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立华 《考试周刊》2007,(31):31-32
中学语文教学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教师要解放思想,排除顾虑,减少一些不着边际的讲解,删除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练习,淡化一些僵死的语法、文学常识的传授,把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范文、多写点文章上来。教师的思想转变了,学生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积累、掌握便一定会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为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言积累少,便是缺少语言这“米”。看来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找“米”。这米何在?就在于不断地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解放思想,排除顾虑,减少一些不着边际的讲解,删除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练习,淡化一些僵硬知识的传授,把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范文,多写点文章上来,教师的思想变了,学生的意识增强了,学生语言的积累掌握便一定会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为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关于如何积累语言,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下面三点方法,现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内容。基于这种认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要解放思想,排除顾虑,减少一些不着边际的讲解,删除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练习,把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范文、多写点文章上来。  相似文献   

4.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过程之一,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构筑语文知识的大厦,形成语文知识的汪洋大海,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因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途径与方法.本文就教学中如何开辟语言积累途径、教给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5.
一、加强语言积累性的作业 语言积累是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和"总目标"中就十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言积累不仅仅是为了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打好语言基础,更是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还要设计一些加强语言积累的课外作业.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但更应该抓住文本中可进行的语文训练点来让学生进行言语训练,才能使语文阅读课堂得以持续性向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标准出台试行以后,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许多语文教师开始实践新理念新方法。然而,一些教师仅仅热衷于一些所谓的活泼教学形式,却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追求。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它要求学生大量接触语言材料并化为己有,在学习上重感受、领悟和积累。要实现“根本任务”,就必须注重三种积累。一、语言积累学习语言要直接吸收和积累语言,这是儿童学习语言和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只有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头脑中有个语言库,在语言实际运用中才…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可见,没有语言积累作为基础,也就谈不上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中渗透,在运用中落实,唯有如此,才能把语言积累的目标落到实处,从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具体来说,语言积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积累、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找准知识点、语用点、思维点,引导学生朗读体悟、实践运用、品味探究,从而使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注意在阅读教学中多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有读中积累、背中积累、学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积累等。本文就小学语文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开辟语言积累途径,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谈几点体会。朗读中丰富积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与运用,离开积累的运用是无源之水,离开运用的积累是无本之木.引导学生从小广泛阅读,丰富语言积累,这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内蕴的基础.通过何种途径让阅读积累与运用有效地结合起来呢?经过1年多的摸索、研讨、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条做法.  相似文献   

12.
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学生从生活中积累语言;从阅读中积累语言;在语文活动中积累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积累语言.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语文教师,都知道语言积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地位尤为重要。小学是基础阶段,只有培养好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才能为学生今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学习实质E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南宋的大学问家朱熹在《观书有感》里写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泓清泉,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如今,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阅读教学必须找准语言的训练点,让学生反复模仿训练,从而让他们学有所得。那么,在一篇课文中要挖掘哪些有价值的"点"来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呢?通过什么的方式来训练才有效呢?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就这方面作了一定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过程之一,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构筑语文知识的大厦,形成语文知识的汪洋大海,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因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途径与方法。本文就教学中如何开辟语言积累途径、教给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要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把那些值得储存的语言的精华存放在大脑中,才能转化为自己语言能力的养料,不断提高语言素养.因此,把语言积累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是势在必行的."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祖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进行积累,由少到多,聚滴水而成大海,为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让学生乐于积累,学会积累,建立自己的语言仓库,从"抓住课内积累点、发掘课外积累点、语言实践积累点"三个方面阐述了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方法,使学生语言运用方面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从整体上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包文质 《现代语文》2005,(11):30-31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便是缺少语言这“米”。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反复传授做饭的方法,学生也铭记于心,并且能对蒸饭、煮饭、炒饭说长道短,但他们仍然是无法做出饭来。看来,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是先帮学生找“米”。这“米”在何处?在于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可以设想,若没有语言积累作为基础,想提高语文能力,完全是空中楼阁。中学语文教学理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教师要解放思想,排除顾虑,减少一…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即要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去调动学生感知和理解语文知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这种主导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叙述,懂得表达,从而发展自己的语文知识结构,创新知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提高表达能力,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一、引导积累,为表达打下基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强调的是积累的重要性.积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符合"厚积薄发",语言积累多了,在文字的表达中会把吸收积累的知识自然地流露出来,从而创新并最终形成自己的表达语言.学生时代正是知识积累的黄金时期,在积累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反复地筛选、提炼语言信息,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将书本的语言内化,进而有效地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