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彭玉麟身为清朝官员,但未曾统辖过一省一地。朝廷虽先后命他为安徽巡抚、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但他总是力辞不任。他只任过长江水师提督和巡阅长江五省水师之差使。中法战争期间以兵部尚书和钦差大臣身份去督办广东军务,而战后又继续从事巡阅长江水师职,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自出身从戌以来,与水师相始终。”[1]因而他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时期,程文炳、程允和、倪嗣冲三位阜阳人先后任长江水师提督、长江巡阅使职,他们巡阅长江上下,严捕盗贼、保护商旅,担负江防之责,参与国家军政大事。通过梳理他们在长江防务方面的相关活动,加以简要评析,不仅可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亦可为开展地方历史人物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3.
睁眼看世界 胡林翼,湘军悍将,晚年任湖北巡抚。一次,他去安庆和曾国藩会面,返回武昌,路过长江,正好见湘军水师浩浩荡荡逆流上行,鼓着风帆,乘风破浪。胡林翼很高兴,他感觉耀武扬威,非常气壮。这时,突然开来一艘英国的火轮船,也是逆流。火轮船迅速超越了湘军水师,激起的波浪,把湘军水师的一条船给掀翻了,有人落水,旁边船上的士兵纷纷跳下去救人。  相似文献   

4.
评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准(1871-1936),字直绳,别号任庵,四川邻水人,出身于世代显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成年后捐官始入仕途。自1898年后,在广东历任要职,先后作过钱局提调、巡防营统领兼巡各江水师、闽粤南澳镇总兵、水陆提督、北海镇总兵、水帅提督等,其中以水师担督一职的任职时间最长(1905-1911),在全国的影响最大。李准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曾十分卖力地镇压过革命,党人对他恨之入骨,"咸欲食其肉面寝其皮"。然而我们如果全面审视李准的一生,则会发现他那鲜为人知的、值得肯定的一而。他曾奉命巡视西沙群岛,捍卫了祖国的领…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与外国侵略者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江苏、浙江等地联合与太平军作战。同治元年十二月四日(1863年1月22日),江苏巡抚李鸿章认为“中外会防”以来,英法各国的军队官兵和外交出力甚多,“卓著战功”,他为表示感激之情,遂奏请清廷,要总理衙门照会英法两国公使,请两国政府表彰其驻上海的领事和其国水师、陆路各提督;其他出力甚多之官兵,则由李鸿章饬令上海会防局“仿照该国功牌式样,另铸金银等牌若干面,分别颁给佩带”,以奖“劳绩”。  相似文献   

6.
陈汶环,福建省泉州府厦门人。因有功于清被授为厦门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沙俄侵占黑龙江领土,陈汶环奉命千里迢迢赶来黑龙江参加抗俄,立下功绩。  相似文献   

7.
清军水师,自建立到鸦片战争时没有什么变化,有内河、外海之分。内河水师,初建于1636年(天聪十年,崇祯九年);外海水师,定制于1651年(顺治八年)。凡奉天、直隶、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皆设外海水师;凡湖北、湖南、江西均设内河水师。江南、浙江、广东除外海水师,另设内河水师,以资巡防长江、钱塘江和珠江江面。水师的装备,主要是船、械两类,迄鸦片战  相似文献   

8.
丁汝昌(1836——1895年),原名先达,字禹廷,号次章,安徽庐江县北乡丁家坎村人。1879年,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决定“先于北洋设水师一军,俟力渐充,由一化三”。并委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李鸿章奏请将记名提督丁汝昌留北洋海防差遣。从此,丁汝昌正式开始了他的海军生涯。1888年12月,北洋舰队成军,清政府任丁汝昌为提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夕,北洋舰队拥有铁甲舰4艘,巡洋舰6艘,炮舰6艘,练习舰两艘,总排水量为41800余吨,炮260余门,鱼雷发射管49个,已是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近代海军了。曾在北洋舰队担任总教习的英人琅威理,对北洋舰队的评语是,“中国海军,实有不能轻视者,其操阵也甚精,其演炮也极准,营规亦殊严肃,士卒矧皆用命,倘与日本海军较,中国未尝或逊。”  相似文献   

9.
一、康熙统一台湾清朝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大陆基本统一。闽浙总督姚启圣两次上疏力请“亲督水师进取台湾”。水师提督万正色以台湾港口浅狭,潮急礁险,“驻泊无所,粮运不济”,反对进兵,得到朝中大臣赞同。朝议决定,暂缓进兵,由福建督抚设法招抚。是年清廷得悉郑经暴死、诸子争立,认为主少国乱,是攻台的最好机会。内  相似文献   

10.
88年前,留学英国的日本海军上校、"浪速"号驱逐舰舰长东乡平八郎,应邀参观大清帝国的海军。那时候,清朝的北洋舰队外表看来很有架势,水师提督、御赐一品顶戴丁汝昌是大内红人,所有的大型军舰都是在英国格拉斯哥订造的。可是东乡平八郎在登上"镇远"号巡洋舰后,有两件小事使他看穿了清廷的海军:(一)他看到水兵把洗过的衣裳晒在大炮的炮管上;(二)他下船之后,发现  相似文献   

11.
1919年,北洋军阀出动军舰到黑龙江流域,东北地区出现海军。1922年以后奉系军阀通过改造商船成为军舰加强了海军力量。由于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东北海军始终没有配备先进的军舰,最终未能获得更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据《吉林通志》记载,清乾隆三十年十一月,时任三姓副都统舒通阿被内召回京,此前曾历任阿勒楚喀副都统和熊岳副都统,为正黄旗人。在内召七年之后,舒通阿再任三姓副都统,并于次年十二月调赴库尔喀喇(乌苏)。通过考证,于乾隆三十年内召回京的正黄旗舒通阿(以下简称"正黄旗舒通阿"),在任阿勒楚喀副都统之前,还曾先后出任广西庆远协副将和广西右江镇总兵,但与乾隆三十七年任三姓副都统及乾隆三十八年调赴库尔喀喇乌苏的舒通阿实为不同之二人,是为编纂者因重名混淆所致,当予以勘误。  相似文献   

13.
论徐桐的自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桐以汉军起家翰林,同光两朝,深受慈禧倚重,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徐桐基于"夷夏之辨"而反对外国侵略,维护清朝统治,从而萌发了自强观念。同治十二年徐桐首次请求皇上"专意修攘为自强计",光绪二十一—二十三年徐桐支持清廷通过自强而弭祸患的主张,反对资产阶级的变法维新。徐桐的自强观基本上沿袭了传统儒术经常之规,博得同治帝的赞赏,受到光绪帝的冷落。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强调后勤保障是决定战争胜败的物质基础。从《孙子兵法》后勤思想看,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失败的原因与其后勤保障弊端有直接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缺乏海军后勤保障的战略眼光、舰船普遍严重失修、弹药质量差与配拨制度弊端等方面。北洋海军的后勤保障不力,既揭示了李鸿章等人不可推卸的统帅责任,又折射出清王朝的体制弊端与制度腐败。  相似文献   

15.
余瓗是清政府派遣的首任驻日本长崎领事,驻扎长崎长达六年。他在担任领事期间积极开展对日情报收集活动,并上书总理衙门及北洋大臣李鸿章,建议防范来自日本的威胁,发展海军援护朝鲜。他最早提出设立海军衙门以统一海军指挥权的建议。在完成了由传统封建文人向近代外交官转变的同时,余瓗也为晚清的国防建设带来了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清朝咸丰末年,朝阳县李凤奎为救狱中之友而举事,揭开了同治年间东北地区大乱的序幕。继之而起的各股武装,才宝善、白凌阿、王五、葛成隆皆李凤奎余党。王五联合其旧友李维藩,势力一时壮大。王五死后,李维藩与王起、徐占一等武装聚集,徐占一、李维藩先后降清,王起与马振隆将东北反清斗争推向高潮。各股武装或打出为李凤奎复仇旗号,大多继续劫掠讹索活动,虽然他们与清军对抗,然非农民起义,而是清朝内忧外患、社会剧荡、吏治败坏、民风下移背景下的匪患,为近代东北胡匪、马贼之源。  相似文献   

17.
清末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是甲午战争中的关键人物。百年来史学界对丁汝昌的评价褒贬不一,至今为止,亦无定论。其实在当时的背景之下,各种复杂因素夹杂其中,作为外行提督的丁汝昌对于当时战务的处理已经尽力了。可以这样说,他的功是大于过的。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长江水质的评价与预测问题.利用多指标模糊概率综合评价和水质指数(W Q I)综合评价等方法分别对长江近两年多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检验与定量综合评价.建立相应的线性规划与线性回归模型,找出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和氨氮的分布地区.并对长江未来10年的水质污染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统计了每年最少处理的污水量.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是三峡工程初期运行期的第一年,也是工程综合效益全面发挥的第一年。枯期,长江中下游遭遇多年未遇的枯水位,为保障通航安全,利用三峡水库对航运实施流量补偿调度,满足了枯季通航水位要求;汛期,为缓解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根据长江防总防洪凋度指令,三峡开发总公司对4次较大洪水实施了防洪凋度,为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陈尚象是邹元标的门生,属王阳明四传弟子。陈尚象一生致力于研讨阳明学术,躬行践履,为官清正,刚直敢谏,被斥为民。撰写《贵州通志》,为黔志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