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Ⅰ.IntroductionTranslating is not simply the act of transferring the meaning of a text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language,and it is really a complex and fascinating task that requires much effort.The  相似文献   

2.
张燕清 《海外英语》2011,(11):19-20
该文从跨文化交际信息转换的视角入手,以西安大雁塔广场西苑陕西民风民俗介绍的文字翻译为例,阐述在旅游文本,尤其是涉及独特的民族文化的旅游文本翻译中,如何处理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差异,以达到传播文化、宣传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语言中的活跃因子,文化词语的特殊性在于其所承载的文化特质,这种特质是文化词语意象的底蕴。在跨文化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中,意象移植一向为译者所关注。文章拟从跨文化语义的角度就文化词语的意象进行概述。进而在不同文化关联性制约下对文化词语翻译的意象构建进行探讨,以明确意象移植的“度”。  相似文献   

4.
交际中的文化缺省是指在同一文化机制里交际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向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由于文化缺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而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不同,文化铁省很可能在跨文化语篇交际中导致误读或理解障碍。这就需要译者发挥其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在译语中采取必要的连贯策略,使读者对语篇作出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5.
吴秀群 《海外英语》2012,(4):161-163
文化缺省指的是同一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对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旅游与文化紧密相连,很多旅游文本都负载着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而这部分文化信息往往作为中国人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而省略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缺省的存在是妨碍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一大障碍。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对这部分缺省文化进行补偿,以达到语篇的连贯,从而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对译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文章针对旅游文本的文化缺省现象提出了六大文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本的生成有赖于“文化语境”。翻译,作为对原作的一种阐释,不能忽视原作所赖以生成的“文化语境”;同时,为使原作的生命在新的文化土壤里得以延续,翻译也必须兼顾译入语的“文化语境”。文章通过引用实例来分析源语文化语境中的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历史背景及历史典故等对原文本解读的影响,并运用相同实例进一步阐述译入语文化语境在译文表达阶段对翻译策略的制约。可用意译法、归化法和类比法等策略来传迭源语语境下的原文,使译文的表达贴切自然,使原作的生命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交场合和文学作品中的称谓语也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体现出很大的差异。探究英汉称谓语的差异及其背后存在的各种原因,能够使得在称谓语翻译过程中知己知彼,正确对付。本文通过对英汉称谓语的定义、分类、差异及原因等方面的介绍与研究,重点分析了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中存在的差异与原因,并针对所述差异,相应提出了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在联系源文和译文的过程中,它同时解构和建构双方的文化身份.通过研究翻译过程中的解构成分和建构成分,以及解构和建构的过程,可以得出解构和建构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而源文的解构和译文的建构都不是绝对的.虽然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身份,这种独特之处也只是相对的,仅明显地表现在文化的核心区域.在与其...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是交际的工具。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由于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会遇到困难和障碍。因此,要想在不同的文化交际中获得成功,必须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本文就日常交际的几个方面简述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他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项跨文化活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经历从一个文化框架向另一个文化框架的转换。译者首先在源文文本和自己的百科知识的互动中搭建了理解源文的框架,完成对源文的解读,形成基本文本,然后译者需要激活自己关于译语文化的全部知识,形成必要的文化背景框架,这样才能保证在翻译中为译文读者提供搭建理解框架所需的框架构件。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很多景区普遍忽视语言文本建设,导致旅游景区语言文本不正确、不规范、不标准等诸多缺憾。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不规范文本分为“不规范标识文本”和“不规范述介文本”两类。两类出错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建设中文化因素的干扰,因此基于文化差异的景区文本标准化建设应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性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语言同文化呈相互依存的关系,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英语和汉语因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语系,植根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折射出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中西方给颜色词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民族风情、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下,英汉民族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别。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汇的差异,对克服中西文化冲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从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入手,分析文化差异对颜色词翻译的影响,了解颜色词翻译中的"变色"现象,即变为"无色"、"它色"和"它意",并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更生动形象的说明翻译中的"变色"。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翻译是一种在跨文化语境下的交际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按照既定的交际目的在不同文化群体的成员之间建立交际。接着文章讨论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文化介入。作者从审美取向、政治介入和文化定式的角度来论证翻译不仅是语言翻译,更多的是文化迁移。且在翻译过程中,“目标文化包容性越强,译文就越要接近源语文化:目标文化排它性越强,译文就越要接近目标文化”。最后,作者为解决翻译(尤其中英文翻译)过程中的文化障碍问题提出了一些可以采纳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陶永菊 《海外英语》2014,(15):152+154
Translation is formally a process of language transferring but in essence a proc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ranslation serves as a bridg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Languag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rm the basis of translation. Successful translation requires proficiency in languages and complete understanding two relevant cultures.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five common cultural obstacles hindering CE transl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cultural conflicts, culturalloaded words or expressions, cultural defaults, and cultural images and then gives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隐喻中的英汉两种语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对英汉文化隐喻进行比较分析并就其翻译进行探讨,主张采用异化手段对文化隐喻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翻译,这样有助于源语言文化的保留,也有助于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不同民族语言中文化预设的差异,以及理解的历史性,使得误读成为翻译之必然。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源语文化预设的茫然无觉会导致无意误读。有意误读则是译语文化预设与源语文预设碰撞后所产生的扭曲与变形。我们认为这种有意误读不仅是译者对源语文化预设所做的个人选择,同时也是译者所处时代两种文化张力斗争的结果,因而也是一个时代的选择的侧影。不同时代的译者对同一源语文化预设所做出的不同选择记录了两种文化从冲撞、矛盾、抵触到相互理解、相互借鉴以及到相互尊重、相互融合的交流过程。因此,误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历史性,我们应从文化交流的目的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翻译中的误读,正确评价译文,从而提高翻译批评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田霞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143-146
作为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词,考察了《圣经》中的God与中国的“上帝”和“神”各自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后发现,God在宗教形象和文化内涵上并不等同于中国的上帝或神;在这种跨文化词的翻译中,所谓的“神”已不再具有它原始的文化内蕴,而是演变成了西方的God和中国的“上帝”和“神”的形象复合体。由此可见,这样的跨文化词的解读和翻译应该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问题。论文指出文化词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性和交际性的问题,并提出了异化翻译的策略,这有利于加强本土意识,凸现民族文化的特色。在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避免卷入到文化殖民霸权的意识中去,在各民族文化间的交融和互补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通俗来说就是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中的瑰宝,是语言与文化的美妙组合,英语习语认知水平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学生对于英语习语的认知水平也决定了他们是否能恰如其分地翻译英语习语。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受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根据翻译研究流派理论,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影响翻译的文化因素,对翻译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特定思想意识形态,即强制性思想意识形态或受接受语文化主导意识形态影响的意识形态,对翻译文本的选择有决定性作用;这一特定意识形态也决定了翻译文本的改写及改写策略。最后指出为达到更好的文化交流目的,非民族中心主义的翻译策略值得一试。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中、日两国的语言,翻译时必须把握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的强弱,文化语境理解的程度将直接影响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