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20世纪末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孙子情报思想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发展。将通过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据库检索到的相关成果分为对孙子情报思想本身的梳理、对孙子情报思想的比较研究、对孙子情报思想的现代意义及其应用的探究等三个类别,运用文献研究法及文本细读方法,对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评析,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当前孙子情报思想研究的主要特点,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未来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孙子重视以"先知"为核心的临战情报准备工作,这一工作在战略决策和战略计划制定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孙子的临战情报准备思想主要包括情报搜集,即通过"五间俱起"的途径实现"知彼知己"和"知天知地";情报分析;情报保密与反情报工作等基本内容。孙子还就每项基本内容配以相应的运行原则,从而真正实现临战情报的准备工作。这一思想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仍具有重要意义,即临战情报准备是运用威慑战略的基础,也是获取初战胜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在孙子的情报理论体系中,"无所不用间"是个至为重要的命题,它从普遍意义上揭示了情报的重要性和情报应用的广泛性等问题。在当今时代,孙子"无所不用间"的思想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情报的地位发生了质的飞跃;情报的获取手段有了空前发展;"间"的内涵得到了全面拓展。这些思想即使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1894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清朝北洋海军在丰岛、黄海及威海卫三次海战中均告失败,并最终导致北洋舰队覆灭。考察清王朝甲午海战失败原因,可以发现日本侵略者在战备与作战方面与孙子诸多军事原则相一致,主要表现在情报上做到"知彼知己",战备充分而达成"先胜而后求战",战法上擅用"诡道""奇正",而清王朝则因情报无能、战备不力、战略战术僵化等方面原因导致失败。当前,学习研究《孙子兵法》对我国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创新发展海战战法具有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孙子情报观看甲午战争中日本对华情报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子兵法》丰富的情报思想对近代日本的军事情报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孙子情报观来看,甲午战争中日本情报工作有"先知"、"五间俱起,无所不用间"和"全知"的特点,为日军作战行动达成了战略上的"先胜"、战局上的"速胜"和战术上的"易胜"。通过相关案例研究,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剖析我方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更为深刻地理解《孙子兵法》的情报思想。  相似文献   

6.
孙子与克劳塞维茨军事情报思想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克劳塞维茨对情报有着独特的认识。孙子和克劳塞维茨两位兵学大师的战略情报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而他们对战场情报的认识之各具特色,则源于他们所处时代的不同和研究战争问题方法论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孙子的战略情报分析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情报思想是《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重点分析了孙子的战略情报分析理论,对孙子"庙算"理论的主体内容进行剖析,认为其庙算理论的分析程序为逐项分析、对比分析、综合评估三步,孙子对每一步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这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军事情报学理论,深入探索军事情报工作的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孙子的情报理论体系中,"无所不用间"是个至为重要的命题,它从普遍意义上揭示了情报的重要性和情报应用的广泛性等问题。在当今时代,孙子"无所不用间"的思想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情报的地位发生了质的飞跃;情报的获取手段有了空前发展;"间"的内涵得到了全面拓展。这些思想即使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子“仁”的思想与战争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梅 《滨州学院学报》2007,23(5):117-120
"仁"的思想是构建孙子军事理论的指导思想之一。孙子虽然较少直接论述"仁",但他阐述的"慎战"思想、"全胜"思想和"战后修功"思想却集中体现了"仁"。孙子"仁"的思想与战争法的基本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研究孙子"仁"的思想,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战争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军事思想,情报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情报思想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知情”“误敌”及“慎间”三项,其中既有对孙子思想的继承,也有对孙子思想的批判.深入研究《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情报思想,无疑对当今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