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朗读是中学英语教学和学习中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朗读是实现“交际”目标的重要形式和基本手段。在英语教学中,朗读又兼有读和说两个因素,是连接阅读和口语的纽带。特别是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来教学,朗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使用英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途径,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朗读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热爱语文,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美,体验美,促进学生阅读意识、能力、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学科必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四大基本功。读是学生撷取大量文字信息的重要手段,阅读也是理解和写作的基础。在传统的语文笔试考试中,往往不能直接考查出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朗读的重要性容易被师生忽视,其实朗读能力对一个人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如何指导学生抓住朗读训练的要点,切实自我提高朗读的效果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朗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是小学生必备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育是对于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具有重大意义的。这是我们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接触到逻辑性的语言教学,是启蒙性质的教育。对于很多日后的言语习惯,逻辑的形成,阅读习惯的培养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中所要培养的重要的能力之一。朗读能力的养成能帮助同学们提高自己说话的流利度,同时朗读能力的提高也会帮助同学们在阅读方面和写作方面都会有所提高,这几种能力可谓相辅相成,哪一种缺少了都会形成能力的短板。本文将主要讨论一下小学语文教育中朗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乐亚娟 《科教文汇》2009,(34):173-173
中学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英语课程标准把阅读技能目标描述为:能正确、流畅地朗读各种文体的新语言材料,并能准确运用英语朗读技巧。在英语中考中阅读理解能力的测试形式主要有两种:完型填空和语篇理解。英语课程标准把阅读技能目标描述为能正确、流畅地朗读各种文体的新语言材料,并能准确运用英语朗读技巧;在英语中考中阅读理解能力的测试形式主要有完型填空和语篇理解。词汇、语言知识、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几个最重要并且又相互联系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教育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教学内容的逐渐丰富,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逐步加强。由于朗读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所以朗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提高对于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性,简述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朗读能力培养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把朗读放在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是必然的。要引导学生学会边读边想,在朗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积累语言,提高自己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本文着重讨论的就是如何运用朗读这一手段培养小学生认识、理解、欣赏、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况安 《知识窗》2014,(16):36-36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朗读教学,极力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研究表明: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会发现,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会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因此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声朗读",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口读出声,声入耳,再从耳到脑,这样子学生不但使得注意力只集中在词汇方面,也不利于对阅读材料所含的信息内容的整体理解,并且影响到阅读速度。我们知道阅读能力包括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因此"有声朗读"是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研究表明: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会发现,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会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因此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3.
陈敏 《科教文汇》2014,(17):164-165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在幼师专业中,语文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从事幼儿教育的职业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实际上幼师语文课并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笔者认为朗读这种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是激发幼师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好方法:朗读对女生占绝大多数的幼师生更有吸引力;朗读能营造学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朗读是幼师生必备的职业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的性质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而目前的形势决定我们赞须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培养语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把朗读训练作为首要的手段来抓,同时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教师要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把朗读和感悟贯穿始终,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6.
邓志祚 《知识窗》2011,(6X):31-31
<正>朗读是语文课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字、词、句,加深领会课文的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几年来,笔者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阅读最常用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在中高年段学习目标中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出现忽视朗读、缺乏指导,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朗读面窄、朗读训练流于形式等现象.优化朗读教学首先要保证读书时间;其次要扩大朗读训练面;第三要将文本理解与朗读相结合; 第四要精选训练点,反复训练.  相似文献   

18.
张军花 《科学中国人》2014,(2S):245-245
《小学语文新课标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其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可见,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语文课堂上,诸多原因使朗读教学不能真正完成任务:有的是教师的讲和问代替了学生的读;有的是读前没有明确要求、读中没有适时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反馈;还有的是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有限,朗读指导方法单调机械,只重形式。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朗读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就应该努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增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体会阅读的兴趣。现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浅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的做法,表面上看是把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挤出来进行其他更有效、更需要进行的教学活动,但实际上是没有看到高中学生也需要教师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更没有看到让学生适时进行课文朗读所具有的一些突出作用是其他阅读方式无法完全替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