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陈秋萍 《东南传播》2022,(6):112-113
近年,随着“她经济”的崛起。以女性视角为主体的“她综艺”孕育而生,成为综艺市场突破的新方向。2021年各大平台推出内容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她综艺”节目超过20档。在竞争激烈的女性市场,“她综艺”需要深入挖掘女性题材,寻求“破圈”切口,体现多元化的女性价值,向社会全面展示新时代女性的风采。  相似文献   

2.
随着"她经济"的发展,女性在综艺市场上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女性综艺势头迅猛。虽然她综艺以女性为主要受众,但是在综艺节目中的女性形象还是没有摆脱男权社会下对女性的期待,女性的出场呈现定型化。在她综艺中当女性表达自由思想时,会产生话语介入的矛盾。一方面女性想颠覆以往男权社会男性对女性形象的期待,一方面又在迎合男性期待的女性形象,产生了一种矛盾的心理。在本文中,笔者以芒果tv的《我家那闺女》为例,来分析现在的她综艺中出现的同质化现象,并根据这种现象提出自己的些许见解。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聚焦女性为主的“她综艺”迅速席卷各大平台。“她综艺”爆红的背后,离不开节目优质且能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内容,但目前学界对“她综艺”的共情传播研究并不完善,因此本文从互动仪式链的视角出发,探讨“她综艺”的共情传播。  相似文献   

4.
张帅 《出版广角》2018,(4):76-78
在"慢综艺"节目走红的现实背景下,节奏因素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与研究.文章认为节奏是综艺节目的重要元素,有主观节奏和客观节奏之分,节奏决定了综艺节目的"快"与"慢".节奏从主体运动、画面剪辑、画面色彩、声音四个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与其他元素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一档综艺节目的呈现方式.优秀的"慢综艺"节目必定体现在对节奏的精准把控上.  相似文献   

5.
张萱 《出版广角》2018,(14):28-31
当前,中国民营书店营销模式已从"O2O"进入到"新零售"阶段,然而,这两种营销模式概念中存在的争议,已成为困扰民营书店理论创新的瓶颈.本文通过移植符号传播学中的"元传播"理论,尝试对两种营销模式进行跨学科解读,通过分析发现,"新零售"模式的核心是技术驱动力.这种高度强调"技术聚合"的模式特征,不仅是目前民营书店行业发展的动力,而且已成为行业的"元传播"范本,并由此发展出了"精准分类与有效转化""及时跟进与无缝配合"这两种具体的操作原则.  相似文献   

6.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传统综艺节目录、制、播遭到停摆,在疫情期间全民居家的背景下,传统综艺节目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打破了传统录制剪辑播出的制作流程,协同录制的"云综艺"不断发展,"云综艺"作为新媒体新技术支持下的综艺节目,打破了传统的节目制作模式,革新了固有的传播方式,本文以"云综艺"为主题,对其未来的发展策略进行简单的探析.  相似文献   

7.
罗幸  杜洋 《传媒》2018,(4):55-56
江苏综艺频道(以下简称"江苏综艺")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的下属专业电视频道之一.多年来,江苏综艺打造专业团队追踪娱乐潮流、满足客户定制服务,为观众推出了各种类型的综艺节目,打造出了《震撼一条龙》《一转成双》《缘来不晚》等品牌节目.作为频道的常青树,《震撼一条龙》可谓是江苏综艺"突围"的重要表现,节目通过栏目项目化、内容定制化,"流水线"生产、"民星化"互动,新技术抓热点、差异化塑造品牌的方式,为地面频道的"突围"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虞澍 《东南传播》2022,(9):137-140
2018年以来,情感观察类她综艺在国内大行其道,其涉及多种话题,包括恋爱、婚姻、亲子等。但随着该综艺类型同质化问题日益凸显,《半熟恋人》《再见爱人》等聚焦于“大龄系”情感观察类她综艺以其细分化独特优势收获无数关注。内容建构、叙事与解码建构、资本建构三方面是该类综艺中大龄女性形象的塑造的基本建构路径,其呈现出外在标准化、内在分裂化的女性形象,这种形象依然符合传统性别观念下女性形象的塑造,是男性“凝视”下的产物,是以资本为背后推手的标签化的女性规范式形象。  相似文献   

9.
据调查资料显示,70%的社会购买力掌握在女性手中,女性购车族已经悄然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汽车消费"她"时代已经悄然形成.如要掌控女性汽车消费市场,必先洞察时代女性的消费心理,把准女性的消费脉搏.本文以调查统计数据及相关资料为基础,从女性购车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出发,并从4P视角提出精准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0.
女性群体日益增长的消费产生了当下的"她"经济,为了吸引女性群体当今影视行业的生产中也在形象表达、影像叙事、主题表现等方面做出改进。本文选取郑晓龙电视剧为研究本体,结合"她"时代的时代背景,纵向对比分析,"她"形象在"她"时代的转变。力图探究郑晓龙思想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在"她"时代的深入背景下郑晓龙导演是如何做出转变的。  相似文献   

11.
李泽铭 《传媒》2021,(2):55-56,58
近年来,《中餐厅》《向往的生活》《青春旅舍》等"慢综艺"节目开始成为国内新兴主流综艺节目,赢得了广大受众的认可与喜爱.韩国作为"慢综艺"节目的开创者,不仅种类多样、内容丰富,而且原创性强、特色鲜明,发展劲头迅猛.反观国内,虽然近年来"慢综艺"节目迅速崛起,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原创度低、广告过多、类型单一等,严重制约了其发展.鉴于此,本文归纳总结了韩国"慢综艺"节目的特色,客观审视国内"慢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提出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惠慧 《传媒》2021,(18):53-55
"云综艺"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现的一种特别的节目形式.它是各大电视台在摄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为保证节目照常播出自行探索出的创新方式."云综艺"的优点在于形式新颖,内容和语态都比较生活化,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但也存在画质不高、内容单一和自说自话等不足.由于"云综艺"的局限性,虽然在疫情期间各大电视台纷纷播出"云综艺"节目,但其未来发展将主要作为综艺节目摄制的辅助性形式.  相似文献   

13.
变与谋,谋与动,必将成为2013年传播与营销的主题。我们看到2013年央视已经率先因变而谋,"谋"在以更为开放的心态,海纳百川。"动"在整合各大卫视的选秀资源,囊括各大名牌综艺栏目,合力打造央视综艺频道《我要上春晚》、《星光大道》的超级版;以及《新闻联播》标版组合广告、纪录频道的高水准的系列节目、独家年度大剧等优秀平台栏目。  相似文献   

14.
张乐 《新闻前哨》2022,(6):20-23
在"互联网+医疗"时代下,以"丁香医生"为代表的健康类媒体应运而生.本文以4C营销理论为基础,对"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与反思,总结出其在消费者策略上细分目标用户,产品精准营销;成本策略以双重模式结合,成本投资内容;便利性策略坚持聚合呈现信息,平衡商业性质;沟通策略依托社群运营,全方位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网络自制综艺以爆发式的增长速度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随着网络自制综艺的蓬勃发展,问题也随之而来,"泛娱乐化"现象日益加剧,威胁着大众和社会的生存状态.文章剖析了网络自制综艺传播中存在的媚俗、背离现实、感性和理性失衡等问题并提出重视内容生产、还原真实语境等相应对策,为网络自制综艺的理性回归提供一个良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普遍存在内容创新不足、审美导向存在误区、过度追求商业利益等问题。2018年引爆流量的《偶像练习生》也存在相应问题,但其在节目制作、粉丝权力强调、偶像人设等方面却呈现新的变化与创新。反思国内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的不足,吸收借鉴《偶像练习生》的成功之处,未来我国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应注重对练习生的培养,多渠道借助新媒体平台强化互动,精准定位受众抓住"她市场",并注重优秀文化传播和正向价值观传递,引导造星机制从"娱乐化"转向"励志化"。  相似文献   

17.
纵观目前国内电视综艺,喜剧类综艺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喜剧节目成为多个卫视的"台柱子",电视观众在整个2016年被喜剧类节目"狂轰滥炸".对喜剧快速的开发与无序的挖掘已导致喜剧出现"异化":创作主体异化为"表演机器",审美对象缺少喜剧精神,而审美主体产生欢笑疲劳、被喜剧淹没.这背后的原因是资本渗透入电视综艺,资本逻辑侵蚀了文艺逻辑.喜剧异化问题值得警惕,喜剧类综艺应该作何调整,是中国电视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机关公文文种的增删嬗变,必须遵循时代性、理事性、广域性和精准性原则.2012年《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在文种设置方面存在明显瑕疵:"适用对象"模棱两可,"适用范围"边界不清,"适用情形"交叉重叠,"规范功能"超越本意.基于此,本着整合、规范要求,提出机关公文文种未来的改革路向为:坚持多标合一,实现法规体系、管理的一元化;坚持适度扩充,推进文种类型、数量的多样化;坚持清晰表达,强化适用对象、范围的精准化;坚持规范管理,减少实践异化、衍变的自由化.  相似文献   

19.
直播是一种塑造出版品牌形象的有效方式.文章结合公关文化的情境、仪式、修辞三大特征,诠释直播浪潮下出版行业新动向.从情境分析层面看,出版与直播的有机融合,有助于构建具有亲民意蕴的文化空间;从仪式分析层面看,"直播+出版"营销模式创建的集体记忆,可以帮助出版社完成从受众情感培养向出版品牌树立的跃迁;从修辞分析层面看,出版行业跨界直播,能够促使受众对出版社形成情感归属与品牌认同.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媒介也快速进入传媒行业,并引起对"她形象"是什么、为什么的批判以及智媒与性别媒介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