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生物柴油作为液体燃料,是优质的石油柴油替代品,发展生物柴油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介绍世界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生物柴油产业发展趋势,利用SPSS软件对未来的生物柴油产量进行预测。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世界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
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发展生物柴油对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明确发展思路和政策:开展资源调查,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技术研发;培育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疏通销售渠道;制定生物柴油质量标准和生物柴油标准体系;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处理好国内几大石油公司之间及其与民营企业、其他国有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食用植物油资源及食用油产需平衡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食用植物油资源除包括作物油料资源外,还包括木本植物油资源。中国植物油资源丰富,但由于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油料和油脂供需缺口较大,只能靠进口来解决。要实现中国油料及食用油脂的有效供给,必须大力发展中国的油料作物生产,特别是大豆的生产,并且积极开发新的植物油资源。近期内要在适度进口油料的同时,严格控制食用油脂的进口量。  相似文献   

4.
生物柴油主要以植物油脂、动物油酯、废餐饮油等原料通过酯交换法来生产,但成本过高,且与其他产业竞争原料.将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糖化发酵培养高含油脂的酵母、霉菌、藻类可获得更多的生物柴油原料.如果能够大规模培养获得可以在湖泊,海洋生长的绿藻、螺旋藻,微藻、小球藻等,替代动植物油酯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将彻底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各种海洋、湖泊高产油脂的藻类菌种筛选培养,油料树种的大面积种植,纤维素、半纤维素糖化后高产油脂的酵母,霉菌,藻类的发酵培养,均是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前动植物油脂通过醇解酯交换法生产的脂肪酸甲酯为代表组分的生物柴油俗称为第一代生物柴油,有生产成本高、工艺过程复杂、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缺点;又因动植物油脂资源少、价格高、制约了生物柴油的实际应用及产业化的发展。而第二代生物柴油研究的重点是扩大油脂资源和其他可利用资源的应用范围,根据原料的性质提出新的转化方法和提高油品品质的技术。冯善茂研发的"环保型提炼清洁液体燃料真空催化改质装置",解决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能源危机推动了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主要有:直接使用和混合法、微乳化法、热裂解、酯交换法。本文介绍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状况,当前生物柴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初步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生物柴油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柴油属于可再生的清洁燃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生产技术成熟可靠,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分析了生物柴油的经济效益情况和经济效益影响因素,以及我国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原料路线选择。生物柴油大规模推广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获得稳定而廉价的原料。以豆油等食用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不符合我国国情,还面临高成本和粮食安全问题。在荒地上种植麻风树等油料植物能够解决生物柴油大规模生产所需的原料问题,而且能够带领农民致富。本文还介绍了我国生物柴油项目和四川古杉集团等重要的生物柴油生产企业情况。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油价的节节攀升、国内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能源的日趋紧缺,寻求新能源以替代传统能源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更具有现实意义。生物柴油作为新能源的代表,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在我国的发展也处在快速成长阶段,但由于各种原因,生物柴油在我国尚未形成产业规模,本文从产业链的角度具体分析生物柴油在发展中所遭遇的瓶颈,并对生物柴油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可再生能源。生物柴油作为最重要的液体可再生燃料之一,近年来已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发展。文章在介绍了生物柴油目前的发展状况后,重点分析了云南省发展生物柴油产业在自然资源、人才和技术以及政策法规方面的优势,并给出了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环保型生产生物柴油的酯化装置(专利号:ZL200620149130.2)。该装置用植物油及废弃动植物油脂作原料,是生产生物柴油的核心设备,主要包括酯化(酯交换)反应器和液体分相分离器。酯化反应器主要由罐体、进料口、出料口、电动搅拌器、加热装置、催化剂加入口组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为铜资源消费大国,保障铜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是经济建设进程中的首要任务,科学地计算和评价中国铜资源的社会存量可为中国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铜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重要的数据保障。本文运用动态物质流分析(MFA)方法、Weibull分布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并结合Minitab软件计算了1990-2013年中国铜产品的报废量和铜资源的社会存量。计算结果显示:①1990-2013年中国铜产品的理论报废总量为1521万t,社会蓄积量为6504万t;②2013年中国再生铜产量占精炼铜产量的38.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0%);③以国内废杂铜为原料的再生铜产量占再生铜总量的36.5%。研究结果揭示:中国国内铜资源报废量和社会蓄积量将会持续增加,未来将会保持这种增长趋势;中国国内的废杂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中国再生铜的原料主要源于进口废杂铜,在铜资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还没有意识到中国国内废杂铜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在精炼铜消费量持续增长和自给能力有限以及进口受限的综合压力下,再生铜必将成为未来中国铜供给的主要来源。建议在中国铜资源禀赋条件差的条件下增强废杂铜的回收利用,提高废杂铜的利用效率,来保障中国铜资源的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12.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近年来我国大豆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保障大豆安全供给已成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根据2011—2020年我国大豆消费和供给状况,分析了目前我国大豆国内供给严重不足、国际供给依存度高及进口渠道较集中等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强大豆科学研究提高我国大豆产量、开展大豆国际科技合作及拓展大豆生产国际布局等提升我国大豆产业水平、拓宽大豆进口渠道的政策建议,以实现提高我国大豆供给能力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从石油供需缺口论我国石油安全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总瑛 《资源科学》2004,26(6):111-117
我国石油生产形势比较严峻,今后产量只能保持稳中略有上升的势头。但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石油需求增长幅度较大,今后石油供需缺口占国内石油需求的比例将不断上升,预计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将分别为38.6%、46.0%和53.4%。为此,本文根据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等特点,对未来我国石油安全策略提出五条具体建议:立足国内,保障石油基本供应;大力发展天然气,以气代油,减轻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的压力;积极利用国际石油资源,弥补国内石油供应缺口,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针;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亚地区是距离中国最近、最安全的油气资源保障区,是中国重要的海外能源供应基地。当前中亚地区的油气年产量约为2.29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油气年产量比重为3.02%,其中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石油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年对外供给潜力约为1.2亿吨油当量。中国已经逐渐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贸易伙伴。然而,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油气贸易合作面临着大国博弈、内部政治环境不稳定、国际能源合作制度碎片化、国际能源投资政策缺乏可持续性等一系列的潜在风险。未来,中国应加快推动建立务实高效的多元能源合作机制,优化能源合作的主体结构,加强能源勘探开发和深加工的技术贸易,加快推进能源就地加工转化,并修订现有的双边投资协定,以确保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与贸易安全。  相似文献   

15.
畜产品供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畜牧业经过18年的持续发展,供求关系已发生质的变化。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对我国畜产品供求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以更好地指导生产。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畜产品供求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规模及运量最大的中国东部原油管网为研究对象,选取2009年37条管道和满洲里-大庆铁路、20个主要油田及港口(口岸)、32个主要炼厂,建立原油供需平衡表,基于运费最低并考虑到不同管径管道的运输成本差异,结合空间分析与线性规划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东部原油管网进行空间优化研究及分类评价,结果表明:①2009年中国东部原油管网优化运费较实际运费减少了34.5%,表明原油管网总体流通效率不高,具有较大提升空间;②东北地区各管道流通状况相对较好;华北地区管道均为负荷不足或无负荷类型,流通效率不高;华东地区黄淮分区的多数管道为负荷不足类型,仅有两条百万吨流量管道为良好类型,长江中下游分区的甬沪宁线和仪金线为超负荷类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肉品供给安全及其生产保障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30年,中国将成为发达国家,届时人们将消费更多肉品。肉品转化自粮食,为生产更多肉品,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需要生产更多粮食。该研究表明,2030年,中国需要生产1.4亿吨肉品,按目前的生产方式,肉奶蛋生产消耗原粮5.6亿吨,口粮、种子粮、工业粮增加不多,粮食总产量需达8.8亿吨,饲料粮占64%;因此粮食安全是指饲料粮安全,即肉品安全,积极探索肉品生产途径是解决粮食安全的根本。转变肉品生产方式,即降低猪肉生产至44%,增加放牧草食动物肉生产至32%,肉奶蛋生产消耗原粮降至4.5亿吨,粮食总需求降至7.7亿吨;增加草食动物肉生产的必要条件是集约化管理草地、集约化管理牧场,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并开放40%的林地发展林下草地畜牧业。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全球铜资源状况,总结了全球铜生产、消费的变化规律和行业需求趋势。总体而言,全球铜资源丰富,基本能够满足需求。铜储量约一半集中在美洲地区,但全球对美洲地区铜资源的依赖正在降低。同时,全球铜的生产与消费呈现增长率快慢交替的周期性变化,且增速逐渐递减。全球铜消费由欧美发达地区向亚洲地区转移,建筑业对铜的需求巨大。通过对人均铜累积量的测算预测了全球矿山铜需求量,全球铜的需求将长期保持增长。  相似文献   

19.
李新  任强  罗胤达  代涛  文博杰  王敏晰 《资源科学》2018,40(12):2329-2340
科学分析金属资源代谢过程和计算金属制品报废量是新时代下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本文使用了动态物质流与静态物质流相结合的方法、生命周期方法、Weibull分布模型和Minitab软件,计算了1949—2016年中国机械行业铁资源的理论报废量,并对13类机械产品在不同消费结构下的报废量进行动态对比。研究发现:① 1949—2016年中国含铁产品理论报废量为21.20亿t,其中机械行业理论报废量为4.10亿t,实际回收量分别为17.60亿t和2.80亿t;② 机械行业报废回收效率为68.3%,其中农业机械类、石油化工机械类、电工电器机械类和汽车(非交通运输类)等产品的报废量增长显著;③ 2016年铁资源生产阶段中国共投入铁矿石11亿t,经加工阶段后得到7.31亿t粗钢,进入社会终端消费量为6.73亿t,代谢过程资源损失率达38.8%;④ 2016年中国铁产品社会存量为83亿t,预计2025年将进入存量铁制品的快速报废期。未来中国钢铁产业的战略重点应侧重生产阶段的技术创新,以减少资源损失和环境影响,通过供给侧改革提高钢铁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来解决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