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体验式采访作一探析。体验式采访的优势 A、采访是一个认识过程,而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记者的这个认识过程就会更扎实、更自然、更合情合理。亲身体验,就是记者直接地接触活生生的现实,而不是通过别人的转述。记者有时要报道完全生疏的事物——不仅对  相似文献   

2.
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利用,记者的着眼点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因此,它必须尊循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讲,记者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多重价值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这是因为作为认识活动主体的记者,在新闻工作实践中不仅要受到自身条件(如记者原有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一篇好新闻的成功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角度的选择。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认为,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角度的成功选择应集中在以下几方面。观察角度要准。记者对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所获得的事物的状态、特点和道理也不一样。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方法,准确地观察是认识和把握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调查研究是记者的基本功,这已经是新闻界同行们的共识。然而,除了记者必须练好这个基本功之外,编辑部的编辑负责人也要相应地提高领导艺术,组织指导好记者的调研工作。这也应该列为编辑部负责人的基本功之一,或者算是调查研究之外又一功。调查研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尤其是领导和研究部门都离不开这一认识事物的方法。然而记者的调查研究却不同,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宣传报道,所以,记者的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干部档案是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党的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过程中形成的,记载干部任职经历、思想品德、业务能力、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重要材料,也是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干部档案工作会直接影响到干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新形势下,要准确把握干部档案工作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一、干部档案管理问题分析1.思想上,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干部档案管理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组织部门认为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曾经教导我们:“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记者,在从事新闻采访过程中,也要善于把握重点。也就是说,要在矛盾的主要方面下功夫,不可平均使用力量。这不仅是反映一个记者的工作方法问题,也是反映一个记者的思想认识问题。看待事物,要全面地、辩证地看,切忌片面性,“绝对化”。新闻采访也是一样,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要善于从不同的侧面,找出其中的侧重点。我就以下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思维,是人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新闻记者的新闻思维是指记者在采写报道过程中,面对纷纭复杂的客观事物,在价值取向的支配下,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从而认识事物本质意义的过程。这里,我们非常强调价值取向的支配作用,就是把记者的新闻思维同其他形式的思维区别开来。价值取向是指新闻价值,包括宣传价值、审美价值等。记者的新闻思维是围绕着价值取向的坐标进行的。记者在认识事物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它是新闻记者识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记者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水平的集中表现,是记者长期新闻工作实践中锻炼出来的一种特殊素质。新闻敏感的强弱,对一个记者能否发现新闻线索、能否写出有份量的新闻报道关系极大。新闻敏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某一事实的政治意义;(2)及时判断某一事实是否能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兴趣;(3)及时判断某一事物是不是新事物;(4)能够判断对某一事实的报道会起到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5)能够判断同一新闻事件中的许多事实哪个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6)善于预见事  相似文献   

9.
新闻摄影的主要特征,是通过视觉形象来报道新闻事实,宣传党的政策的。一个摄影记者拍出的照片,如果不能通过人物的外貌揭示出拍摄对象的精神世界,如果不能通过事物的外形表达出记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那凝集在视觉形象中的新闻事实,便很难引起人们的共鸣;画面上所要体现的政策思想,便很难得到人们的正确理解。所以,新闻照片上的视觉形象,只有把党的政策思想和客观实际“溶合”在一起的时候,只有当记者的主观感受和事物的外形统一起来的时候,新闻照片才能具有生命力,才能令人百  相似文献   

10.
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要切实做好节目选题、编采两个方面的问题,才能闯出自己的新天地。一、选题问题1.提高统观全局的能力。好的新闻节目基本上都是记者深入实际的结果。记者必须提高统观全局的能力,把所报道的一时一事的社会现象,放到大局中进行考察研究,引导受众了解全局,审时度势,站在更高层次上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1.
注意三个环节沈全梅(上海青年报记者):防止新闻失实,我认为要抓好三个环节:①采集事实。记者必须尽可能接近新闻源。排除各种有形无形、自觉不自觉的干扰、作正确而周详的观察。在采访中还要注意本身的态度、问法、角度等,使访问各观而有效地进行。②分析、鉴定事实。要用科学的认识论对事实进行归纳与分析。在这里,新闻人“本质真实”的说法是不妥的。本质总是通过现象去认识的,认识有错有对,无所谓真实不真实。新闻当然要反映事物的本质,但这  相似文献   

12.
记者的发散性思维,体现了记者思维的开放性、创造性。正确认识和把握发散性思维的表现形式,对于提高记者思维效益有着重要意义。记者的发散性思维,是指记者在新闻采写实践中,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认识问题,从多方面、多途径寻找所遇问题答案的思维形式。多思路、多方面去思考研究问题,求得问题的最佳解决,这是记者发散性思维最根本的特色。记者在采访或写作过程中,常常要遇到使得采写不能  相似文献   

13.
大千世界蕴藏着丰富的新闻宝藏,记者能否识别并挖掘出宝藏来需要独具慧眼。我们常说,新闻姓“新”。记者虽然要从目不暇接的新近发生的事实中寻找新闻,但新近发生的事实能作为新闻报道出去,总是要经过记者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是经过记者的大脑思考,特别是理性思考后作出的。理性认识是相对于感性认识而言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首先靠直观的感性,但对事物认识的深化靠理性。理性认识具有接近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思维是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实现某些完全的创造和局部创新的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正确认识和把握记者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对于记者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开拓认识客观报道事物的新领域,采写富于创造与创新的好作品,是至关重要的。记者的创造性思维有哪些特征呢? 一是开放性。就是在当今改革开放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记者不囿于狭小天地,而是密切注视着广阔的国内社会乃至整个世界,懂得天外有天的道理,在各地区、各部门(以至国与国)的新闻机构和采编人员之间,积极进行交往和交流活动,广泛开展横向联系和收集反馈信息,多方位、立体地  相似文献   

15.
柏虎斌  潘文俊 《视听界》2001,(5):26-26,21
凡是记者,都知晓采访角度。但是,如何选择采访角度,并不是每一个记者都十分清楚的。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一点探讨,以期“抛砖引玉”。采访角度,意指记者从什么方向,通过什么途径或用什么方法去观察分析和挖掘新闻事实。在新闻实践中,记者应选择什么样的采访角度,依靠于对事物现状、历史和内在联系的了解和把握。本文所说的价值取向,是对新闻事实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的一种选择,是记者对采访对象、事物现象本身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记者向被采访者提问,是新闻采访全过程的中心环节。我国著名记者邵飘萍总结他的采访经验时说:“欲达多得事实之目的,必能先发有效之质问。”(《实际应用新闻学》) 少儿新闻专题节目的采访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儿童感知事物要经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维具有形象、具体、直观的特点。记者在采访前和采访中,如果能对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提出符合他们认知特  相似文献   

17.
实事求是一语,源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作了精辟的科学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应该说,实事求是是人们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一条基本的思想路线,谁不遵循这条思想路线,谁就会在认识上发生偏差,在行动上出现谬误。实事求是也是新闻宣传的一条根本原则,谁违反了这条原则,谁就会在采访中迷路,在报道中失实,在宣传中误导。党的政策宣传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项十分严肃的重要任务,事关国家的大业、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前程,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更是要严格遵  相似文献   

18.
“误会法”是指故意描写人物之间的误解,以及由误解而产生的纠纷、冲突以造成故事的构成和展开的一种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存新闻中也有运用。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要经历一个实践的过程,记者采访过程,实际也是一个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常发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对事物的错误认识,但是由错误到正确,是认识的飞跃。如果在写新闻时,把这一过程写出来不仅  相似文献   

19.
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寻找和挖掘新闻事实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的本源是事实,记者要把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原汁原味地传播给听众,要努力在第一时间报道鲜活新闻事件,要对客观事物进行跟踪式调研、剖析,抓住事物的本质,采写有深度、有力度的新闻报道,就必须到新闻现场去。那里是新闻的唯一源泉,是记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宝库。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取新闻事实,电视台记者对广受大众关注的、具有新闻价值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等事实展开调查研究的活动,即为新闻采访。它是记者综合运用知识积累、思考,通过观察、访谈等手段逐步认识事物的过程。新闻事实能否在第一时间被捕捉到,是否能在稍纵即逝的机遇中抓住关键信息,除了要求记者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之外,还要求记者在采访中掌握技巧。新闻采访要讲究方法、讲究策略,它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应该成为新闻工作者的普遍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