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素吟 《东南传播》2024,(2):145-147
近年来,随着大众对文化消费的热衷,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的服务类美食节目逐渐偃旗息鼓,能够构成兴奋且蕴含文化的多元化“美食+”电视节目成为流行。《英国家庭烘焙大赛》(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是一档英国的电视竞技美食真人秀节目,该节目所充分运用的语言、构图、色彩、包装等元素,承载一定的叙事功能和说服功能。本文基于罗兰·巴特的视觉修辞理论,以《英国家庭烘焙大赛》(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第十二季节目为主要分析对象,重点关注该节目的视觉修辞所呈现的文化意象、审美空间和情感认同,从语言修辞、图像修辞和综合修辞三个维度,阐述该节目的视觉修辞策略和方式,以期对我国的电视竞技美食节目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蔡雨玲 《今传媒》2016,(2):105-106
在世界最大电视节目模式输出国英国,生活服务类节目创意不断、种类丰富,收视各显神通、屡创新高.比如播出了6季的BBC《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英国家庭烘焙大赛),收视率竟能超越《达人秀》《x元素》这类超大型综艺节目.本文从分析英国电视美食节目最新模式入手,深刻阐述英国电视美食节目高收视的原因;从节目成功、失败两方面案例,总结电视美食类节目的制作规律,探讨这类节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梁娟 《视听界》2007,(3):62-63
电视美食节目是一个投资小、影响大、收益高的项目。节目以美食为载体,以服务为表现形式,将饮食文化、实用信息、生活情趣、健康安全等元素有机融合,可以满足观众的各种收视需求。俗语说“民以食为天”,同样的,要想做出广受欢迎的电视美食节目,就必须扎根群众,“‘食’以民为本”,走出一条平民化路线。  相似文献   

4.
胡大海  秦蓉 《青年记者》2017,(26):63-64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外出就餐成为都市人的生活常态,人们对美食资讯的关注和需求也与日俱增.有需求便有“商机”,从2003年开始,美食节目便在全国广播媒体中遍地开花,时至今日,全国的广播美食节目已有上百个.广播美食节目已然成为争夺收听率、抢占市场份额的主打节目.涪陵人民广播电台美食节目《好吃儿》于2007年正式开播,是涪陵地区开办的唯一一档广播美食节目.节目开办以来,在打造广播美食专栏节目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尝试,吸引了大批固定受众,获得了美食行家、餐饮商家的广泛赞誉.广播美食节目繁荣至今十多年,看似模式固定,但如何迎接新媒体的挑战、跨过疲软期继续良性发展、达到收听率和经济创收双赢,仍然是广播从业者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科文 《东南传播》2010,(1):139-140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和改善,不少电视媒体相继办起了美食类节目。江苏台的《食尚天天乐》节目较好地将美食与娱乐等诸多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办成了一档美食娱乐类节目。本文以《食尚》为例,就如何进行元素调配进行探索。实践证明,美食节目要不断创新创优,必须重视元素调配,往往只要将各种元素进行有机调配,相互融合,美食节目就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而进行各种元素调配时,要把握好实用性和娱乐性、知识性和地域性、基本元素和其它元素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赵琳 《视听界》2013,(1):73-75
一.新闻是英国综艺节目创意的出发点电视要反映社会的渴望和民情。英国专家向我们梳理了目前英国流行的节目:找房子、美食烹饪、子女教育。英国的新闻报道里“房子”是高频的词。比如近期就有“中国新富阶层到英国投资房产”的报道。新闻的新鲜感和热门性,决定了综艺节目可以此为大树的根基。英国电视节目围绕房子大做文章。  相似文献   

7.
张阳 《现代视听》2015,(1):68-70
我国美食节目类型传统单一且雷同率高,缺乏创新元素。《星厨驾到》是江苏卫视开播的国内首档明星美食竞技真人秀节目,分析其创新元素,可为我国美食节目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湖北电台经济频道的《美食帮你办》节目在全国范围内看并不属于较早的美食节目,但在当时的湖北各地电台中却是首个开办。那时对专业电台的美食节目争议颇多。首先,电台是有声语言传播的媒体,缺乏画面,如何表现食物那让人垂涎欲滴的色彩就是个大问题;其次,吃饭虽是每日必需,可听电台找美食的人群有多少?市场是否好培养?……在许多顾虑声中,节目还是在2002年6月开播了,名字就叫《美食帮你办》。男主持人是学习曲艺出身的一天,节目中叫“好吃佬”;女主持人是曾经主持少儿节目的雅婷,节目中叫“馋嘴妹”,俩人经常搭档表演相声小品,配合默契。节目采取互动的方式,每天为听众推荐一个新奇好吃的就餐地点,由主持人亲临现场品尝,在节目中进行特色莱品推荐。但他们并不简单地以食客身份介绍味道,而是将厨师请到直播间与其交流食材的选择、莱品的创意、烹调的文化内涵等,着重讲出“吃”的门道,让听众更立体地了解节目推荐的莱品。让人意外的是,此节目一经推出空前火爆,得到了受众的广泛好评,引来众多兄弟电台纷纷效仿;节目并不像许多人担心的是快餐文化,是短命鬼,而是一做就是近五年,还成为湖北电台的名牌节目。五年来,电台美食节目在武汉地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而《美食帮你办》依然当之无愧的是众电台中最权威、收听群体最稳定、最具实力的美食节目,并在新出炉的2006年收听率调查中稳居同频率各节目之首。  相似文献   

9.
如今,吃粗粮成为一种时尚,许多老年人对粗粮更是情有独钟。有些人由于害怕得“细粮病”,过度追求吃粗粮。其实,吃粗粮要讲究方法,过多食“粗”对健康并不好。  相似文献   

10.
王丹 《视听界》2014,(5):61-64
欧美美食节目相较于国内起步早,发展快。本文通过对欧美热播美食节目特征的归纳概括,从主题、形态、元素三个方面分析欧美美食节目火热的原因。纵观欧美美食节目,有个共同特点即接近生活和受众期待。本文对这些节目的创新和主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国内美食节目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静 《记者摇篮》2012,(2):58-59
中国饮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八大菜系,枝繁叶茂,万里飘香。什么节日吃什么,什么节气吃什么,更有许多寓意和讲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民以食为天",自古老百姓爱讲究个吃:吃香的,喝辣的。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更爱讲究个吃:那叫美食享受——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餐饮消费的多元化,外出就餐已经成为都市生活必不可少的选择。在各类媒体中,广播可以做到更快速、更便捷。这与听众关注美食、分享美食的兴趣正好对应,美食节目因为贴近生活、内容丰富、互动性强,因此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特别是满足了"移动收听"人群关注美食的要求,做到了为听众服务。广播美食节目的发展需要更全面、更多样化,以快速的、灵活的、生动的各类元素,不断地满足收听人群,特别是移动收听人群的关注。做好一档有影响力的广播美食节目,需要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3.
新型美食节目的营销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宁 《视听界》2008,(4):70-72
近几年,美食节目正以不同的形态不断出现在荧屏上,以美食为载体,以服务为主要表现形式,将饮食文化、实用信息、生活情趣、健康安全等元素有机结合起来,走俏收视市场。种种新变化、新形式,让电视美食节目逐步成为具有竞争力的节目类型,一些有影响力的美食节目的播出时间从原来的非黄金时段调整到了晚间的黄金强档,收视率、影响力节节攀升,从全国范围来看,  相似文献   

14.
《熟悉的味道》是一档由浙江卫视和千足传媒共同打造的美食传情类明星故事型真人秀节目,该节目打破了2016年综艺市场上美食类节目中"美食+明星+竞技"或"美食+明星+娱乐"的固有模式,以"熟悉的味道,爱要你知道"为主旨,主打"用心、用情"。本文在分析《熟悉的味道》节目特色的基础上,深入解读该节目对人文情怀元素的体现和运用,以期为我国美食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饮食这个最基本的生活元素.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电视节目形态的发展,美食节目也有了自己的专业频道,中华美食频道、美国美食频道、西班牙美食频道和亚洲美食频道这世界四大美食频道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关注.青岛电视台如今也有了《健康新食代》、《美娱来了》、《大小S爱厨房》等美食节目.  相似文献   

16.
《汉书》有云:"民以食为天"。的确,人,自打降生,便与吃难舍难离,不分国界、不分阶层、不分民族、不分年龄。贫困年代,吃饭只是为了温饱;富足年代,吃饭还是为了享受。正因为如此,有关美食的话题,永远高热度,有关美食的研究,永远无止境。不久前,央视一套在晚间节目时段,播出了7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然而,引发观众热捧的,不是高清技术,而是节目内容。美食:并不只是"吃"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17.
余波 《中国记者》2024,(4):107-110
<正>“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美食与乡土在人们的认知中存在着天然的联系,是地方文化旅游的重要元素,也是地方文旅推广的重要卖点。受“村BA”、村超、村晚等启发,湖南广电风芒创新打造了全国首档以“村厨”为主题的乡村文化美食节活动直播节目。节目聚焦乡村振兴主题,以打开味蕾的乡村美食为切入口,通过网络直播、矩阵号传播、达人助播等方式造势文旅,用8场大型网络直播和400多条原创、二创短视频来娓娓述说“乡愁”文化和美食文化,助力乡村文旅出圈,收获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口碑。  相似文献   

18.
数字电视作为一项新技术,成为网络技术之后被传媒热炒的又一热点。各种对数字电视“鼓”与“呼”的声音不绝于耳。按照学界目前流行的定义,数字电视可以理解为两种:一为“局部数字化”的数字电视,(即节目播出的部分环节采取了数字化,或是节目内容制作的数字化;或是节目终端接收机的数字化等等);二为“整体数字化”的数字电视,(即指节目的制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传播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也有着不小的冲击,朝着全媒体方面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在全媒体视野下,电视美食节目从传统的养生食疗、生活服务逐渐朝着纪录片、真人秀以及旅游等多种元素组合。因此,在全媒体视野下美食节目应该怎样发展,是相关人士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是笔者对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在全媒体视野下探讨美食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饶智  王诗蕊 《出版参考》2009,(10):21-21
虽然说政治才是国宴的精髓,但美食仍是题中要义。 克里姆林宫的老牌大厨尼金在历经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四朝之后,总结出来一个心得:“想当官的人,都想吃得好。”所谓伟人,在面对美食的一刻,也都会瞬间放松,回归凡人模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