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图书馆藏有一册托名江永的<善余堂文集>,自此书被发现以来,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不揣浅陋,从公私文献著录、文体风格和思想内容上对该书的真伪情况做了翔实的考论,可以肯定<善余堂文集>并非全部都是江永的作品.并由此对江永的治学思想和风格加以阐释,展示了他在清代学术史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江永是中国的香柚之乡、香芋之乡、香姜之乡,其间的千年古村、千古女书,瑶城千家峒的"三千文化",更是江永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的集中写照. 去年春夏,有幸访江永千年文明古村上甘棠,真切感受了一砖一瓦是圣贤,一草一木均文章的胜境.  相似文献   

3.
在对待西学的问题上,戴震凭借自己的考证功力,为"西学中源"的发展与成熟奠定了理论与现实基础,促进了西学在我国的传播。以下本篇就来探讨西学东渐之时,清代语言文字学家戴震的西学成就。  相似文献   

4.
英国人傅兰雅1880年的《译书事略》是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译印图书目录。该目录首次对西书独立编目,从而完成了对"西学"的书目确认:西学是不同于传统中学的另一个学术体系。《译书事略》还通过著录、分类等书目要素,揭示西学的学科化性质以及"力今""胜古"的求新指向,成为梁启超《西学书目表》等中国人所撰西学书目的前驱。  相似文献   

5.
清代经学重视考据,学者致力于先秦两汉经典的研究,其精深广博是今人难以企及的。作为清代考据学的代表人物,江永熟谙经史,长于比勘,其《乡党图考》于先秦典籍中每有疑,辄能多文并举、互见,纠抵牾、辨真伪、见真知。其书起首若干章节以孔子为对象,专以考辨为宗旨,是江永作品中难得的综合经史之作。除《图考》外,江氏还著有《孔子年谱》。本文辑录江永著作中有关孔子研究者,有争议处对照其他研究,通过展示江永的孔子研究成果,管窥江永以经证史的史学研究风格及成就。  相似文献   

6.
《礼书纲目》是江永早期礼书编撰和礼学研究的重要著述,具有考证精详的特色。这种特色表现在,它的"分章别句"和"分经附记"的编撰体例,已具汉学考据的雏形。它以案语形式表达己见,具有学术贡献。它对所保留的疏解和朱子考证,部分进行了更定,显示出江永对朱子学术的继承与挹扬。但《纲目》以《仪礼经传通解》为主进行增订,自得部分较少,其考证总体上未能超越朱子礼书。四库馆臣对于本书考证的褒扬,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7.
1980年8月10日,《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刊发消息《"蓝军司令"越演越狡猾"红军指挥"越练越过硬》,报道触及了我军战术演习中"红军一打就胜、蓝军一触即溃"的固有模式,展现了"蓝军司令"王聚生真打实战的风采,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报道引起全军上下广泛关注,对我军校正军事训练指导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回望这篇我军新闻史上经典之作的采写过程,江永红的名记者之路也给今天的军事新闻宣传留下不少历久弥新的启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对日译西学的接受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日译西学成为李大钊"青春哲学"和"马克思主义观"哲学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是开启近现代目录学研究一代风气的启蒙人物,他对导读书目的研究分成了西学书目与国学书目两大类型,并形成宣传西学与推崇国学两个明显的历史分期。梁启超开启的导读书目范式更加强调对读者、读物、读书法等的关注,带有突出的读者服务意识。梁启超的导读书目根植于中国目录学传统,开创了解题兼导读的新型书目,导读的范围兼涉中西,体现出明显的致用属性。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之后掀起了"西学东渐"的"暴雨狂风",西学大量涌入中国,西学传播内容更加丰富、传播途径更加多样,该时期中国的新学制也逐步完善起来,有效地促进了高校英语教育的发展,并对当时我国教育制度产生了深刻影响,推进了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近现代化进程。英语课程作为高校的重要课程予以设置安排,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了推进西学进程和开展好英语教学,出国留学热潮逐步形成。该时期英语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精通英语的政府官员、翻译人才和外交人才,加快了在社会科学领域内西学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王韬自1849年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到1874年创办《循环日报》,全面系统地接触了西学,其中既包括西学中的神学、哲学,也包括西学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但王韬对这些西学知识是有选择的吸收与借鉴———即弃其道而扬其器;1867年到1870年游历欧洲时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的考察直接影响了王韬日后的办报活动。我们在王韬的办报思想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西学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江永县制定《"女书传人"评选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了女书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培养标准。女书传承人的培养以现代教育体系下的学校教育和专门女书学堂教育培养为主,打破了女书习得者的原有地域、性别、社会群体范围。江永民间百姓也形成了一套自我认可女书传人的标准:"会说江永土话""会唱女歌""会写女书文字",其中"说土话"和"唱女歌"被认为是重要的女书技能。民间百姓的传承人认可标准为政府评选新的代表性传承人考核指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眼下,国内读书界已悄然兴起一股细读西学经典,尤其古典西学经典的风气,且明显有愈见升温的势头。这一趋势表明,汉语学界的西学研究正在暗中发生着一场说不上剧烈但却十分深刻的转变,显然,恰切地理解这一转变,对思考我们西学研究的未来走向是很有必要甚至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江永是中国的香柚之乡、香芋之乡、香姜之乡,其间的千年古村、千古女书,瑶城千家峒的“三千文化”,更是江永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的集中写照。  相似文献   

15.
刘秀丽 《文化遗产》2010,(3):139-146
"姊妹坐化"是江永"民瑶"与部分汉族社会民间宗教传说中普遍流传的一类主题,当地的姊妹结拜风俗及其与婚姻制度之间的矛盾是这一宗教主题生成的主要原因。"姊妹坐化"主题排除了儒家男性文人话语的干预,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且直接衍生出"婆神"崇拜,形成了一种以女性为中心的宗教叙事传统,并进一步促进了女性对宗教活动的参与,显示出女性在这一民间宗教信仰系统中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晚清西书的流行与西学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西学流行程度与西学书 西学的传播在晚清达到了一个高潮,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传播的速度与深入的程度如何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洋务运动官员的提倡与启蒙思想家的呐喊并不完全等于人民大众的实践,而且大众对西学的体认也与知识界与官界有相当大的差距.但历来的研究只重在上层阶级对西学的认知及体验,对于一般士人及大众于西学的态度并不明了,因此对于西学在晚清的流行程度实际上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因为只有加上这一研究,才能了解社会思潮的全貌.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为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在很多领域开风气之先,其中西学目录学尤为他所深入涉猎、卓有成就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就梁启超所编《西学书目表》对其西学目录学思想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作中肯评价。  相似文献   

18.
贺军 《山西档案》2005,(5):44-47
当西方一些学梦想着创造一种女性字的时候,在湖南省江永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这里的妇女很早就已把女性字应用于日常的生活和实践中,这种字被称为“女书”。江永妇女把女性字记在纸张上、绣在手巾上或印在纸扇上,通过传唱等方式来分享感情、闲聊家常和交流生活经验。当地妇女在男权思想主宰的世界里通过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创立了她们自己隐秘的语言空间。江永女书不仅是人类惟一的性别字,还是一种流传至今的世界性古老字,可堪称世界化瑰宝。2002年,江永女书荣登首批《中国档案献遗产名录》,这标志着日渐凋谢的女书,被列入全国重点档案抢救之列。女书形成的奇妙性和女书化的特殊性,犹如一股不可抗拒的魔力,吸引了许多中外学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女书研究已形成一股热潮,其中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民族学、女性学等领域的一些专家学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不俗成绩。  相似文献   

19.
刘和文 《图书馆》2011,(3):48-50
张潮是清初著名的文献学家,著述等身,其治学风格表现出丰富的文献基础和独特的治文献学方法。从相关著述和学术思路看,他研究文献学的方法表现为:"考订详明,援引精当"的态度,"嗜探奇,尤沈考异"的思想,以"西学"研国学的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潘晓婷 《新闻传播》2009,(10):68-70,72
《东方杂志》在传统的新闻史研究中,因其站在《新青年》的对立面,其所持有的西学传播观通常被斥为保守落后的一种传播观。本文试图对早期《东方杂志》的西学传播活动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呈现出早期的《东方杂志》在西学传播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