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夫卡视写作为“巨大的幸福”,却并不把当作家作为他追求的目的。因此,对于他,什么样的体裁是不大在乎的,只要能宣泄他那“庞大的内心世界”。无怪乎在《卡夫卡全集》中又出现一个奇观:社交圈子并不大的卡夫卡,其书信之多几达五分之二,其中给两位情人的情书又占一半以上。这里选译的自然只能是凤毛麟角。就人数论只有三人:他的终身至友 M·勃罗德和他先后相爱过的两位情人。三人中,收信最多的是第一个情人菲莉斯·鲍威尔,达527封之多,德文版共八百多页。但以感情投入之热烈、真挚看,当推他晚年致密伦娜·耶申斯卡的18万字情书,它们是卡夫卡爱情的最后绝唱,具有很高的文学、文献价值。故这里的选择以这部分书简为重点。卡夫卡书简除了感情投入这一主要特点外,一个次要特点是落款简略,一般都不写地点,署名常用一个缩写字母。尤其是致密伦娜的信,因属“偷情”性质,一般都不写日期和地名,也很少署名。  相似文献   

2.
2023年是布拉格犹太德语作家弗朗茨·卡夫卡诞辰140周年,2024年则是卡夫卡逝世100周年。全球卡夫卡学界和读者都在关注、思考、言说、书写卡夫卡,正在掀起一股重读卡夫卡作品的热浪。卡夫卡是20世纪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卡夫卡属于全世界,全世界需要卡夫卡。当今这个面临诸多焦虑、困惑、恐惧、撕裂乃至战争的世界就更需要卡夫卡。卡夫卡似乎无处不在,乃至于不是我在说卡夫卡,而是卡夫卡在说我。卡夫卡的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卡夫卡式处境摆在我们面前,并且总是不期而遇。面对现实的诸多问题、困境、悖谬,我们除了以“卡夫卡式”来描述和表达,几乎很难找到其他更好的方式了。  相似文献   

3.
苏州被誉为人间天堂,而阿根廷诗人、作家、被称为"南美洲卡夫卡"的博尔赫斯在《关于天赐的诗》中写道:"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苏州图书馆无疑就是"天堂"中的"天堂",一座阅读的"天堂"。今年,她迎来了100周年华诞。为简朴而不失隆重地纪念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苏州图书馆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扩大眼眶子     
最近看到一篇介绍一位著名画家1945年给毛泽东主席画像的故事。作者说据他掌握的资料,这位画家“是唯一面对面地为毛泽东画过像的画家”。看到这里,我脑子里马上蹦出另外两则曾“面对面地”给毛泽东画像的画家故事来:一位是解放初期来北京的苏联画家费诺格诺夫,在毛岸英的陪同和翻译下,到毛泽东同志办公室为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还与他交谈。事后他写了一篇题为《给毛主席画像》的文章,记叙此事。另一位也是苏联画家,叫茹科夫,他的一些素描插图是很有名的,1957年随苏联文化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毛主席出席  相似文献   

5.
张婷婷 《青年记者》2006,(22):34-35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是20世纪小说家,卡夫卡的作品是现代社会的寓言,常规的理性、逻辑在他的小说世界中被卡夫卡式的思维方式、逻辑轨道取而代之.他为读者呈现的是隐藏在现实后面的、经过生活发酵的、变形成一种陌生形态的世界的面貌.除了陌生感,在卡夫卡的小说世界里读者还会不断发现自相矛盾、似是而非的情节,仿佛陷入一个文字的迷宫里.这种现象被称为佯谬(Paradox),或者悖谬.  相似文献   

6.
扩大眼眶子     
最近看到一篇介绍一位著名画家1945年给毛泽东主席画像的故事。作者说据他掌握的资料,这位画家“是唯一面对面地为毛泽东画过像的画家”。看到这里,我脑子里马上蹦出另外两则曾“面对面地”给毛泽东画像的画家故事来:一位是解放初期来北京的苏联画家费诺格诺夫,在毛岸英的陪同和翻译下,到毛泽东同志办公室为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还与他交谈。事后他写了一篇题为《给毛主席画像》的文章,记叙此事。另一位也是苏联画家,叫茹科夫,他的一些素描插图是很有名的,1957年随苏联文化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毛主席出席苏联大使馆招待会,在谛听苏联著名音乐家演奏的时候,画家“面对面地”为他画了一幅速写。此外,还有没有人“面对面地”为毛泽东画像,我想,这必须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方可做出确切回答。  相似文献   

7.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一位地质师去参观美术展览。他看了许多画,觉得都平平淡淡。突然,一幅风景画引起了他的注意:一片草木不生的山峦,紫气冉冉,显得荒凉而又瑰丽,神秘中带着几分恐怖。地质师久久地站在这幅画前,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画面里似乎隐藏着什么。他去寻访这幅画的画家,遗憾的是画家已经不在人世。地质师费尽周折找到画家的遗孀,借到了画家的几本日记。根据画家日记提供的线索,他来到了画家原来的实地  相似文献   

8.
2010年新年伊始,我的一个学生给我发了一个邮件,询问卡夫卡一篇名为《掉到井里的人》的小说。我一时茫然,在我的印象里《卡夫卡全集》中似乎没有这篇小说。于是,我找出《卡夫卡全集》小说目录重新翻检一遍,果然没有见到这样一篇小说。难道是《卡夫卡全集》有所遗漏,而所遗漏的恰恰就包含这篇小说吗?记得数年前我曾就此问题请教过叶廷芳先生:他主编的《卡夫卡全集》是否收录了卡夫卡所有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媒体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就曾经在他的代表作《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①他还指出,"  相似文献   

10.
新书·观点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曾艳兵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卡夫卡与中国文化》一书旨在探索和研究卡夫卡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该书的主要观点有:卡夫卡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这与他作为一个出生在布拉格的用德语写作的犹太人的身份密切相关,他碰巧又  相似文献   

11.
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之年的倪光南院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身着一件深灰色的夹克衫,戴了一副无框的厚片眼镜,精神矍铄,笑声爽朗,很是健谈。他没有专家的"严肃",也没有名人的"气派",在倪光南院士身上,更多的是一位学者的儒雅风范,一位前辈的和蔼可亲,办公桌后方的橱窗里密密麻麻地排放着各类书籍和荣誉证书与聘书。  相似文献   

12.
李:杨先生,我听说你下放向阳湖"五七"干校时,才27岁,是中国作家协会所在五连中最年轻的一位。杨:是呵,1969年9月,当时,文化部咸宁干校的文化人最为集中,而我们五连作协的名人最多,知名度也最高。  相似文献   

13.
非洲出了个卡夫卡,海边出了个卡夫卡,中国出了个卡夫卡,卡夫卡出现在世界各地,卡夫卡的形象在世界各地漫游。我们还期待着出现更多的卡夫卡……  相似文献   

14.
据说宋末有位面家,一次刚画好一只虎头,有人就请他画马,于是他就在虎头后面画了个马身子。画家的大儿子问他“是马还是虎?”他说是虎。可小儿子问他,他又说是马。后来,大儿子去打猎,遇见一匹马,误认为是虎,将马射死,结果不得不给马主赔偿损失;小儿子在野外遇到虎,又误以为是马,便去骑它,结果被虎咬死。画家痛定思痛,愤然把《马虎图》付之一炬,还写诗  相似文献   

15.
李宇亮 《兰台世界》2014,(11):143-144
宋代宣和画院是指宋徽宗时期的翰林图画院。宋徽宗赵佶是个喜好书画艺术的皇帝,他主持建立的宣和画院,并注重绘画人才的培养,他倡导创立的"画学",不仅培养了许多著名的画家,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16.
戴娜娜 《兰台世界》2014,(12):31-32
汲黯是一位西汉名臣,生活在汉武帝时代,他不仅以敢于向君王直言忠谏而闻名于世,同时还是黄老"无为而治"思想的忠实实践者。"无为而治"思想对西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他还是一位画家,是湖南美术出版社"画家群体"的一员,近些年来,他专心为人作嫁衣,很少动过画笔。有人为他婉惜,而他只淡淡一笑。  相似文献   

18.
断想篇     
卡夫卡是个哲人式的作家,思想上勤于思考,艺术上追求创新使他一生都处于极度紧张的生活当中。以独特的视角“重新审察世界”,以智者的卓见洞悉当今人类生存的“异化”处境,成了他作为作家的根本使命。因此,他除了给我们留下众多的想象性作品即小说以外,还为我们留下不少思考性的记录,其中贯穿着他那悖论性的思维方式,读来格外耐人寻味,富有启迪意义。卡夫卡的那八本所谓《八开本笔记簿》主要是用来记载这方面的思考成果的,但它们只包括1917至1918年,其他时间写的除散失的以外,均见于后来勃罗德为其收集和保存的“笔记和散页中的断简残篇”中。欲窥全豹请见中译本《卡夫卡全集》第五卷《随笔集》。  相似文献   

19.
夏德元:知名自媒体人罗振宇向以语出惊人而著称,最近,他在一次题为《九尾猫的修炼》的演讲中说,关于自媒体最近传扬着一句话:"我们全家都是自媒体!",似乎自媒体在中国已经被严重污名化但是,他仍然期望自己能修炼成九尾猫仙两位对他的说法有何评论?  相似文献   

20.
与其他行政机关相比,档案局是个"冷单位"、"边缘部门",如果一位从政多年的优秀干部从"热部门"到"冷单位",由"主干线"到"边缘部门",定会引起大家的疑虑:他在这里会干多久,会用心去工作吗?而如果他在短暂的时间里,硬是在这个"冷单位"干得风声水起,使各项工作更上了一层楼,则不能不让人敬佩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