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体论上的人是一种类存在物;价值论上的人则是一种超越存在高于存在的应当之物。归依存在是人的根性,归依人是“我”的根性。“我”是通过看、思、做来跨越“我们”、“你”、“他”等站点而成为人的。“我”面临的根本问题是“作为人我应当做什么”和“对于人什么是有价值的”。这也是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吴慧 《高中生》2013,(10):58
我一直都在读一本书,未来也会继续阅读它。因为没有一本史书比它更荡气回肠,没有一本言情小说像它一样动人心弦,没有一本侦探小说能和它比情节的跌宕。这本书的名字我说不上,但我深知它的主旨——人性、人情、人事。读人如同读书。人有他的历史、背景,有他生活的环境和际遇,也有区别于低等动物的智慧和情感。人与人以各种情感为纽带联系在一起,演绎出万千故事。我敢说,哪怕是  相似文献   

3.
任峰 《下一代》2014,(2):10-10
正有这样一个"肓人点灯"的故事:禅师见盲人打着灯笼,不解,询问缘由。肓人说:我听说天黑以后,世人都跟我一样什么也看不见,所以我才点上灯为他们照亮道路。禅师说:原来你是为了众人才点灯,很有善心。肓人说:其实我是为自己点灯的,因为点了灯,在黑夜里别人才能看见我,不会撞到我,还会搀扶我、照顾我。禅师大悟:为别人就是为自己。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更多的爱和尊重,却很少有人考虑,在"得到"之前,自己付出了什么。就像很多人时常抱怨生活坎坷、世态炎凉,可每当别人走过来请求帮助时,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见面     
《大学生》2014,(13):118-119
今天来的人都是对历史感兴趣的吧?这称得上是一次历史的见面了。我的这三本重新出版的书分别是《曹寅和康熙》,这是我的博士论文,45年了,生命力很强,1966年写的,这告诉大家要好好写毕业论文。第二本书是《胡若望的疑问》,讲了18世纪一个中国人在法国的生活。第三本书是关于一堆人了,叫做《改变中国》。  相似文献   

5.
埃及之旅     
杨升 《新读写》2011,(1):61-61
埃及在我心中一直是神秘的。 假期,我终于踏上了这片让我梦寐以求的土地。 下了飞机,摄氏35度以上的持续高温并不让我有所抱怨,反更激起了我了解埃及、体会埃及人生活的无限热情。  相似文献   

6.
很遗憾,我至今都没有抽出时间来读一读韩寒的新书《我所理解的生活》。但我无比喜欢这个书名,这七个字,给了我关于生活的许多遐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理解生活的角度和方式,只不过,我们不是"意见领袖",我们的作品还不敢如此命名,如此命名了也不会引起他人的关注而已。陈安然在本期表达了自己所理解的人与动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当人类对他人的不幸只作看客,却不能给予丝毫温暖的时候,反而是一只狗,成为与人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伴侣。文中的少年以那  相似文献   

7.
谈生意     
在A、B、C、D、E、F、G、H、I这九个商人中,肯定有人在和M女士秘密洽谈一笔生意。那么,谁在和M女士洽谈生意呢?下面分别是这9个人说的话:A:"我想一定是G在和M女士谈生意。"B:"我也是这么认为的。"C:"我在和M女士谈生意。"D:"C在说谎。"E:"我想一定是I在和M女士谈生意。"F:"不是我也不是I。"  相似文献   

8.
蓝色的脊梁     
正2013年12月5日晴人生在世,有多少人能像雷锋一样?在我看来的确是少之又少。今天中午我放学回家,路上格外的喜庆,整条街道搭满了彩虹门,好不气派!下午,我刚睡醒,就骑车去上学,差点就撞上了一个已经歪倒在地的彩虹门,它就像是饿了许久似的,难以支撑,瘫软在哪里。此时,我发现已有不少人被"拦路虎"挡住了去路,他们七嘴八舌,纷纷抱怨:"真倒霉!""要迟到了,这可怎么办?"……就在这时,一个  相似文献   

9.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最近我在讲课或者作报告的时候,经常会提出一个问题:这30年里,你们最熟悉或者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什么?结果我发现,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选了这一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确实,这句话对中国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在这句话的鼓舞下,很多中国人作为“一部分人”也确实“先富起来”了。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不过,“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的表现,却不让人满意。相当数量的“先富起来”的人,并非“仓廪实而知礼节”,竟然是“饱暖思淫欲”,包二奶、超生、赌博、联手黑社会。  相似文献   

10.
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人。怎样才算是“优秀的人”? 我的理解是:对生活和事业热情、执著,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不染纤尘的爱心,公正正直,固守自己的做人准则。我想,这是作为一个优秀教师所必备的品质。然而,生活中有不少同行在物质的现实面前举起了自己的双手。比如,充分开发“可利用的资  相似文献   

11.
李瑀 《高中生》2014,(6):18-18
昨天放学回家,听见前面几个同学聊天,一个同学说:“其实我的本意并不是歧视农民和农民工……”我想:农民招你惹你了?一个城市人做了一件不被认可的事儿,你可以认为这个人没有素质:一个农村人做了一件不被认可的事儿.你就可以上升为一类人。想一想,这实在是没有什么道理。  相似文献   

12.
和琼 《教书育人》2009,(2):64-65
“做班主任其实就是做人。”这是我最终总结出的一句话。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是我觉得它是意味深长的,是对我的班主任工作有指导性意义的。做班主任要像做人一样,做一个有原则韵人。做班主任也要像做人一样,懂得尊重人。做班主任更要像做人一样,做一个善良、有爱心、勤用换位思考的人。  相似文献   

13.
正6月1日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听过很多人说这句话,可我却不这样感觉,因为离我最近的人——爸爸,是一个千金万银都难买的人。我的爸爸,70后,当过兵,经过商,当过工人。如今,他是一个工厂的工程师,一个小领导。我认识他的很多朋友,大家对他评价最多的,就是说这家伙太讲义气了,有点不与时俱进。但是,我和妈妈不这样认为。去年冬天,我们家要买房子,可惜美中不足,首付太贵,交不起。经过商量,我们要把旧房卖了。  相似文献   

14.
因为工作的性质特别,这些年,我得了些许薄名。然于这薄名,我常心怀惴惴,唯恐名不副实。做这一行,我没有耀目的外表,也没有异于常人的天赋,有的,只是不甘人后的那点儿好强。年轻时,满心仰慕的都是天纵英才、仿佛生下来就带着使命的极致人物。  相似文献   

15.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剪纸书,书上的剪纸可漂亮了。妈妈说,剪纸人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一张纸、一支铅笔、一把剪刀就行了。于是,我缠着妈妈教我剪纸人。  相似文献   

16.
我曾在一家台资公司工作了六年,和不少台湾同事有过交流,有工作上的,也有私下的。 这种经验让我在读这本书时备感亲切。任何地方,你不去扎扎实实地投入生活个几年,是无法真的了解的。不过,世界上大部分人是靠标签、刻板印象来概括自己以及他人的人生的,而每个人也都难免被标签化,被刻板印象化,如台湾人、香港人、河南人、上海人……  相似文献   

17.
烛近禅远     
我想说的是境界。这是个大话题,但我想从小处说起,比如寂寞。我不认为每个人都能明了境界的高低,但每个人都可以知晓自己内心的寂寞。境界是无形的,寂寞也同样潜伏于内心,不可捉摸。但是,它们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我的爱好     
正说到爱好,人与人当然不同。虽然我的爱好有很多,比如画画、写作、读书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做动植物标本。去年暑假,我到山里的一栋小别墅里度假。我是星期一来的,在星期三的上午,我的作业还没写完,姐姐就拉我到她的房间里,并拿了一个她精心准备的蝴蝶标本给我看:"怎么样?这可是我用了二十天时间完成的,漂亮吧?""哇!"我惊讶地叫道,"太漂亮了!  相似文献   

19.
所谓"快乐易写,痛苦难摹"。无论为文还是作词,作者要将属于自己的那份苦痛呈现出来,打动受众并引起受众共鸣,使之不至沦为无病呻吟、强赋新愁,这其中还颇费些思量。下面,我们以流行歌曲《我很快乐》为例,谈谈写作时如何恰如其分、巧妙地表现痛苦。歌曲《我很快乐》给人感觉不像是失恋,先不说这个颇能施障眼法的题目,歌词的主旋律"我也不会难过你不要小看我"呈现于我们眼前的是一位洒脱、坚强的乐观女子形象。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首与失恋无关、振奋人心的歌曲。可越听越觉得味儿不对——"我"并不快乐,也不洒脱,更不够坚强。  相似文献   

20.
徐莹 《英语沙龙》2011,(10):20-22
7月的纽约,如北京一样酷热难耐,唯有四面吹来的海风才能稍稍带来一丝凉意。月底,我就要离开生活了整整一年的纽约。然而,万万没有想到,我不得不以完全出乎我意料的方式,告别这里的一对曾经的美国友人。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把这段并不愉快的告别插曲呈现给读者。最终,我还是觉得应该写下来。毕竟,这是我纽约生活的一个侧面;毕竟,这是让中国人了解寻常美国人的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