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宋元以来的雅俗之争直接导致了明初礼乐官署设置上的革新,即太常寺地位的下降和教坊司的升格,并将二者以祭神和娱人分,太常领祭祀雅乐,教坊掌宴飨朝会乐,辽金元以来乐署职司的冗杂与音乐的雅俗混杂乃肃然划一。在此过程中,教坊司正式取代太常,成为明初礼乐机构的核心。以教坊司为中心重建礼乐系统,自京师至地方,逐渐形成以"宫廷/藩府/州府——酒楼——勾栏——院"为一体的演剧场所,力图将乐工们自宋元以来形成的一应演剧方式都加以制度化,以置于朝廷严格的控制之中,成为朝廷礼乐制度之一环。于是,教坊司、太常司、钟鼓司具体职掌的变化及其地位的升降,富乐院的普及与丽春院的有无,南京御勾栏与十六楼的隆盛与衰微,都成为我们进一步发明有明乐制及其历史与精神意义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随着阶级的分化及民间乐舞的不断发展,夏商时代的礼乐制度初具雏形,为礼乐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礼乐制度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乐舞文化的繁荣,也使得"乐"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礼"的附庸。  相似文献   

3.
郭店儒简作为孔子七十子及其后学思想文献的档案汇编,其中丰富的礼乐思想上接孔学,下启孟学,是继周代制度层面建构之后新一轮的礼乐同构。所谓礼乐同构是指礼乐在源流、功能、旨归上一致,礼乐相统一,是两者的结合,而不是同一,这是它们"求同"的一面;然而两者毕竟还有差异,使得各自成其为礼、乐,即"存异"的一面,二者"求同存异",可"相须而用"。  相似文献   

4.
"以礼制乐,以德服人"是礼乐文明时期倡导的主要观念,就礼乐文明来说,它为日后的仁德思想拓展了进步空间,塑造了以理服人的教育体制,让行乐礼仪发扬光大并传承至今。  相似文献   

5.
先秦儒家学派"礼乐并重"的教育观,对于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先秦时期儒家的"礼乐并重"教育观的具体内容,并从音乐教育内容、音乐教育思想以及音乐教育方式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其对音乐教育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钱穆说:"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诚哉斯言.<周礼·地官·大司徒>明确提出礼乐的功能是:"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周代饮食礼,蕴涵了礼乐文化的和谐精神,体现了周代礼乐文明追求和谐之道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礼乐思想影响下,音乐因素是古代体育运动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其自身特性起到促进运动发展和"礼乐教化"作用。这不但增添了运动竞技的娱乐观赏性,也使文明素养在音乐中融入体育,促进了古代社会体育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8.
射艺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礼乐制度及体育活动,发展到汉代已经有了众多的种类,特别是在军事斗争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考察"洪武赐曲"之说的来源,发现其本身矛盾、信息模糊之外,同时也与明初的礼乐制度、军事形势以及明太祖对戏曲的态度相抵牾。换言之,无论是从礼乐制度史、戏曲文化史的角度,还是从史源学的角度审查"洪武赐曲",此说均无法获得任何有效的信息支持,亦没有得到同时代前后其他曲家的"追认"或"传袭"。不过,此说出现在正德、嘉靖间,而此时戏曲的外部环境较明初几十年前,已得到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南曲的社会地位逐渐上升;与此相应,"洪武赐曲"被李开先提及,不仅透露出嘉靖间北曲曲本流传稀少的事实,也反映了正德、嘉靖间北曲进一步衰微时,部分文人为维护北杂剧、散曲等音乐文学的社会地位所作出的努力。"洪武赐曲"虽不可信,但它对于现今研究中国戏曲史(尤其是明代戏曲史),仍不失为一个透析明初至明中叶戏曲(乃至俗文学)变化发展的重要文化视点。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竞相争霸,礼制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直至"陪臣执国命"的局面,但"礼崩乐坏"并不是时代主旋律,各诸侯国在外交活动中仍然遵从礼制.<左传>作为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活动遵循礼制行事的社会事实.  相似文献   

11.
侯博 《兰台世界》2014,(5):69-70
西汉元帝时期,儒学思想得到了重用,儒生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然而他们所倡导的理想化改革思想和礼乐教化运动并没有对当时的西汉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西汉元成之际儒生倡导的一系列政治主张和思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西汉元帝时期,儒学思想得到了重用,儒生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然而他们所倡导的理想化改革思想和礼乐教化运动并没有对当时的西汉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西汉元成之际儒生倡导的一系列政治主张和思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项竞技活动",投壶"游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投壶"活动的起源和规则,分析了此项运动中礼乐精神的传承。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礼乐教育家.他曾向老聃学"礼",向苌弘学"乐",向师襄学"琴".孔子在周天子失去对各"诸侯国逾制"、"礼崩乐坏"的新旧社会交替、大变革的春秋时代,用自己的一套学说"礼"、"仁"、"中庸"的思想理论,来竭力维护将要崩溃了的封建领主旧的礼乐制度,故"礼"、"仁"、"中庸"是孔子音乐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蔡邕是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深入研究礼乐,先后作《十意》、《礼乐志》等,对东汉及其之前的礼乐制度进行了全面总结,推广了儒家的经学,对于西汉时期以来礼乐主张进行了传承与发展,为后世礼乐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李鸿姝 《兰台世界》2014,(1):146-147
蔡邕是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深入研究礼乐,先后作《十意》、《礼乐志》等,对东汉及其之前的礼乐制度进行了全面总结,推广了儒家的经学,对于西汉时期以来礼乐主张进行了传承与发展,为后世礼乐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西周时期,出现了礼乐文化,它是由"礼"和"乐"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通过社会规范和音乐歌舞相结合的模式,对社会等级制度进行强化,以期达到对统治阶级利益予以维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的生态环境之下,人文课堂"礼乐文化"的教学方式深受影响。为了消除礼乐文化与大学生之间的时代隔膜,需要进行一定的文化场景复原。单纯利用文献资料的讲述是无力的,绘图手段的调动又有技术性的限制,由此而言,新媒体数字化技术的复原,对于礼乐文化教学大有裨益。新媒体的互动性功能可以适当发掘,一方面让学生在交互对流中达成思维方式的碰撞,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使学生与教师之间达成有效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赵娟 《兰台世界》2015,(9):159-160
"以礼制乐,以信服人"是儒家思想的倡导观念,就礼乐文明来说,它为儒家思想拓展了进步空间,塑造了以理服人的教育体制,让儒家"礼信"思想发扬光大并传承至今。  相似文献   

20.
李娟 《兰台世界》2014,(5):19-20
西周王权统治背景下的礼乐制度对西周乐舞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促进了我国音乐舞蹈文化的发展。本文主要从西周礼乐制度的背景和内容入手,对礼乐制度对西周乐舞文化创作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