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准确传达自己对“二战”前后人类生存状况的独特审美体验,在《局外人》中,加缪在叙事形式上作了诸多实验和调整。事件及场景设置的高度凝练性,贯穿小说始终的第一人称内聚焦型叙事,自由直接引语的大量应用以及叙述节奏的急缓有致,是《局外人》最为鲜明的四大叙事特征。在《局外人》上述四大叙事特征与小说荒诞主题表达之间存在某种深刻的内在关联,前者强化了荒诞主题的抒发,让深刻的哲理得以诗性化呈示。  相似文献   

2.
我的小书柜     
◆本期推荐一:《孤独散步者的遐思》(卢梭著,熊希伟译,华龄出版社出版)(卢梭著,熊希◆收藏指数:★★★★★内容简介《狐独散步者的遐思》是十九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的杰作。这本书是卢梭跟自己的心灵亲切交谈的产物,是对自己心灵的分析和解剖。它最真实地再现了处于最纯真状态中的卢梭形象———真诚,淳朴,爱自然。《孤独散步者的遐思》与《忏悔录》、《新爱洛绮斯》等作品一道构成了卢梭的作品风格:推崇感情,赞扬自我,热爱大自然。在这部书里,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被人生的灾难和孤独所压倒的卢梭,而是在自然里重新…  相似文献   

3.
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结构和方式、叙事视角、叙事话语和叙事伦理四个方面对奈保尔小说《米格尔街》的叙事艺术进行分析,表明除新颖的内容之外,别具特色的叙事手法使《米格尔街》更加真实地呈现了“被压抑历史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4.
《孤独之旅》是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运用叙事学分析《孤独之旅》的叙事特点,从心理批评视角解析少年“成长”主题的内涵,进而从教材视角分析课文的育人价值。通过三个层次的递进分析,发现《孤独之旅》再现了少年成长的真实困境,刻画了少年重建自我的心理发展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需关注这一价值,引导初中生自我审视并应对成长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琴 《语文知识》2010,(3):24-27
王安忆的近作《启蒙时代》是当代长篇小说“文革叙事”的一个独特范本。它以“成长叙事”切入对“文革”历史的想像与重构,通过书写“文革”背景下一代少年成长中的身体启蒙、生活启蒙和思想启蒙,进而对“革命”的异化、非理性作出了诗意的反思,张扬了一种回归理性与真实生活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6.
《同学》2006,(4)
文科: 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3.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使人痛苦的惩罚。”经济科: 1.什么是公众所能承受的真理? 2.“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 3.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出问题:舆论在了解了犯罪动机和作案具体情况后,即能遗忘错误。这种现象是否有悖伦理原则?理科: 1.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2.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 3.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卢梭说:“我们对同类的感情,更多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快乐。为共同  相似文献   

7.
加缪的小说《局外人》和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同是存在主义的作品,共同反映了世界的荒诞和人与世界的孤独无助。然而,由于受不同文化影响和作者视角、表达手法的各异。两部小说在叙事结构和精神向度上却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儿》所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引发了教育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由“自然人”(自由公民)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新社会是卢梭的政治思想。在《爱弥儿》中,卢梭用大量篇幅阐述了他的劳动教育思想。劳动教育无论对于自由公民的培养还是对于新社会的创建、存在及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爱弥儿》不仅仅是一部教育著作,更是卢梭启蒙哲学思想和民主政治理想在教育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新爱洛伊丝》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小说家卢梭的代表作。在18世纪启蒙主义作家中,卢梭是最富传奇和浪漫经历的一位。他1712年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自幼丧母,父亲对他管束甚少,任他个性自由发展。在父亲的指导下,卢梭从小读了很多书,其中对他影响最深的是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那些古代的历史人物,使他“形成了自由思  相似文献   

10.
刘国栋 《政治思想史》2013,(1):82-97,199
在《论不平等》中,卢梭设定了一个自然状态。原本相互隔绝的自然人因为外界环境所设置的种种障碍不得不互相合作。然后经历了两次革命,最终进入了社会状态。在整个人类自身条件的转变中,平等和不平等得以逐步显现。然而,卢梭的平等和不平等思想并没有因此结束。在《社会契约论》中,他重点论述了“公共”的概念,因此卢梭的平等和不平等思想才得以完整阐述。首先,卢梭从来就没有认为人类的自然状态是平等的,而是小心区分了生理不平等和协议不平等。其次,卢梭自然状态平等以及不平等的思想其实是一个铺垫,他据此可以评价社会状态下的一切不平等现象。最后,卢梭是一个共和主义者,这个基本立场决定了他平等和不平等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一古希腊唯心主义思想家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道道”(《古希腊罗马哲学》第164页);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则说:“随着科学与艺术的光芒在我们的天边升起,德行也就消失了”(《论科学与艺术》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7页)。长期以来,在谈到德育与智育、知识与道德的关系时,人们常常这样把苏格拉底与卢梭作为对立的双方加以评论,认为他们各自走向了一个错误的极端。然而,这确实是一场误会、苏格拉底在崇尚知识和道德的同时,也曾象卢梭那样极力贬低自然科学的地位,他甚至宣称:“我和物理学的探索是毫无缘份的。”(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第121页)如果我们查一查欧洲思想史就会知道,苏格拉底所谓“知识即道德”的  相似文献   

12.
基耶斯洛夫斯基是 2 0世纪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波兰导演之一 ,《三色》是其最后的代表作品。通过对《三色》的叙事分析 ,展示了这位关注人生际遇和人类命运前途的艺术家独特的电影叙事特征 ,即“局外人冷眼旁观”的叙事方式和纪实与表现想结合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3.
知青叙事中塑造了许多“他者”和“局外人”形象,尤以作家张承志和其作《黑骏马》中的主人公白音宝力格最为明显。通过文本细读法,从“自我书写的‘他者’——找寻存在的‘局外人’——‘他者’和‘局外人’的精神复归”的过程来分析张承志的经历和展示《黑骏马》中的白音宝力格的情感经历,研究知青叙事里的“他者”和“局外人”形象,对于重返知青叙事、理解张承志作品的生命意识和人性关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法国启蒙思想家当中,卢梭以最为激烈的言词抨击现存的专制统治,执着地追求人类的自由、平等、民主、共和,其目的是要摧毁旧的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起新的民族国家。本文即从近代民族主义这一视角来考察卢梭的这一思想,以求丰富和深化对卢梭思想的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外敌对势力都把人权作为一种政治口号和政治工具,为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政治目的服务。当前,弄清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实质,阐明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理论,对于深入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彻底揭露国际敌对势力的政治阴谋,是十分必要的。(一)人权概念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英国思想家洛克的《政府论》最早提出人权理论。他说:“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独立的。”(洛克《政府论》上,第59页)在洛克思想的影响下,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系统地提出了“天赋人权”学说。他认为,每个人都生而  相似文献   

16.
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无论在个人气质、创作态度及风格上,都对巴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巴金的回忆录《随想录》中得以详尽展现。 《忏悔录》向我们展示的是生活于18世纪的法国、出身贫民、崇尚自我、充满反封建精神、但又经历坎坷的一个真实的卢梭。该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毫无保留的自我剖白而被广大读者牢记。卢梭的名字连同他的《忏悔录》一度成为“真诚”、“讲真话”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7.
卢梭的民主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让·雅克·卢梭(1712年-1778年)是法国十八世纪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的政治思想比同时代的许多著名资产阶级思想家更激进。他高举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义,他的民主思想对法国十八世纪的社会思想及一七八九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本文想就卢梭的民主思想及其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期得到专家和读者的指正。一、卢梭的时代及其民主思想的形成卢梭生活在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从他发表第一篇论文《论科学与艺术》(1750年)的五十年代,到完成《忏悔录》(1767-1770年)的七十年代,正值法国封建专制主义日趋崩溃时期。从路易斯十四时代开始的“联即国家”“联即法律”的君主专制制,及壁垒森严的等级特权制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沉重的封建压榨使得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在当时法国总人口二千五百万人中,就有二十分之十九的人口  相似文献   

18.
《爱弥儿》又称《论教育》,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自然教育论者卢梭的代表著作。书中阐述了卢梭对爱弥儿的教育过程,体现了其自然教育思想。顺着作者的论述,在自然教育氛围中长大的爱弥儿应该是卢梭思想的结晶,但是  相似文献   

19.
林晶  王欢 《文教资料》2009,(5):30-31
王安忆是一位艺术感觉上佳的优秀小说家,其新作《启蒙时代》讲述的是文革时代的上海,在政治风暴的台风眼中,一群身处边缘、出身中产的失学城市少年的成长故事。本文从艺术视角出发,指出《启蒙时代》存在的叙事、语言的诟病。  相似文献   

20.
石其才  何圣俊 《教育》2012,(9):59-60
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教育思想家,西方教育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所著的《论教育》一书。这是一部半小说体、半论文体的著作。卢梭在这部书中提倡自然和自由教育。此书的问世,形成了此后影响世界的“自然教育”思潮,卢梭亦被认为“自然教育”思想的创始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