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刘良华 《中学教育》2007,(11):17-19
我们有理由祈祷:让可爱的孩子们远离那些"伟大"的班主任!今天提交的"三条建议"(或"三条经验")是:第一,敢于承认"班主任"是一个"领导者"而不只是"执行者"。第二,敢于承认"班主任"是一个"学术领袖"而不是"活动家"。第三,敢于承认"班主任"是一个有人性的、常态的"正常人"而不是一个工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以"写"为中心的深度学习是促成目标达成的有效路径,它指的是在学习活动的设计过程中,突出"写"的活动设计.从"写"的内容讲,"写"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句群,也可以是一个微型写作任务,等等.从"写"的活动组织形成讲,"写"可以是自主学习的圈点勾画,可以是小组合...  相似文献   

3.
数学练习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学生练习的过程是一个促进学习内容"理解—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巩固—掌握"的过程,还是一个"拓展—应用"的过程。设计层  相似文献   

4.
邱磊  傅国涌 《教师》2013,(10):5-7
教育是什么?在今天一般中国人眼中,其实"教育"只被理解成一个字:只有"教",没有"育"。"育"是什么?我们可以联想到孕育、哺育、养育……都跟生命有关。如果我们把这个"育"当成"教育"的重心,就可以想到"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结果,"教育"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就像一棵树,从一粒种子到参天大树,这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如果你只看到结果,那不是教育。所以,当我们理解"教育"这个词的时候,只把重心放在前面那个字,那就是注重结果的教育;而事实上,教育是一个开放的过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要求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交流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怎样实现以上目标、激活语文课堂?首先需要创设自主的教学模式,其次是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另外是有趣的作业形式。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法治建设是一个前进的历史必然性运动,它是一个从机械模仿,制度移植到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系的过程,是一个从"人治"到"法治",从"工具型"法治到"体制型"法治逐步转变的过程,是一个随着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不断成熟而走向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嗨,大家好!我是数字"0",同学们在数学里,处处都会遇到我。下面我就作一个自我介绍吧。我是第一个阿拉伯数字。在记数法中,当一个数的某些数位上一个计算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些数位上用我来表示,我起着占位的作用。例如:"五千零八"记作"5008"。我是一个整数,而且是一个偶数。在学习"倍数与因数"时,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  相似文献   

8.
离心率是圆锥曲线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描述曲线"扁平程度"或"张口大小"的一个重要数据,它常与"定义"、"焦点三角形"、"方程"、"不等式"等联系在一起,因此求离心率及其取值范围,综合性强,所用方法灵活,是解析几何复习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9.
<正>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翻译,凡是原文中有"所以"、"之所以"的,相应的译文中都不能出现"所以"、"之所以"。文言文中的"所以"是古汉语"所"字结构的一个表现形式,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而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是一个关联词。文言文中,结构助词"所"可以和它后面的名词或者动词或者形容词以及介词结构一起构成一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  相似文献   

10.
<正>[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图书馆,一个是运动场。(2)培养"两种功夫":一个是本分,一个是本事。(3)乐于吃"两样东西":一个是吃亏,一个是吃苦。(4)插上"两个翅膀":一个叫理想,一个叫毅力。  相似文献   

11.
每一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的职业追求.初为人师时,我一直以"一个好教师胜过万卷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做一个"好教师"是我的追求.但长期以来,什么样的教师是一个好教师似乎一直是觉得模糊的,当我见到"智慧型教师"这个名称时,我对好教师的理解忽然清晰起来:一个好教师就应该是一个智慧型教师.  相似文献   

12.
"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对教育本质的坚守、儿童认识的求索及对"每一个"的关照的接力,其核心的追求便是"每一个儿童的成长"。精彩纷呈的表象对于"每一个儿童"而言,好比是植物的花朵,固然十分重要,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它的根,小学教育从事的是根的事业,即学生内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补白"是文本解读的一个独特视野,是文本解读的一个永不枯竭的源泉."补白"式文本解读会给学生打开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从而建构学生各自"五彩"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塑造了各式各类的"英雄"形象,其中,陆小艺可谓别具一格,尤为"耀眼":她是一个相当另类的"女权主义者"——"权"的彻悟者、极端崇拜者、狂热追求者和"权"令智昏者;她是一个另类的"女权主义者",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另类女性形象中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15.
"掉"是一个词义丰富而且用法比较复杂的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掉"是一个重点词,也是一个难点词。因此,关于"掉"的对日韩学生教学和研究都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要我们语文老师在观念上明白"语文,姓语名文",在行动上尽力激发学生兴趣,让其开"悟",引导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对话,就一定能事半功倍,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谈了让学生早日"开悟"的几个方法:一是紧扣一个"读"字,以"读"开悟;二是紧扣一个"诵"字,以"诵""开悟";三是紧扣一个"说"字,以"说""开悟";四是紧扣一个"练"字,以"练""开悟"。  相似文献   

17.
"行者"是一个词汇,"行者"是一个概念;"行者"是一个群体,"行者"更是一种思想和精神!《教师博览·行者文丛》是一套图书,《教师博览·行者文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课改的大潮,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校长角色在发生着改变:从传统型校长向学者型校长转变.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笔者认为学者型校长,应把握好"四个字",坚持一个"教"字,抓紧一个"学"字,注重一个"研"字,体现一个"新"字.  相似文献   

19.
佐伊·格雷斯顿是一个拥有两个大脑的女孩:一个是人脑,另一个是拥有自我意识的精确的数字拷贝。佐伊死后,科学家将"数字大脑"移植到人形机器人身上,虽然"肉身"不再是过去的格雷斯顿,但却将她从"坟墓"中拯救了出来,"起死回生"。这样的场景会成为现实吗?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大学生价值观建设的基本要求.大学生不会"做人"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是长期以来推行应试教育、重智轻德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结果."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做人"与"做事"是统一的;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会"做人",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