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节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节奏在电视纪录片中可以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内部节奏是外部节奏变化的根据,外部节奏则是内部节奏的进一步表现。在电视纪录片的叙事过程中,赋予电视纪录片内容及形式以节奏,可以提高电视纪录片的美学价值,对实现纪录片的可视性和有效收视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宇华 《视听界》2006,(1):93-95
中国电视纪录片脱胎于电影纪录片,发轫于中国电视开播之时,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但在电视艺领域内,这类体裁的应用较少且成就不大,究其原因,是人们在重视纪录片真实性的基础上,落入了盲目追求纯客观记录,反对任何艺术形式参与的自然主义的窠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电视纪录片不仅被人们重提,而且“炒”得近乎火热。应该说,这与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一系列电视纪录片在国际电视节上获奖、在观众中产生轰动效应时,创作者们理所当然地对这种电视形态产生兴趣。于是,人们开始注意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开始注意对电视纪录片创作的研究了。特别是对电视纪录片特性的认识和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电视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新闻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人类生活的表现。电视纪录片既是一种节目形态,又是一种创作形态。由此,它派生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附属内容。构成了以下基本…  相似文献   

4.
方韶毅 《青年记者》2006,(14):78-79
目前,中国电视节目市场主要有电视剧、电视栏目、电视纪录片三种产品。对于电视纪录片的概念,中国电视界素来把“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混为一谈,存在很大争议。本文所指的电视纪录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凡符合纪录片基本特性,即以非虚构、纪录手段制作的电视片都在本文探  相似文献   

5.
2006年7月,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开播。它是对20多年前《话说长江》创造40%收视奇迹的呼应和延续,似乎注定要在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笔认为,《再说长江》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运用了高端的电视技术和新鲜的电视素材,或展示了壮阔的时代背景和巨变的现实面貌,更重要的是巩固了一种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理念——“纪录片故事化”。它以人物为故事载体,通过画面语言与声音的表现,对纪录片的视听信息进行故事化表达。  相似文献   

6.
旅游电视纪录片是一种相对新兴的电视纪录片类型,其主要内容是记录旅游者在旅游途中的经历.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旅游类电视纪录片的代表性栏目——《行者》,探讨当下旅游类电视纪录片的特点,并分析旅游电视纪录片的如何体现出人文关怀,并探讨旅游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金震茅 《视听》2016,(1):25-27
电视纪录片批评主要是指通过对纪录片作品的解读,对电视纪录片主题及价值和画面艺术作出评价。本文对新时期电视纪录片批评的意义与表达方式进行了理性的思辨和阐释,目的在于引导受众科学地分析电视纪录片作品和相关的电视纪录片活动,以期取得良好的纪录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赫丛年 《记者摇篮》2005,(12):58-58
大家知道.目前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没有多少观众.很多纪录片栏目被挤到了“垃圾时段”,有的甚至被请出了主频道。而有意思的是.近些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在国外获奖的纪录片也越来越多.可收看中国纪录片的观众却越来越少。这种创作的繁荣与观众的萎缩,不能不让人反思一下中国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9.
电视纪录片在目前电视银屏上,已呈兴旺、繁荣之势。创作们以一种审美的视角和理性的目光观察生活,许多具有思维品格和审美价值的纪录片不断推出。如《英与白》、《舟舟的世界》、《幼儿园》等。这些精品不仅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好评,而且,有的已经走向世界,赢得了崇高荣誉,引起了巨大反响。这表明我国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水准日臻提升并走向成熟。社会的新变革、化的新格局,决定了当前电视化的审美趋势,而最能体现电视纪实美学思想的是电视纪录片。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以真实自然、贴近生活、没有说教的纪实手法,使观众在观赏当中感到一种主观诠释客观,朴素反映本质的美即纪实美,这种纪实美是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画面可谓是纪录片的灵魂,一幅幅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瑰丽图景,才是纪录片最终的追求,十二集高清电视纪录片《故宫》,是第一部全部采用高清特色电视技术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纪录片《故宫》播出以后,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与高度评价,《故宫》的特色是以全新的电视创作理念、上乘的电视画质和声音效果等,为广大观众讲述了故宫的历史故事,充分显示了当今中国高清电视的制作水平,被称为中国电视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之  相似文献   

11.
电视纪录片配音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视纪录片配音是将已有的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现形式,所以对于配音员的要求是绝不仅限于单纯的发音规范的。本文从电视纪录片配音的作用、创作原则,结合自身实践对电视纪录片的配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江泓 《声屏世界》2004,(8):24-25
我国电视近20多年来迅猛发展,各种娱乐节目层出不穷,节目发展与世界基本同步,但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电视纪录片的现状决定了中国电视纪录片人必须奋起直追,有必要从电影,尤其是从迅猛发展的世界纪录片中吸取营养,以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李魏 《记者摇篮》2005,(4):33-33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几十年代初时纪录片的叫法儿是“电视专题片”.我们所接触到的作品已经形成基本的创作模式.用简单的公式可以表述为:画面 解说 音乐.当时的纪录片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它一直是电视工作者创作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电视专题片又叫电视纪录片或电视艺术纪录片,它是一种很能体现电视特点的节目。是当今荧屏中的主要节目形态之一。对于什么是专题片,目前的看法并不十分统一,但可以认为专题片有三个基本特点:纪实性、参与性和艺术性。纪实性是指节目内容应是真人、真事,不可虚构、杜撰;参与性就是在叙说真人、真事的同时,还常表现出作者的感受和思考,或者直接表现出作者对有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艺术性则是为了节目的纪实性、参与性,常常使用多种电视艺术手法,从而体现专题片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赵娟 《视听纵横》2010,(3):119-119
任何电视作品的形成都离不开电视编辑的理解和创作,而纪录片编辑显得尤为重要。纪录片编辑的过程,就是整理的过程。纪录片在前期拍摄的时候经常是模糊的,而在编辑台上才能理出头绪。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审美意识的提高,电视纪录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技巧是培养人们审美意识和认同感的关键,因此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人应该做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工作,以提高纪录片的制作质量。本文先后阐述了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技巧和拍摄技巧。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电视纪录片从诞生之日起就似乎总是与普通人题材联系在一起。普通人题材既赋予了我国电视纪录片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普通人群也正是依托电视纪录片才开始走上屏幕的。大量凡人小事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某些既有的电视观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纪录片对电视的平民化发展的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8.
电视纪录片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录片是一种纪实功用很强的电视体裁。它以其独特的原生态的纪实形式,使观众得以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社会。纪录片的人精神,是创作对所关注和反映的群体予以化、精神上的思考和反省。  相似文献   

19.
色彩是电影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但对于及时性影像创作的电视纪录片来说,色彩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色彩增加了电视纪录片的视觉美感,赋予电视纪录片更多象征性内涵,同时对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和节奏起了整体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视活动传播指的是电视媒体根据需要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借以传播自己需要影响大众的内容。相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电视纪录片、电视广告等传统电视传播形式,电视活动传播推出的是一个全新的内容载体,即“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