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现有招生就业模式的主要问题和服务型教育体系的内涵,从模式的理念、架构和机制策略等方面构建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试图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点,构建社会需求与招生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之间的内在关联体系,以招生促培养、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缩小社会需要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差距,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难点在于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还不够匹配,就业市场反馈高校招生培养的机制还不够灵敏。构建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四环联动”工作机制,提升高校内部治理效能,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实现“入”与“出”“供”与“需”“内”与“外”的协同,是当前高校应对高质量就业困境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1)构建适应软件行业的岗位需求和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模块化、层次化”的课程体系,满足软件专业学生就业多样化、多层次的就业需求。(2)分析和界定高职软件专业的就业范同、就业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目标,构建适应岗位需求的高职软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胜任一个岗位,适应一群岗位”的就业目标。  相似文献   

4.
当前,民办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推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基于"产教跨界发展、校企精准育人"视角,对标职业教育"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民办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跨界培养的"三双重"跨界对策与"六精准"跨界对接路径."三双重"跨界对策包括"双主体"跨界办学、"双场所"跨界培养、"双身份"跨界学习."六精准"跨界对接路径包括:招生招工精准对接,组建校企跨界育人的专班;教学生产精准对接,优化人才跨界培养的环境;课程岗位精准对接,体现人才跨界培养的标准;专业产业精准对接,把握人才跨界培养的方向;校企考核精准对接,确保人才跨界培养的成效;校企管理精准对接,打造校企跨界发展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产业需求对接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高校人才培养是否应与产业需求对接?笔者认为,产业需求作为决定高校人才供给及专业设置适度与否的“一只看不见的手”这一命题,现今仍有再次重申并取得更多社会共识的必要。从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人才供给与社会产业需求对接的视角及操作层面入手,是合理设置高校学科专业及解决大学生就业矛盾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招生工作与就业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中关键的而两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招生工作与就业工作看似两个不同的内容,但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互相影响.这两项工作都必须以满足社会、学校、学生的需求为中心点,构建满足社会需求、专业层次合理、人才培养多元化之间的内在关联体系,以招生促培养、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努力缩小社会需要层次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差距,提高学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7.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群)与职业人才规格,按“3,56”双体系校企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设置课程体系,建立并完善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机制,成功实现了“五个对接”,校企深度融合,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8.
学校与医院共同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各具特色、相互联系和衔接的教学手段与育人方式是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在实践中,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对接行业,为医教协同“双主体”人才共育搭建平台;对接需求优化专业结构,促进医教协同的共生发展;对接合作医院,推进医教协同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接职业岗位及岗位群,深化课程建设使之更加贴近职业岗位需求.同时,建立医教协同的工作机制,保障共育人才的畅通运行.  相似文献   

9.
张莹 《职业技术》2023,(9):67-72
“3+2”高本贯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衔接高本贯通教育和社会就业的关键,能够精准对接旅游产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术、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岗位要求,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以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分析该专业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3+2”高本贯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的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发展迅速,但是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尚有较大距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在人才市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实施准确的专业定位、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在分析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在工作过程分析基础上制定课程标准、设置实践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的零对接.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就业单位岗位需求,课程设置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从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方向、就业岗位、就业要求分析,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脱节。而课程设置存在价值引导、实用性、操作性不够,难度较大,理论性太强,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建议在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等几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2.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医学类的招生专业之一,但学生毕业后不能就职于医疗机构,主要就业岗位为社会上的美容行业。因此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调研学生就业岗位为突破口,分析主要就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人才培养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剧增,同时,企业却处于招工难,就业人才难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尴尬境地。有鉴于此,首先从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服务精准对接的现实意义分析入手,阐述了当前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就业服务存在着对接不及时、不匹配、不均衡、不到位的问题,提出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服务精准对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8,(19):187-188
普通本科院校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长效机制已成为普遍趋势,本文分析了招生、培养、就业三者关系,探究了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业难日益加剧;高校招生就业和人才培养各职能部门相对分离,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对此提出了对策建议,即机构、制度"双到位",完善招生、培养、就业长效联动机制,因校而异,建立各具特色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根据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的服务域,确定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立专业群“校企融合五对接”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一线五岗,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通过与企业的全方位对接,学校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学校为企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企业为培养学生提供资源和实践就业岗位,从而达到校企共同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涉及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等四个主体。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着招生的计划性与就业的市场性之间的矛盾,招生的政府行为与就业的个体行为之间的矛盾,高校专业设置的滞后性与社会需求的超前性之间的矛盾,大学生理论知识的丰富性与实践经验的匮乏性之间的矛盾,毕业生自认价值的提高与社会认可度相对降低之间的矛盾,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与对应职业岗位被占有之间的矛盾等。只有在这些深层矛盾的处理过程中,才能寻找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正确措施和出路。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作为高职院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采取多项措施,从专业建设、品牌效应、质量保障、宣传引导、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实现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发生了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职能日渐突出,但我国目前却出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协调的怪圈,一方面企业技术型瞰工型人才短缺,并成为制约中国某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各高校招生扩张,毕业生就业难。究其原因是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观念落后,仍然沿袭计划经济“重理论口陉实践”的模式,满足不了社会工作岗位的要求,因此,各高校应依据专业性质及时调整定位,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9.
陆荣 《巢湖学院学报》2007,9(4):132-135
高校毕业生数量年年攀升,历史教育长线专业面临着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为使“出口”通畅,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的目标,优化课堂理论教学,提升专业技能,切实担负起提升毕业生职业意识、职业技能的任务,让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形成的教学技能,与中学的教学岗位所需求的教学技能,实现“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20.
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建设高质量专业群的核心,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针对高职空中乘务专业传统课程体系设置存在与新技术发展不同步、与岗位群需求有差距以及实效性不理想等问题,重新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群、技能大赛赛项、“1+X”证书群的对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以及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