广泛运用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本文将从日常生活用语、外交辞令、文学语言、公文法令四个方面谈其运用。  相似文献   

19.
准确,是写文章的一般要求。就公文写作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所谓准确,是指要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正确而又精当地使用语言,做到恰如其份;是则是、非则非,一是一、二是二,当行刚行,当止则止.既不能歪曲和编造事实,也不能滥用和生造词语.为了保证公文语言的准确性,笔者认为必须从下述两  相似文献   

20.
法律语言要求准确,然而模糊性现象却大量存在。从语用学角度探讨可以发现,模糊性法律语言有法律术语模糊、形容词模糊、语言风格模糊、法律规范的概括性要求等特定成因。模糊性法律语言在一定程度体现了语用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原则,在一定语境下可以增强表达效率,使法律语言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