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将常识性课文上出语文味”,这是一句很不时髦的大白话。谁不知道,常识性文章编入语文课本,自然就是语文的一部分,常识性课文的教学自然也是语文教学了。但是在实际教学或教学设计中,许多人又常常忘记了应将常识性课文上出语文味的简单道理,使此类课文的教学陷入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2.
陈颖 《云南教育》2000,(11):29-29
小学语文第四册的《看月食》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教学常识性课文一是要凭借教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的自然常识 ,开阔视野 ;二是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课文中的“我”是通过“看”和“听”来认识“什么叫月食、形成月食的原因 ,以及月亮在月食过程中是怎样变化的”。这三个问题 ,课文不是逐个说明 ,而是交叉阐述的 ,在描述月食的过程中插入了什么叫月食和形成月食的原因两部分内容。根据这一特点 ,可在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抓住重点变序讲读。一、整体了解课文内容1.低年级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3.
常识性课文的语言文字训练□浙江省象山县实验小学方利民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常识性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教学这些课文,笔者认为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有关的科学知识和自然常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并进而进行“思维的物质外衣”语言文字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内地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课文只是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例子”,用课文这一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  相似文献   

5.
“寒假备课专辑”又与大家见面了。本专栏多年来受到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与帮助,在此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教有方法,但无定法。本栏旨在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借鉴的平台,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本期刊登的这一组稿件,有结合“课标”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有新编课文的教学设计与简析,还有老课新教的对比教学案例,供大家在寒假备课时参考。大家对这个栏目有什么好的想法、建议,请来函告诉我们,同时请把您在教学实践中富有创意的教学形式、方法和备课资料(单册教材)撰文寄给本刊编辑部,我们将择优在今年第七、八期(合刊)的“暑假备课专辑”中刊发。  相似文献   

6.
在初小语文课本中,编选了一定分量的常识性课文,它们是小学语文科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前我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总有一个偏向:单纯进行科学知识教育,脱离课文讲科学知识,结果效果不好。通过学习及教学的实践才认识到:教学常识性课文,必须全面实现语文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因为它是常识性的课文,必须教给学生有关的科学知识。但是科学知识内容是通过语言形式来表现的,所以又不可以脱离语言形式“架空”地讲科学知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加强了语文科常识性课文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教学,把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与科学常识的传授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并恰当地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现谈谈我教初小第七册语文有关常识性课文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上学期.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分头主备或辅备了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一、二册的26篇课文.撰写了26份教学设计。设计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着“四化”倾向.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解决问题”教学的目标为体验过程、形成策略、提高能力、发展思想。而策略的形成过程也是体验的过程,形成策略是提高能力、发展思想的载体,因此我们以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为着眼点探讨“解决问题”的教学。2008年“暑假备课·数学”专辑梳理了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分析了学习解决问题策略的三个阶段,即潜意识阶段、明朗化阶段、深刻化阶段,并提供了部分典型内容的9篇教学设计。2009年“寒假备课·数学”蒋继续围绕做好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组织教学设计.本期以人教版“数学广角”典型内容的教学设计为主,下期将以苏教版和北师版的内容为主。我们希望通过“解决问题”的典型内容的教学设计,以点带面,引导教师思考如何在实践层面有效落实“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教学设计”这一概念伴随课程改革的步伐取代传统的“备课”.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时,仍然有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厘清: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究竞有什么不同?现实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学设计?怎样既理性又切实地设计教学?本期的两篇文章,集中研讨上述问题,希望能澄清一些认识上的模糊。走出实践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我们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刘敏威 《湖南教育》2009,(10):46-47
每年清明前祭扫革命烈士墓之后,常让学生写写诸如“在烈士墓前”“清明怀想”“为了谁”等文章。笔者发现,小学生常犯一些常识性错误,往往不分“红军”“八路军”与“解放军”。类似于这样的句子屡见不鲜:“为了解放全中国,红军战士们冒着敌人的密集炮火,强渡天险——长江……”“敬爱的八路军们,安息吧!你们的鲜血洒在共和国的大地上……”稍有革命常识的人都知,彼时我们人民军队的称谓该是“解放军”。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一定数量的革命历史题材的课文,它们是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依凭。为什么小学生还会出现这类常识性错误?革命历史文本的课程与教学有何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教学设计都是就课文教课文,一篇一篇地讲,往往难以使学生从更宏观的层面上去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了积极打造高效语文,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在进行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科学之光”的教学时,我们及时拓展思路,采取了整体设计的教学方案,在完成本单元课文教学的同时,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常识性课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其本质还是语文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把握课文传递的知识和说明方法,渗透科学精神等,只是常识性课文教学的一大任务,而不是唯一  相似文献   

14.
教书要备课,是简单不过的常识。“备课”备什么?我以为,“备课”首要的是备课文,即揣摩课文本身。道理何在?教本是教学之本,而教本中所选课文则又是教学的根本之根本。既然我国现行的语文教材还无法根本改变文选型的格局,那么,无论是单篇还是单元整体教学效益的获得,都离不开教者对每一单篇课文把握的全面准确程度和讲解的深刻透彻程度。这就决定了我们备课中必须把备课文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5.
由“教育是慢的艺术”联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不是也应该追寻这样“慢”的艺术呢?数年后.当我们的学生回想起小学课文时,多少学生的头脑早已是空白一片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教学目标模糊 现在还没有统一的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明确的中职语文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是重视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还是培养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教学目标模糊 现在还没有统一的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明确的中职语文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是重视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还是培养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8.
真正的情感教育.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更是语文教学目标所能实现的重要手段。我们所说的语文教学过程.不但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更应该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应以语文智能教育为主干.将情感教育的开发培养渗透于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能力有效的提高之中.从而使学生思想上受到教育,情感上到受熏陶,个性获得发展.人格得到完善.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教学固然没有定法.但语文教育教学必须得法。语文教育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语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有效教育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语文教育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有效吗?”“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合适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更适合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树山 《吉林教育》2000,(10):19-19
常识性课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这类课文的教学更能体现思想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的协调统一,课文中的知识点正是思想教育的落脚点。思想教育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不论我们渗透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都必须从科学知识的获取中来体现。为此,我们着重对语文常识性课文思想教育渗透进行了初步尝试,现就常识性课文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启蒙教育谈谈我们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