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这几年,我在承担湖北日报《舆论监督》版的采编工作实践中,对注重舆论监督报道的良好社会效果,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抓领导重视、群众关心的问题,强化舆论监督的政治性。 新闻舆论监督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极强的工作,要求编辑记者有政治家的头脑、政治家的敏锐和洞察力,能够站在促进大局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就政府和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选择既有典型性又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进行报道,以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 1999年11月28日《舆论监督》版刊登的记者调查“追踪无名火─…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大家似乎耳熟能详,且日益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话题。舆论监督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体现,也是人民参政议政的一种形式。有人形容它就像“太阳光”,能促进生物的生长;就像“防腐剂”,能遏制病菌的繁衍;就像“啄木鸟”,能帮助政府改进工作,纠正失误。更有人把它比喻为健全法制的加速器、政治事务的透明器和社会机体的净化器。但是,如此重要而威力无穷的“舆论监督”,它的历史由来,大多数人却未必能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报政治优势的主要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缺少。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搞好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赋予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作为从事舆论监督的记者,我们的体会是,舆论监督必须在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注的结合点上选“对象”,在增进团结、维护稳定的大局下促进问题解决,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是朱镕基1998年10月7日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赠给《焦点访谈》节目的编辑、记者们的四句话。这四句话表达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舆论监督的肯定和支持,也标志着中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开始走向理性发展的新阶段。我认为,这个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从理性上确认了舆论监督的重要性。朱基在上述视察时举行的座谈会上说,舆论监督非常重要,它对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舆论监督,纠正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使全国人民受到鼓舞,形成强大…  相似文献   

5.
近期从一家文摘报上读到一则简讯,说某地一位记者被该报社长以“反面报道有点多”而加罪辞退,使我这个毕生致力于新闻批评、舆论监督的地方党报老记者感到十分惊诧和愤慨。我特地找到刊于10月24日《中国青年报》上的《从“反面报道有点多”的记者被辞退看舆论监督的尴尬》一文,  相似文献   

6.
我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已有20余年,其间采写和编辑了大量的舆论监督稿件,且获得了大量的奖项。《闽西日报》的舆论监督版面原为半个月一期的《读者之声》,在报社党委、编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03年7月成立了群工部并将舆论监督版面设为现在影响较大的《读者热线》版,由我担任编辑至今。2006年,《读者热线》版头条栏目“登高视线”被评为“福建名专栏”。在多年的编辑工作中,我的头条舆论监督稿件大多来源于刚从事新闻行业的年轻记者,由于他们工作经验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他们所提供的稿件往往缺乏舆论监督稿件所应具备的“五性”,即:思想认识的统一性、把握问题的全面性、文章结构的合理性、文章标题的准确性、社会反响的认同性。本文就如何采编《闽西日报·读者热线》版粗浅地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7.
孟海 《新闻窗》2007,(3):17-18
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是媒体的主要工作,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记者如何依法开展舆论监督,是值得新闻界思考的问题。一、以“促进问题全面客观公正的解决”为依法开展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坚信开展舆论监督的真理性,是记者实施舆论监督的精神基础;促进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各新闻媒体充分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大力开展舆论监督,对一些违法乱纪、有碍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有碍于两个文明建设的人和现象进行批评,遏制了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的滋生蔓延,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竿见影地解决了很多问题,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新闻工作者感到开展舆论监督非常艰难。一是长期以来,一直有人把以表扬为主的新闻叫做正面报道,把舆论监督叫做反面报道。人们只习惯于“报喜不报忧”,认为新闻单位是党的“喉舌”,就应该多说好听的。搞批评报道,是在给党和政府的“脸上”抹黑。对舆论监督,既怕“暴露社会主义阴暗面”,又怕“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因此,舆论监督处处受阻。二是在采访实践中,记者们常常受到“权力部门”和“权力人”的阻挠。比如,某个部门在被一家媒体批评后,这个部门就公开宣称:“今后,我们××系统不欢迎新闻记者的采访!”最近又有报道说,江苏某市下发了一个红头文件,名为《关于接待外地记者来我市采访应注意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个通知的真正用意,就是防范外地记者来写该市的批评报道。 三是人情因素间接地制约了舆论监督的正常开展。面对现实社会的人情怪圈,舆论监督受到了很大的牵制。这些人情,有来自朋友方面的,有  相似文献   

9.
《局长热线》是老河口报去年9月在一版开辟的一个新栏目。它主要针对群众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及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平凡小事,开展舆论监督。栏目开办近一年来,得到了上至市长,下至普通群众的一致肯定和欢迎。今年5月在全国县市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 新闻舆论监督,群众欢迎、称赞,这是事实。然而舆论监督难,特别是县市报的舆论监督更难。县市报要开展批评,阻力重重。原因是被批评者往往握有一定权力,他不出面,也有一大堆说情者。更有甚者,你批评了他,他会给你小鞋穿,叫你有苦说不出。县市区域较小,县市报的领导、编辑记者和被批评者,往往是熟人、朋友,低头不见抬头见,搞得不好都很尴尬。再者,县市报是“土船”,不能象大报的记者,我批评了你,你奈何不了我。县市报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它的许多事要靠各有关单位、部门支持,如果得罪了某方“土地”,你要想在它那方取得支持,很难。还有,我们有一些单位和个人,对舆论监督有一  相似文献   

10.
《长治日报》的舆论监督,被全国新闻界称为“长治日报现象”而备受关注。那么,长治日报现象的内涵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舆论监督经常化、深入化和规范化,简称为“三化”现象。先看经常化。长治日报舆论监督有两个栏目:一个是长治日报的《瞭望哨》,一个是上党晚报的《啄木鸟》(长治日报子报)。从2000年2月开栏到现在,四年半时间,1640多天,《瞭望哨》和《啄木鸟》共刊发批评稿件近3000篇。其中《瞭望哨》刊发2106篇,日均1篇多;《啄木鸟》刊发890篇,平均不到两天有1篇。舆论监督稿件达到如此多的数量,在全国媒体也是绝无仅有的。再说深…  相似文献   

11.
王勇 《新闻传播》2010,(6):68-68
时下,很多媒体都很注重舆论监督,做批评报道。但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把握得好,可以促进有关部门改进工作,为人民群众造福:把握得不好,就有可能激化社会矛盾,事与愿违。在操作过程中,怎样才能把握好这个“度”?本文就鸡西人民广播电台《行风热线》栏目的实例,谈一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啄木鸟为了给树捉出几只虫来,可谓几经挫折。一些舆论监督的栏目。所以要取“啄木鸟”这个名字自命。恐怕也很有一点准备碰钉子的考虑。仔细想来,啄木鸟也很可怜。它们大抵只能叮叮咚咚敲半天以时付那些比较小的软虫。倘若大树中间有个中空的鼠洞或者蛇窟,啄木鸟就毫无办法。第一个麻烦是那长喙磨尽也不知能否啄进去,第二个麻烦是即便啄进去了也未可预期能不能制住鼠蛇之属。  相似文献   

13.
参考与博览     
编辑参考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提高舆论监督水平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对消极腐败现象也要进行批评和揭露,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李鹏同志视察中央电视台时为《焦点访谈》题词:“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朱 基同志同《焦点访谈》编辑记者座谈时赠言:“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要强调两个观点:一是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新闻工作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是一致的,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又是人民群众的喉舌。二是正面…  相似文献   

14.
“聚焦社会热点 ,评说大众话题”———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每天7:20播出的舆论监督节目《今日焦点》开始曲中的两句话 ,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节目的宗旨和定位 ,反映了节目的内容和特点 ,也包含着河北电台尤其是搞这个节目的编辑记者的追求和探索。在《今日焦点》伴随着河北电台整体节目改革的春风 ,走过800多个日日夜夜之后 ,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又时常浮现在脑海中 ,引发我们的思考。具有中国特色的舆论监督“特”在哪里 ?省级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如何定位 ?把握舆论监督力度、尺度、密度有没有可遵循的共性原则 ?正…  相似文献   

15.
开展舆论监督,是张扬社会良知的需要,是树立媒体威信的需要,它既是记者的职业责任,也是记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勇于拿起“批评”这个武器。驻站记者这个特殊群体应该怎样开展批评报道?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批评报道不能过多过滥。我们的新闻工作是以正面报道为主,批评报道力求“少而精”,力求“帮  相似文献   

16.
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记者的使命、责任和义务。在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记者适当地采写一些批评报道,对于抨击时弊、伸张正义、激浊扬清,具有积极的作用。“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三等奖作品《四家竟有三家不灵通》(刊于《河南日报》2004年9月8日第7版)就是记者履行新闻舆论监督的好文章。那么,这篇通讯是从哪些方面来做好新闻舆论监督的呢?心装政策,耳听民声写好新闻批评稿,前提之一就是记者要能抓住党和政府重视的、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又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换句话说,记者要心中装有国家政策,耳朵能听到群众的呼声。这样写出来…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宣传工作中,“鼓”与呼应是同步的。“鼓”是正面宣传,“呼”是指舆论监督。作为一名通讯员,也应像专业记者那样,除了抓好新生事物的正面宣传报道外,还应该把住分寸抓反面事例的批评报道,反映人民的呼声和疾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去年6月中下旬,我在下乡作农民负担调查时,农民普遍反映公安部门在办理居民身份证时超标准收费。经多方调查核实后,我采写了一篇《办理居民身份证的“价格”是多少?》的读者来信,反映群众的呼声和疾苦。这篇来信稿分别被《湖  相似文献   

18.
这几年,“有偿新闻”象腐蚀剂,在新闻界有所蔓延,它严重损害新闻工作者的声誉。我觉得,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承担舆论导向的重要责任,并承担着舆论监督的重要任务。正人先正己,如果我们新闻单位站不正,我们在舆论监督中就会失去权威性。我是国内记者部《各地通讯》版的主编,外地来稿较多,跟外省市新闻界同行及其他行业的作者接触较多。一段时间,“有偿新闻”的歪风在某些地方盛行。有时有这样的情况,有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反映人民群众呼声、抨击社会不良现象、加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舆论监督对于改进党和政府的工作,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反腐倡廉、净化社会风气,有着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怕通报,就怕上报”,是广大人民群众对舆论监督力量的形象评价。马克思也曾经说过:“唯一有效的监督——报纸。”正因为舆论监督具有权威性、公开性、杀伤力强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记者要正确使用舆论监督这个武器。因此,也对新闻记者自身提出了更…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揭黑报道大多会令人大快人心,其掀起的巨大社会舆论又能够促使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但为何记者在报道易建联“年龄门”事件过程中却遭到了社会一定数目人的反对和奚落?究竟是记者报道方式问题还是另有深层次原因?我认为,新闻舆论监督在受众接受心理层面上存在两大类别,即硬性舆论监督和软性舆论监督,而记者在行使其舆论监督权时忽略了这两类新闻舆论监督的区别,从而造成了事与愿违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