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典逻辑视野中的弗协调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科斯塔弗协调逻辑系统的技术处理为依据来分析命题 与其弗协调否定 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知道弗协调矛盾和不矛盾律与经典逻辑矛盾和不矛盾律之间存在很大差别;由此可见科斯塔弗协调逻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弗协调逻辑,但是科斯塔弗协调逻辑作为非经典逻辑其理论意义是重大的,这正如非欧几何之与欧氏几何。  相似文献   

2.
以弗协调命题逻辑Cn(1≤n〈ω)为基础,采取逻辑分支相融合的方式,使用逻辑扩张的方法,可以将弗协调逻辑措施应用于多主体认知逻辑,建立一个弗协调逻辑与多主体逻辑的融合系统CnEmK(1≤n〈ω);CnEmK(1≤n〈ω)具有可靠性和完全性,并且是一个可以处理弗协调性的多主体认知逻辑系统;CnEmK(1≤n〈ω)也是一种基本的弗协调多主体认知逻辑系统,以之为基础可以进一步扩张得到关于公共知识、共同知识、协同知识的弗协调多主体认知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3.
弗协调逻辑是一种可以容纳“矛盾”的非经典逻辑,其所容纳的“矛盾”被称为“真矛盾”。在弗协调逻辑看来,逻辑悖论就是一种“真矛盾”,是可以被弗协调逻辑系统所容纳的。在分析逻辑悖论语法表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弗协调逻辑消解悖论的逻辑机制。弗协调逻辑作为一种解悖方案,实际上是隔离了悖论对系统的不良影响,这种隔离意义上的悖论消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其相对于协调而区分出来的弗协调,也具有重要的逻辑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三值逻辑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非经典逻辑系统,蒯因对其持批评的态度。蒯因反对三值逻辑的原因有三:一是有些三值逻辑系统建立在错误认识之上;二是有些三值逻辑所关注的问题可以在经典逻辑中得到解决;三是有些三值逻辑系统的建立并不能解决其想解决的问题。蒯因所批评的仅是三值逻辑中违反排中律的部分系统,而非全部,这体现了蒯因关于逻辑真之观念。  相似文献   

5.
弗协调逻辑是以怀疑经典逻辑矛盾律的普遍有效性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逻辑理论,它通过对经典逻辑否定的修改,弱化经典逻辑的否定来达到对矛盾律的限制。关于弗协调逻辑的否定与矛盾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本文试图从国内关于这两点的一些分析及争论出发,探讨弗协调逻辑的否定与经典逻辑否定的关系,并进而分析弗协调逻辑所说的矛盾与经典逻辑的矛盾律是否一致。  相似文献   

6.
不可能世界在认知逻辑系统中理解为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而认知上是可能的,能够为认知逻辑系统中认知主体的矛盾信念提供语义支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认知逻辑系统中的逻辑全能问题。对不可能世界本体论的归谬法证明遭遇丐题的困境问题,文章表明该证明无法真正否定证不可能世界,因为不可能世界就是一个初始概念。而对否定算子在不可能世界中的定义变化问题,仅是一个众多语义解释的选择问题,并不是由于不可能世界的引入而引发该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出版的许多普通逻辑教材在复合判断中,引进了数理逻辑的真值表,用来标示复合判断的逻辑性质。其中,对引进实质蕴涵真值表说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逻辑学界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肯定者认为,“真值表的引入使复合判断及其推理的内在联系表现得更加紧密,也使形式逻辑的学科体系表现出更高的形式化程度。”①否定者则指出,“简单地把定义实质蕴涵的真值表用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然会造成对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歪曲。”②分歧的焦点在于:实质蕴涵的真值表是否能够正确标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较全面地论述了真值表定义复合命题联结词,提供推理规则逻辑根据,直接检验复合命题推理有效性,揭示复合命题之间真假关系,构造复合命题逻辑方阵及其推理有效式,准确掌握矛盾律、排中律、反证法和间接反驳,准确理解复杂语句外延等多方面的逻辑工具功能  相似文献   

9.
返实格之所以有独特的表达效果,是因为这种表达方式既出人意料,又可以理解,在这种情形下,产生于“不是……而是……”,格式和语义否定的一般原则的预期往往落空,但是语义否定的逻辑原则又对这种落空进行解释和填补。  相似文献   

10.
《普通逻辑》二十五年回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逻辑应以传统逻辑的精华为其主体 ,适当吸收数理逻辑的基础知识 ,形成二者融合的教学体系 ;逻辑形式中不仅应包含有演绎推理 ,而且应包含归纳推理 ;三段论规则可以区分为构造规则、一般规则和导出规则 ,它们在层次上是不同的 ;矛盾律与排中律的适用范围并没有宽与窄的区别 ;充足理由律可以保留 ,但它不是普遍的逻辑规律 ,而是论证的规律 ;在论证中 ,应当把论证方法与论证规则协调起来 ,以消除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原语表层逻辑关系到深层逻辑语义再到译入语表层逻辑关系的转换过程。若仅仅是从原语表层逻辑关系到译入语表层逻辑关系的转换,就会造成翻译失误。要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译者须透过原文的表层逻辑关系,分析原文内在的、隐含的逻辑语义,再用符合译入语习惯的表达方式将这种深层逻辑关系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命运多舛 生机依然——传统逻辑1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式逻辑(传统逻辑)明末首次输入我国。19世纪末再次系统输入。由最初的备受冷遇,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先后受到实验论理学、辩证学派、取代论者等的攻击与否定。历史证明,形式逻辑(传统逻辑)有其自身存在的理由、根据。只要人类思维着并且通过语言思维着,那么规范着人们的思维,使之达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论证有说服力的形式逻辑(传统逻辑)就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代数学理念的复兴和数学工具的应用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为数理逻辑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契机。数理逻辑源于莱布尼茨提出的思维可计算构想,其展开和深化是建立了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等公理系统和对形式系统的元层次研究。数理逻辑未来发展将扬弃纯形式发展阶段,达到形式与内容在更高层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而组成篇章的书面语言,是体现思维活动的具体成果,它与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的普通逻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逻辑贯穿于文章的始终,它在文章的四要素——主题、材料、结构和语言中各有所用,不容忽视,为写好文章提供了必要的逻辑工具。  相似文献   

15.
从属于自然语言系统的形式逻辑系统是不可分割的而且是永恒发展的,它不可能被包含在人工语言系统的数理逻辑系统所取代。  相似文献   

16.
“非形式逻辑”的概念及其义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形式逻辑实际是一种论证的逻辑或论证的哲学或理论。它是大学逻辑课程回应现实生活需求而产生的。对非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性质存在不同的理解,甚至反对。尽管非形式逻辑仍在主流哲学的视野之外,但它从非正统逻辑观对一系列论证问题的审视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逻辑学科的发散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世纪的主流逻辑是现代形式逻辑,但在主流之下还有一种非主流的现代非形式的逻辑在发展和成长。非形式的逻辑是和我们的生活世界联系更为紧密的一种新逻辑,它已经在西方国家受到逻辑学者的关注,并在批判性思维运动和逻辑教学需要的推动下形成了新的研究领域。我们应该用一种发散的思维方式把它也看作是现代逻辑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进行研究,而不应排除在现代逻辑的视野之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分析了标准逻辑的局限性,讨论了人工智能深入发展对逻辑学提出的各种要求,指出蓬勃兴起的各种非标准逻辑实质上都在从不同的层次或侧面探索如何处理各种矛盾和不确定性,它们实质上都在探讨辩证逻辑的数学化之路。其次,简单介绍了作者提出的实现辩证逻辑数学化的规划《泛逻辑学研究纲要》,及在纲要指导下建立的《标准命题泛逻辑学》要点,指出该逻辑系统在包容各种辩证矛盾的同时,有效地排除了逻辑矛盾。文章最后还介绍了世界泛逻辑研究动态和第二届世界泛逻辑大会,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规范逻辑,是在类比真势模态逻辑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其与法律规范及道德规范领域的实际规范严重脱节,使得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各种规范逻辑系统均遇到了各种难题。从法律逻辑学的视角来看,规范逻辑要应用于现实的法律规范,必须结合法律规范的实际诠释规范词的涵义。  相似文献   

20.
道义逻辑是逻辑学研究的新领域,二元道义系统的提出时间更短,因此,国内的逻辑研究者对之较为陌生。为此,本文首先对二元道义系统产生的一些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接着对主要的道义系统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指出其优缺点。最后,对现存的二元道义系统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