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黄淑文 《生活教育》2013,(7):102-104
有人说,读淑文的书,就如她牵着我们的手,和她一起走过生命的巡礼。看淑文陪伴孩子十二年,就如同张开妈妈的两只眼睛,一只照见自己,一只照见小孩,不仅住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也让自己回转像小孩,重新活过。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读淑文的书,就如她牵着我们的手,和她一起走过生命的巡礼。看淑文陪伴孩子十二年,就如同张开妈妈的两只眼睛,一只照见自己,一只照见小孩,不仅住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也让自己回转像小孩,重新活过。最近带女儿出去买东西,很多人都说,我们母女越来越像了。"真的吗?是什么地方像呢?"听说小孩子的涂鸦画很真,会不知不觉画出她心里家人的图像。我找出小红豆去年母亲节画的涂鸦画,看看会发现什么。蓦然间,我明白了,原来我和女儿最相像  相似文献   

3.
黄淑文 《生活教育》2013,(5):101-103
有人说,读淑文的书,就如她牵着我们的手,和她一起走过生命的巡礼。看淑文陪伴孩子十二年,就如同张开妈妈的两只眼睛,一只照见自己,一只照见小孩,不仅住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也让自己回转像小孩,重新活过。从小儿子就很有主见。我讨厌私校太重升学,他偏偏选择念一所美丽的私校还读得轻松愉快。我担心私校学费贵,他主动考取奖学金减免四万学费,因为学期总成绩第一名,下学期还可减免两万学费。我无法理解他为何那么爱玩计算机,他每天照玩,功课  相似文献   

4.
黄淑文 《生活教育》2013,(8):100-102
有人说,读淑文的书,就如她牵着我们的手,和她一起走过生命的巡礼。看淑文陪伴孩子十二年,就如同张开妈妈的两只眼睛,一只照见自己,一只照见小孩,不仅住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也让自己回转像小孩,重新活过。有两个故事,深深影响我。第一个故事是画家克利童年的亲身经历。八岁那年,克利在花园篱笆的隙缝偷了一个大利花的球根,移植到自己的迷你花园中。克利满心期待它能长出好看的叶子,甜美漂亮的花朵。没想到,后来竟蔓延成满片暗红色的花丛。克利在自传如此自剖:"望着满片暗红色之花的一大丛东西,突然在  相似文献   

5.
报纸、杂志常常会报道一些儿童很小就能识字的事情:我们家乡县城亲戚的小孩在幼儿园中班就被要求回家写字;身边的同事提起自己的小孩,也会很自豪地说“:我家小孩不用教,就自己会看报了。”说得好像是天上掉下来个馅饼,很容易。可是,我们家小孩却没有一点动静,急死人了。有一次朋友聚会,比我们家小孩大一天的小哥哥,居然认得很多复杂的汉字。如“:奥”“、兽”等。一问,原来小家伙爱看《超人奥特曼》的书,结果认字“入了门”。我终于发现问题所在了,以前,我觉得“奥特曼”的动画片很暴力,不适合小孩看,就坚决拒绝了孩子买超人书的请求,结果失…  相似文献   

6.
淑的解读     
淑·布莱赫德是托马斯·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的一位女性形象。淑一直在追求自我人格的完整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传统婚姻的排斥 ,在追求爱情与自由中不断强化自身意愿 ,追求灵与肉的结合。虽然她在追求自由的基础上实现了女性自身的价值 ,但她终究没有彻底成功。淑的形象具有鲜明而深刻的“现代主义痛苦”的印记 ,而作品《无名的裘德》具有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问:我的女儿11岁,我自己是个老师,平常阅读《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等书刊,也知道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会有一些逆反,也知道对孩子要宽容一些,有要求的时候,会平心静气地对孩子说。但是孩子并不领这个情,总是无理狡辩。比如她数学学得不太好,我们就想在假期的时候把孩子下学期要学的数学课串一下。因为孩子的姥姥原来也是数学老师,所以我们就和孩子商量让她假期时去姥姥家补数学。她同意了。但是一到放假,她就反悔了,找出各种理由不愿意去姥姥家,说姥姥的教法老了等等。她提出什么理由,我就和她解释什么问题,到最后她没理了,就说反正我就是不想去。…  相似文献   

8.
《无名的裘德》作为哈代最后一部饱受争议的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位维多利亚时代的新型女性,淑·布莱德赫,她饱览群书,深受约翰·密尔等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思想影响而具备了一些新女性意识.《论自由》是在英国资产阶级已取得统治地位、追求利润的狂热呼声中产生的.哈代深受密尔自由主义的影响,他将这种影响刻画在他的小说人物形象中,淑·布莱德赫就是其中一例.通过对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分析,让我们更深地了解了淑这一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的一天,我到书刊市场买书,偶然发现了《家庭与家教》杂志,我只看了一眼封面,就被吸引住了,买了3期,如获至宝。带到单位阅读,同事看我读得那么认真,便随手翻翻,谁知这一翻她也被吸引了,爱不释手地读了起来。当时,我们的心情非常激动,都不约而同地夸赞这是本好杂志,我们终于找到了教育孩子的好帮手。我赶紧到邮局订了2005年的《家庭与家教》杂志。每次我收到杂志后,都带到单位与同事们共享。一年来,通过阅读《家庭与家教》,我们都有了很大的收获。《鼓励助孩子成功》一文,深深打动了我,使我逐渐改掉了打骂孩子的毛病,学会了欣赏孩子…  相似文献   

10.
她是女性的传奇,怀孕期间仍然在职场披荆斩棘,曾在克林顿政府财政部、谷歌担任重要职务,如今被媒体誉为Facebook第一夫人,现任脸谱网首席运营官。2013年,她荣登《时代》周刊封面,被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她就是《向前一步》的作者谢丽尔·桑德伯格。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我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名为《攀上心中的巅峰》的书,其中《家里有个老小孩》,写的是作者自己的老母亲。她是个90多岁高龄的老人,却像个孩子似的可爱。她会错把花儿当杂草,拔了;因为黄瓜长得不好看,摘掉;为了要洗碗,急着收拾饭菜;想要看昙花盛开,半夜起来……  相似文献   

12.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告诉她:"大人有大人的责任,小孩有小孩的责任。小孩的责任就是把书读好,不胆怯,不懂问老师,让自己勇敢起来。"进入初中,不懂问老师就变得尤其重要。然而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胆怯,遇到一知半解的问题便想蒙混过关。假如一次佼幸过关了,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它遇到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 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蚂蚁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相似文献   

15.
《家教指南》2009,(9):32-32
生活教育是日本人幼教的重点。他们从小就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外面,经常会看到两只脚的鞋子和袜子穿得不一样的小孩,那是孩子自己穿的。日本人很重视孩子的生活,尤其是孩子的饮食。衡量一个母亲是否称职,只要看一看她有没有很用心地给孩子做便当就行了。  相似文献   

16.
黄晓蕾 《中文自修》2023,(10):15-17
<正>迟慧曾是个“慢小孩”,她用《慢小孩》这本书来告诉大家,“慢”也是成长中的一道风景,每个孩子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快乐长大。本期,我们就一起走进迟慧与她的《慢小孩》的故事中。童话闯进了我的生活20世纪80年代末,未及20岁的迟慧向《北方文学》杂志社投稿。其中有一首描写茶叶的诗,构思巧妙,语言清新脱俗,令当时的诗歌编辑李琦啧啧称赞。得知诗歌的作者竟然是个年轻女孩,李琦便迫不及待地约她一见。就这样,从一首诗开始,迟慧在这位朋友的带领下,慢慢走上了专业写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学会负责     
顾艳 《家庭教育》2010,(1):39-39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告诉她:“大人有大人的责任,小孩有小孩的责任。小孩的责任就是把书读好,不胆怯,不懂问老师,让自己勇敢起来。”进入初中,不懂问老师就变得尤其重要。然而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胆怯,遇到一知半解的问题便想蒙混过关。假如一次侥幸过关了。可是基础不结实,就像造房时打的桩不牢固,房子就会摇摇欲坠了。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成长和素质的提高,除了学校的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呢?我的体会是:与孩子一同成长,并且坚持下去,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快乐向导. 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并且让孩子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在女儿小的时候,我就经常和她在一起阅读,给她订了很多少儿读物,像《探索地理》《小哥白尼》《琴童》等.随着女儿阅读面的增广,她自己也开始在网上选购自己喜爱的书籍,比如《漫画史记》《漫画唐诗》《漫画宋词》等,不仅如此,她还把我的《读者》杂志翻了个遍.  相似文献   

19.
最美     
最美的拥抱一个小孩好奇地问他的妈妈:“为什么电视里的叔叔、阿姨分别的时候要拥抱,回来的时候还要拥抱呢?”妈妈一听就愣了,她没想到一个3岁大的孩子会突然问她这样的问题。可望着一脸天真的孩子,她又不忍心拒绝他。她仔细地想了想,说:“因为他们都想让对方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呀。”小孩一听就笑了,然后晃着小脑袋问:“为什么他们都想让对方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呢?”这回轮到妈妈笑了,只为什么妈妈离开家后就再也没回来过,说:“世界上的爸爸、妈妈都是天上派下来的仙女,是专门飞来照顾孩子,陪孩子一同好好长大的。咱们家里,有爸爸一个人照…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七岁时,曾经在旧账簿上写《隋唐演义》,不过只写了一张纸;九岁时,张爱玲在报纸上发表了一个小文章,自己配上插图,赚到第一笔稿费。她的经典散文《天才梦》这篇文章就是参加杂志征文比赛的时候写的,成为她迈向文坛的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