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闻有 《新闻三昧》2004,(1):31-31
《中国老年报》12月9日刊文《高价的温暖送不得》说:“前不久,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某县一位领导下乡送温暖,慰问金总计150元,但去了8辆小车,20多位大员,汽油费、招待费共花去2000余元,被群众戏称之为‘高价的温暖’。”150元的慰问金,通过邮局电汇,或让乡政府代转,这样有多  相似文献   

2.
天气转凉,高温已远.对传统媒体而言,高温报道是"四季歌",每逢酷暑,总会有这一系列的报道"应景". 高温报道通常有三种类型:一是常规的气象报道,如今很多本地媒体通常都是"每日一报";二为记者亲历报道(体验式报道),无论是纸质媒体还是广播电视类媒体,往往都会安排记者体验高温天里照常工作的职业岗位,比如,清洁工、交警、外卖小哥、快递员等;三是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送关爱的报道,给贫困家庭"送清凉"、向建筑工地工人送爱心等都属于此类.  相似文献   

3.
去过欧洲的人恐怕都会对其先进发达有较深的印象.我这里说的先进发达,不限于物质方面.比如,他们的文明礼貌.在电梯间,在餐厅,在会堂,乃至在大街上,总会有素不相识的"老外"同你打招呼,有时甚至让人措手不及.您好,对不起,谢谢,这些文明用语,说重一点,已经融入他们的血液,构成他们深厚的文化积淀.这,让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游子有时不禁汗颜,也很能促使我们对一些事物作出更为理性的思考.毕竟,人类文明的东西是共通的.  相似文献   

4.
在报纸新闻中,"谐音"词中的运用,可以增加新闻报道的文采或趣味性,这让新闻报道增色不少,但在电视新闻中,运用"谐音"词却并不一定有这样的效果,有时反而会给电视新闻带来负面影响. 一、使用"谐音"词,可能让观众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5.
现场新闻能迅速反映社会现实及热点、焦点问题。但是,实践中我们发现,现场新闻的采访有时也不是那么顺利,如何让现场新闻的采访顺利些引起笔者的思考。通过一些技巧和经验让现场采访的子弹能够飞的更高、更远、更强些,也更加顺利些。  相似文献   

6.
《北京档案》2007,(5):42-42
对于忙碌的职场人来说,可以自由支配的午休时间就显得尤为珍贵。很多人都会抓紧时间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男人们会做些自己喜欢的运动或沉浸在网络游戏中,爱美的女人们则会吃点美容减肥的水果或开车去附近的商场淘淘新货。在这些看似精彩的“我的午休我作主”节目背后,你是否知道,其实也隐藏着很多谋杀你肠胃健康的隐形杀手呢。  相似文献   

7.
每到下半年,不少城市的都市报,都会燃起发行大战的硝烟,为突破徘徊不前的发行"瓶颈",在一年一度的发行市场"洗牌"中,切占得更多"蛋糕",不少都市报纸动足脑筋,另辟蹊径,迷信"灰色发行".比较常见的就是"赠物发行",在满大街上的征订点,排着一长溜大桶大桶的色拉油,招徕读者.对于集订大户,更是从送米送酒,发展到送钱送券送家电.  相似文献   

8.
经常浏览国外媒体网站的人都会注意到,每篇报道最后都会有两个很小的图标,"F"代表Facebook(脸谱),"T"代表Twitter(推特),为的是让用户可以一键转发到这两个美国目前最红的社交网站. 启示一:把用户引到自有终端上 推特比脸谱的公共信息属性更强,因此更适合发布与公共利益相关的公开新闻信息,很多全球瞩目的突发事件就是在推特上最先爆料,随后新闻媒体跟进报道.很多媒体的推特简介均表示将重大突发事件作为其推特发布的首要职能.  相似文献   

9.
最近听说了一个奇怪的故事,让人感到吃惊。每年的记者节期间,一些报社都会发一些福利。而有一家报社,也准备了一些节日慰问金发放。只不过,他们是按照不同的部门来制定发放标准的。比如,报纸编辑记者每人1000元,行政部门每人500元,经营部门每人500元,新媒体编辑500元。  相似文献   

10.
林晶 《新闻前哨》2022,(5):21-22
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展会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如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中博会、消博会等国家级展会几乎每一年或两年一届.湖北日报经济新闻中每年都会参加数场展会,做好展会报道,湖北日报从紧扣"湖北元素"、巧用融媒体让报道"活"起来、通过深度报道透视行业趋势等三个方面下功夫,让报道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以前,城市里总能见到这样一类游走匠人--他们背着一个简陋的木架街行巷现;架子上分格装着些尺寸不等,厚薄不同的玻璃.他们一边走一边招徕生意:"镶--窗户!……镶--镜框!……镶--相框!……" 他们被叫作"玻璃匠".有时,人们甚至直接这么叫他们:"哎,镶玻璃的!"他们一旦被叫住,就有点儿钱可挣了.或一角,或几角.一次能挣五角钱的活,那就是"大活"了.他们一个月遇不上几次大活的.  相似文献   

12.
王庆普 《档案天地》2014,(12):28-30
正有位叫雨果的名人曾经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过去的时光飞奔而过,但历史无论怎样的平缓舒展或跌宕起伏,都会留下些难以磨灭的印记,特别是那些曾经见证辉煌的历史实物,尤其值得我们珍视。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印着神秘字母的一块块老缸砖,让我们沿着它们铺就的道路,一步步走回那些久远的记忆……它们曾经代表着高品质、高格调,曾经在历史的时空里闪烁过耀眼的光芒,如今的它们虽已渐渐老  相似文献   

13.
编辑初审的错位现象与适度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初审,是指编辑人员对分管专业或学科的论文稿件进行初步审查和评价,以决定是退稿,还是送专家评审[1].可见,专业栏目编辑(以下简称"编辑")初审是把好学术论文质量关的第一道防线,非常重要[2].无论是忽视、弱化或取代编辑初审环节,还是编辑初审过度,都会使编辑初审的功能得不到科学有效地发挥.因此,笔者分析了期刊编辑界存在的四种编辑初审的错位现象,提出了贯彻落实"三审制",科学搞好编辑初审的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14.
书中的印记     
早年买书,十分金贵.每本书扉页上,认真写下购买地点和日期,盖上图章.有时还随手记录一二杂感,如"欣喜得之"、"时大雨"之类,留下当时的印记.这其实是许多爱书人的习惯.我还曾学鲁迅,把每月得到的书(买的和别人送的)列出账目,记入日记.但这些习惯,现在早已放弃了.  相似文献   

15.
电视媒体的特性,就是要求有现场,有其人,有其事,使观众直面生动的场景,这样才会具有其他媒体所没有的感染力、亲和力、冲击力.但同时,难免让采访对象直接面对千百万的电视观众,采访对象的言语、表情甚至一个动作,都会给观众留下或好或坏的印象,由此会出现对采访对象的"无意识"伤害.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面对面"观众,我十分关注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栏目.王志是一个智者,他有着智者的外表:睿智的眼睛直视人的心灵;从那厚厚的嘴唇里经常会进出让人措手不及的问题,有时甚至咄咄逼人;有时,他的面部流露出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哂笑,让观众在会意一笑中赞叹他的聪明.  相似文献   

17.
好品牌需要持续营销提到杂志,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出版周期较短,符合快速阅读的要求,无需精读,杂志的读者忠诚度较高(订阅),随机购买的可能性大,适合当下快节奏人们生活的需要.翻看时尚生活类杂志的人,大致都能发现它们的几个共同点:一定有一个可以寄回的读者评刊表,在本期公布上期获奖读者名单,并有丰厚奖品送上,每到年底各刊吸引订阅的方式也大同小异——订阅有超值回报;另外,随刊的赠品种类多到数不清,大家能想到的都能送,大大小小,各种形状的都有.有时也会让人产生“买椟还珠”之感,但不妨碍人家继续热卖,好比《贝太厨房》送酱油、鸡精,电影类杂志送DVD,软件类杂志送各类软件,游戏类杂志送点卡、游戏抢先试玩版等等.  相似文献   

18.
《意见》的颁布,解决了"让不让宗教做慈善"的问题,而宗教要做好慈善,还需要很多的制度配套几乎每年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都会提交与宗教慈善相关的提案。在2010年的提案中,他列出了宗教慈  相似文献   

19.
赵洛 《出版史料》2007,(1):119-120
清初查初白的行吟诗,让很多人着迷。有时一两句,也叫我吟诵不已。如“行人却在雨丝中”,几十年旅行出游时常吟起,北京少雨,春雨如油。下起来也只有几毫米如牛毛的细雨,我欲欣悦低迥不置!冒雨在雨中走走,让细雨和风飘拂,吸些湿润新鲜空气,觉得有情有味。陆游有句:“酒渴喜逢疏雨滴”。这疏雨、雨丝的字眼真个好。  相似文献   

20.
张志安  叶柳  施喆 《青年记者》2008,(10):39-41
[观点摘要] 我们很多时候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事情发生了,很多媒体都会去跟进,特别是电视在跟进后能起到放大作用,这个时候,我们至少能让更多的观众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