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说夏洋昨天自杀了!”当办公室的黄老师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我猛然一怔,一颗心迅速地沉了下去。黄老师庆幸地对我说:“还好,他已经毕业了,出了这事学校不要负责任,不然的话,麻烦就大了!”我却感到很沉重:“我们真的没有责任吗?”我并不是夏洋的老师,但有一件事却让我对他的印象颇深。那次,学校学生宿舍失窃,在派出所前来排查时,夏洋被作为重点嫌疑人而被多次询问。因为他性格孤僻,而且总是独来独往,无法为自己找到不在场的证明人。记得有次问话时他在沉默了好久后,突然蹦出一句:“你们再问,我就从这楼上跳下去,反正也就这么…  相似文献   

2.
生命     
什么是生命? 在这金秋的十月,我独自踏上了这条百叶飘零的小路上,厚厚的落叶被我踩在脚下,特别松软,感觉就像在毯子上。忽然,从林间跑出一个7岁的小男孩,他愤怒地朝我大叫“嗨,不许踩着小生命!”似乎,我被他吓着了,停住了脚步。我望着前面准备去“踩”的树叶,我有点惶恐,又有点惊讶,又有点不知所措。“小生命?踩?”我呆住了,又看了看小男孩,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愤怒的火焰。我下意识地走到了空地上,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捧起了两片叶子,脑海里不断地闪现出小男孩说的话,尽管他已经走了,忽然我想起了一句话——“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带着一种抱歉的心情,我低下了头。“这是一种生命,这就是生命。”我高兴地说,我庆  相似文献   

3.
让生命飞扬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 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当一个孩子满怀憧憬地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体验的时候,我们该给他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呢?  相似文献   

4.
撑起生命的帆 “活着才是痛苦啊!”这句话,与作品题目《热爱生命》看似矛盾.实际上,主人公没有等待死亡,他挺住了,战胜了害怕,护住了生命.支撑着他如此热爱生命的,是那蜷缩在生命根蒂深处的信念、他的母亲、阳光明媚的故乡以及橘子林和繁花间的家.他又何尝不是在为母亲,在为心中这一份朝着光明活下去的坚定信念好好地活下去?这最后一抹生命的希望,在荒野上空来回飘荡.在寒风凛冽的高原上,他眼中却燃烧着火光.  相似文献   

5.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些正值花季的孩子永远地沉睡了,但在同一场灾难中,被称为“史上最牛校长”所在的四川桑枣中学所有师生都幸免于难,这一奇迹完全得益于该校不懈的“生命教育”。这,让我们触动、让我们思考,生命不存,谈何教育!《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生命教育是这样定义的:“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让小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生命价值则是生命教育的一大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搞好学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政教主任负有重要责任。作为政教主任,只有热爱、钻研、求新,善于抓主要矛盾,才能更好地完成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热爱政教,积极求新由于“左”的影响,一些人轻视政教工作,个别领导也不把它放在重要位置,这是偏见。政教是一门科学,是一门很不简单的学问,它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才学、法学、伦理学、美学等多种  相似文献   

7.
关注生命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丹军 《湖南教育》2003,(16):16-17
生命教育不可忽视“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生死问题一直是人类千百年来不断追求、探索的谜。而对生死问题的科学探索却是始于现代。美国最先兴起死亡学研究,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就开始探索有关死亡的主题教育。1977年,《死亡杂志》在美国创刊。目前美国52%的医学系及78%的护理系都设有三个必修的“死亡濒临”课程。美国的作法被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效仿。20世纪末,我国台湾教育界将死亡教育和生死教育引入整合,称为生命教育。它的主旨是:阐释生命的可贵及生命应有的尊严。台湾的生命教育共分成两个单元:一是“生命的旋律”,包括了解生命的跃…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意义     
坐计程车,司机正好是我的读者。在疾驶的车上,他问我:“林先生,请问你,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第一位问我关于生命意义的计程车司机,一时之间我怔住了。我的脑海浮现出我读中学时,学校大礼堂门口的对联。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在一生中都没有开展,没有对世界有益,那么他就白活了吧?我对计程车司机说:“生命的意义就是使自己每一天都有一些心灵和智慧的增长,每一天都对世界有一些奉献与利益。”当我这样说着,车子正好穿过有美丽行道树的仁爱路,我看到了春天的木棉花是多么美呀!我…  相似文献   

9.
李阳波 《成才之路》2009,(15):M0003-M0003
大学时,一位老师谈起他在德国的留学生活。老师一本正经地说:“在德国,因为学制还有一些适应问题,有些人一待就会待上10年才能拿到博士学位。”我惊愕地张大了嘴巴:“啊!那么久啊。”  相似文献   

10.
在本刊已发表的三篇生命教育的文章中,对生命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原则和价值等问题做了初步考察。现拟在此基础上,就生命教育的实施问题作些分析。我认为,应把生命教育纳入一般的教育工作系统之中,只须在观念上加以重视、在工作上予以落实即可,没有必要脱离日常教育工作而大张旗鼓地另搞一套。如像台湾那样:“成立生命教育推动组织”、“成立各级学校生命教育中心学校”、“督导各级学校成立生命教育执行组织”等,就值得考虑。在我看来,为了有效地实施生命教育,可以在“十化”上做文章。这十化是:素质化,科学化,人本化,道德化、课程化,…  相似文献   

11.
我们聚首在生命教育的旗帜下,作为同道,我们相互勉励,相互启迪,积累共识,激荡情怀,生成信念,为了一个共同的追求:教育,让生命更美好!尽管“生命教育”这一概念被世界的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学者赋予了其不同的内涵,但“生命教育”的“为了更高的生命品质、更美好的生命存在”这一追求却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12.
肖川 《广西教育》2012,(28):30-30
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最先由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于1997年提出。此后,各地便陆陆续续开始了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2008年的汶川地震以后,生命教育得以迅速地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博士生导师肖川教授任该中心主任,这是我国首家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学术研究机构。肖川所倡导的生命教育,是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高扬生命的价值,追求美好的人生。在肖川关于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论述中——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作为教育的存在形态、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向我们阐明了生命教育应该如何关注师生的生命质量,如何用生命去滋润、温暖生命,以及生命教育所涵括的广阔教育空间。  相似文献   

13.
生命于此     
“生命是什么呢﹖”我疑惑地问着。“生命是从一个婴儿开始,发展成一个健壮的青年,走过中年,最后病死。”奶奶解释说。“生命是什么呢﹖”我疑惑地问着。“生命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是他一辈子所经历的事。像一只在井底的青蛙要到大地上看天空”妈妈感叹地说道。“生命是什么呢﹖”我疑惑地问着。“生命是一个人一生的追求,从生下来开始,他就不断地长大,使自己活得好,活得精彩,活得有价值。像一只蜗牛从小就开始不断爬葡萄树一样。”爸爸意味深长地说。○徐噢青蛙每天跳一米,带着大大的梦想,很艰难的向上跳去,他看到了大地上的天空,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4.
佛祖释迦牟尼 ,留下佛骨舍利子 ,信徒奉诸宝瓶 ,供之宝塔 ,尊而拜之也。后世由之代代珍藏 ,而成为顶级圣品。我们都是凡人 ,哪天“走”了 ,一烧了之焉。然而生命就没有“舍利子”么 ?我想应该有的。上海有个叫陆幼青的男子 ,在患癌症已至晚期之时 ,拿出电脑写日记 ,叫作《生命的留言》。在他就要走完 37岁的短暂生命的最后一步时 ,这本也叫《死亡日记》的书“及时”出版。他说 ,这是他“生命的舍利子”。马上就要“走”了 ,还有什么写的呢 ?有。他谈容貌 ,谈择偶 ,谈摄影 ,谈宠物 ,谈蓝天的白云和湖畔的塔影。十几万文字 ,都是在两座撕心裂…  相似文献   

15.
“受同学欺负,初二学生服毒自杀”;“只为几十块钱,少年竟投毒”。看到这样的报道,不由得使人心头一阵阵发颤,同时也让人感到唏嘘不已:为什么他们对生命如此轻率?人的生命是道德的载体,没有生命,自然就无道德可言,不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自然落空。但我们的一些教育,却被“功利”所包围,“生命教育”反而成为盲点。为此,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危机及实施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最早源于人们对死亡的思考,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教育的分支学科。西方一些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教育机构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显著成就,我国大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生命教育一直作为德育的内容存在,大中小学里更没有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国内生命漠视的现象屡有发生,因此.认识到生命教育的危机以及探寻其实施对策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于泽元 《今日教育》2007,(6S):40-41
在马加爵临刑前,《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当记者问他在行凶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自己杀害的是珍贵的生命,他回答说“我对自己的生命都不重视,何况是他人的生命!”马加爵的这种回答.给很多人以震撼,然而这种回答.又何尝不是当前很多教育的真实写照?很多教育在聚焦学生智力发展、知识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恰恰忽略了对人的生命的关注.甚至成为抹杀学生生命活力的教育!马加爵的悲剧,一方面是他个人的悲剧.另一方面,也是整个中国教育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段德智 《大学时代》2006,(10):46-46
当我们阅读傅伟勋先生的《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时,有一个攀登当年杜甫所说的“绝顶”的问题,其“绝顶“也是一个生死学或“面向死亡谈论生命”的问题。因此,这本书的读最应当注意的一件事,就是要反复认真地阅读傅伟勋先生写的“自序”。傅伟勋先生的“自序”不长。但是,却非常明确地交代了他“撰写本书的因缘”。  相似文献   

19.
"他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只要生命的火花还在闪烁,他就继续往前走;只要垂危的生命还在燃烧,他就要挣扎着活下去。他不愿意接受死亡,不,决不!"  相似文献   

20.
陈胜 《四川教育》2008,(11):10-11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大竹县幸福街小学的会议室里,校长欧贤兵谈起他的教育观,首先引用了列夫·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现在的学校却是‘不幸’的生命处处有,‘幸福’的生命弥足贵,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便是让更多的生命绽放幸福之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