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璐 《青年记者》2016,(35):115-116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传承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至关重要.关于中国故事的讲述少不了中国特色、中国印象、中国元素,体现的是独特的民族性价值. 对中国故事和中国元素的理解 讲好中国故事,从地理范畴和民族范畴来理解,一个是讲好在中国发生的故事,一个是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这里面包含了全球与本土、外国人与中国人、国外与国内的二元认知,二者相对独立,又融为一体.中国故事不能简单地被定义为在中国发生的或关于中国人的故事,应该从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去理解.  相似文献   

2.
“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是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是增进与世界的友好交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需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理念:要力求“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本文旨在探索利用海外多元主体,通过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来华留学生以及其他外国群体的紧密联系,通过精准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各项传播要素,实现“讲好中国故事”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3.
马芳 《采.写.编》2021,(2):117-118
中国故事有中国风采、亦有中国文化与自信。融媒时代悄然来临,新闻报道“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重大。借此,探讨了媒体人“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厘清了融媒时代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四条路径。旨在引发当代媒体人思考,为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不懈努力,让中国故事讲出道理、讲出文化、讲出大国风采。  相似文献   

4.
讲好中国故事,这是中国媒体的必答题,也是每个中国新闻人的必答题.作为《中国纪检监察报》的一名记者、评论员,我的理解是: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反腐败故事.  相似文献   

5.
杨士恒 《档案管理》2023,(2):10-11+14
黄河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借助档案资源“讲好黄河故事”,是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体现。新时期要“讲好中国故事”,也要充分发挥档案的权威性,积极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本文围绕如何传播档案文化的主题,在借鉴“讲好黄河故事”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子璇 《今传媒》2023,(4):11-14
“讲好中国故事”是展现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增强对外宣传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要求和战略部署,是近年来国内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梳理了2013-2022年发表于CSSCI期刊中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论文,通过量化的方法统计了相关论文的研究主题、研究对象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发现相关研究的主体同质化程度较高。基于此,提出未来的研究需要拓展“讲好中国故事”的深度、创新方法维度、强化跨平台的应用,并关注新媒体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杨晓雯  刘双跃 《传媒》2023,(10):90-93
“讲好中国故事”从提出至今,已逾十年,相关研究成果颇多。本文研究了文化生态学的整体性和多元性观点对“讲好中国故事”过程中生态隔阂的弥合作用,探索了其历史积淀性和动态性观点与“讲好中国故事”叙事路径的内在联系。在此理论基础上剖析中国故事的叙事要素生态位,并以文化生态学为理论视角,构筑中国故事的叙事文化生态系统。根据该系统模型,对本体叙事生态位和客体叙事生态位进行生态化构建,以此形成“讲好中国故事”的整体叙事形态:多元—动态形态,以此助力中国故事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8.
张晓嫣 《传媒》2023,(16):47-49
地理纪录片在讲好中国故事上拥有独特优势,空间立体性、视觉奇观性、延展式叙事结构和微观宏观相结合,有利于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地理纪录片要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把握新思想,紧扣时代脉搏,精选题材展开叙述;搭建新视角,调度多种视听手法,触发观众共情与共鸣;确立新聚焦,将中国独一无二的特色突显出来,发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地理纪录片要记录当下时代、提升作品内涵,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2017年《大国外交》《将改革进行到底》《巡视利剑》等电视专题片的播出,大获好评。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在2017第二届中国产经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许强分享了中央电视台近年来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张岳贤 《今传媒》2024,(2):136-139
近年来,基于“讲好中国故事”视角的大学英语课程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的主要方向之一,“讲好中国故事”与大学英语课程相结合可以使语言、人文知识的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研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大学英语课堂“讲好中国故事”的现状,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加强大学英语教材建设,加大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挖掘合适的“中国故事”元素,旨在为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新胜 《视听界》2010,(5):109-111
从讲故事,到讲“好故事”,再到“讲好”故事,电视新闻故事化的进程在一步步延伸,“讲好”故事已成为电视媒体争夺受众的法宝。  相似文献   

12.
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讲符合人情人性的故事,必须有普通人的感情和视角,必须讲真实的、经得起推敲的故事,必须讲科学、合理、合法的故事,必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讲. 今年5月,习近平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希望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创刊30年为起点,总结经验、发挥优势、锐意创新,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  相似文献   

13.
遵循中央台文艺之声“故事频率”的理念,《广播故事会》意在打造一个新的故事世界。其前身是2006年5月18日开播的《故事新天地》。但在开播之初,节目制作人员只明确一点:讲短篇故事,为的是适应当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至于究竟讲什么样的故事,没有明确的界定。由于日播的短故事栏目在广播中无同类节目可以学习和借鉴,节目制作人员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相似文献   

14.
当前,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进一步明确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强调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二是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好中国声音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需要明确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必然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15.
《故事会》将于2004年改为半月刊,改刊后的《故事会》杂志每月将出版红版、绿版两种,上半月刊为“红版”,下半月刊为“绿版”。 据悉,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期刊——美国《读者文摘》有限公司购买了《故事会》编辑部的《话说中国》书系,为进一步加强合作,《读者文摘》明年每月将向《故事会》提供一篇最新的故事,支持《故事会》改办半月刊,从此《故事会》将收  相似文献   

16.
刘越山 《新闻战线》2022,(13):89-91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舆论场中的话语权博弈也从未停止。我国新闻媒体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抗疫故事、脱贫故事和特色故事,不断建构中国话语叙事体系,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的当代阐释和大众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本文围绕文化遗产里的中国故事讲什么、谁来讲、向谁讲、怎么讲这四个挑战,通过思考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为尝试构建新时代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17年以来,从春节联欢晚会、《新闻联播》的新气象,到《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的开播与发展,都向我们展示着文化元素在新闻传播中的效果与力量.好的新闻传播一定是具有温度,带有情感,充满人文关怀与文化意义的.在新媒体环境中更是要充分利用文化元素,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到新闻传播中,在新闻稿件制作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充分注意对新颖的传播形式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王晓晶 《视听》2022,(3):168-172
持续不断地挖掘整理中国文化内涵的精神符号和时代价值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前提.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应讲述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以及具有中国智慧的全球故事,形成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社会团体、文化企业共同参与,发挥留学生群体、网红博主及知名学者等意见领袖的传播主体作用,增强传播合力.在发挥传统...  相似文献   

20.
短视频博主李子柒凭借短视频这艘"快船",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而爆红海内外,深受全球粉丝的热烈追捧,成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范例.李子柒用短视频讲好中国故事具有五大特点:观照社会现实,关注"慢生活"需求;根植传统文化,呈现中国元素;展现家庭美德,引起亲情共鸣;建设乡村文化,唤醒游子情结;展示新女性形象,改变刻板柔弱定位.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提高国际形象、获得更多话语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