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岁时分     
如今,咱老百姓是越来越懂得享受生活,大家过完圣诞迎新年,过完元旦等春节,楞是把电影市场概念里的“贺岁档期”抻得老长老长,而且商机无限。今年尤其如此,撇开几部小制作不算,号称“贺岁大片”的华语电影一口气就推出了五部,把全国各地的影院老板乐得眉开眼笑:“等了中国电影一百年,可算赶上个丰收好年成了。”是呀,说如梦方醒也好,道厚积薄发也对,自从放水好莱坞之后,我们确实从没有如此扬眉吐气地以绝对优势占领过自己的电影市场。通观《无极》《千里走单骑》《如果·爱》《情癫大圣》《霍元甲》这五部电影,不管艺术上各自存在什么样的瑕…  相似文献   

2.
从镍币影院、电影宫殿到多厅影院,美国电影院发展历程折射出影像消费空间对影视艺术的深刻影响。镍币影院的出现,将一种专属于电影院的"空间感"带给了身处其中的观众,成为体验影像世界必不可少的中介;在电影宫殿的奢华空间中,电影艺术逐渐摆脱"低俗"的形象,向戏剧、歌剧等高雅艺术形式看齐;与超市融为一体的多厅影院,则与消费时代电影观众多元化的趋势相适应,电影成为选择性更强的消费品。美国电影院的发展史,既是一部影像消费空间结构不断转换的历史,更是一部"观看"和"观看者"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声屏世界》2009,(2):67-67
2008年电影产量406部,电影市场年票房总额突破43亿元,综合效益突破80亿元,全国城市影院超过4000块银幕,39部影片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得72个奖项——这是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在京公布的2008年电影市场数据。2008年电影创作生产形势活跃。  相似文献   

4.
建国前夕美国影片约占中国电影市场份额的90%。新中国成立之际为了缓解电影市场的供需矛盾、减少失业人群、稳定社会秩序,人民政府暂允各大影院放映一些影片内容不违反《共同纲领》和政府法令的西方电影。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国观众增强了对美国的仇视、鄙视和蔑视,纷纷远离和摒弃美国影片。随着国产新片的超额出产、苏联及东欧电影的大量译制引进和发行放映部门的努力,到1951年初美国影片绝迹于中国电影市场。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12,(4):56
虽然全国电影票房年年攀升,但单影院票房不升反降,一些票房收入排名靠前的老牌影院去年票房下滑幅度不小。业内人士预测,在地产投资的影院热"热"了几年后,今年起,国内影院投资将逐步趋冷,电影市场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有个"好莱坞",印度有个"宝莱坞"。殊不知,在遥远的西非,还有一个辉煌的电影王国"瑙莱坞"。与拍一部片子动辄投资上亿美元的好莱坞不同,瑙莱坞的电影成本非常低廉,常常两三万美元就能搞定,而且不通过影院就能赚取100%以上的利润,这让各国的电影投资商惊奇不已。更绝的是,在2010年第82届奥斯卡奖角逐中,他们用极简陋的设备拍摄的《普鲁登丝的音乐》,摘得最佳纪录短片桂冠,科幻电影《第九区》一举夺得最佳影片等4项大奖。中国投资人孙广田在这个神秘王国的淘金经历,令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7.
张辉  夏丹  马丽丽 《现代传播》2015,37(2):154-155
基于利益角度细分市场的研究方法已经在一些调查研究中得到运用,而以消费者利益影响因素作为电影细分变量的研究尚未出现。本文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如下三方面问题:电影市场消费者影院观影行为的利益影响因素分析;电影市场消费者影院观影决策中利益取向分析;基于利益因子的电影市场细分研究。一、研究方法(一)利益细分方法1.利益细分方法利益细分方法是建立在因果关系变量基础上的一种市场细  相似文献   

8.
正谈论中国电影时,永远无法只谈电影本身。2013年12月8日,中国电影年票房正式突破200亿大关,从100亿到200亿,仅仅用了3年时间。"2013广电蓝皮书"中显示:2012年,中国内地已经超越日本,成为紧随北美(美国和加拿大)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于是,合拍片继续升温,好莱坞进口片纷纷来华宣传。一批电影企业老板跻身富豪,公司并购成为潮流,电影公司正朝文化集团发展……这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大发展时代。  相似文献   

9.
王武 《新闻传播》2013,(12):174-175
长期以来,理论界虽然承认了电影的商品属性,却没有深究"电影是什么样的商品"。本文从电影的商品属性出发,通过对商品(消费品)分类研究,证明了电影的快消品属性;并在此基础上,为中国电影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及城镇化双重历史背景下的中国电影产业提出了两个发展策略:影院为王、价格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电影产业逐渐从大众文化娱乐消费的单一国内文化消费品转变成电影产业链式、商业化的商品,成为中国市场化经济体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在这一转变中电影营销的模式以及方法悄然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那么从前电影人只要潜心创作拍一部"叫座"的好口碑电影就可以交上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卷;而今天,电影人们必须有让观众在琳琅满目、有众多不同风格类型的中国电影市场里眼前一亮的本领。因此营销——这个经济学词汇,在当下整个电影的运作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一部质量优的好电影"叫座"。然而在这个电影的营销过程中对中国电影人的考验不  相似文献   

11.
这种靠“大片”来支撑国产影片票房的畸型倾斜,几乎使中国电影这座本来就不高的塔倒塌2006年,中国内地共拍了电影330部,其中用胶片拍摄的220部,还有110部是用高清拍摄的;能进入影院放映的影片约150~160部左右。2006年中国电影票房估计约为26亿元。不过,尚未计算出来国产片占了这26亿的多少,外国电影又占了多少?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媒科技》2011,(7):63-63
流动放映系统主要面对农村地区和社区,而数字电影中档系统主要面对中小城市的专业影院。在1.3K数字影院系统出现之前,中国电影市场分为高端市场和农村市场。高端市场放映系统采用与DCI接轨的2K放映系统,主要在大城市专业影院放映国产影片和进口影片,吸引着"高端"电影爱好者。农村流动放映系统采用自有格式,主要放映农村公益影片,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13.
成立于1928年的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几乎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影院之一。这个昔日的"远东第一影院"不仅目睹了近八十年来中国电影的兴衰流转,更是中国电影发展历程的活样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数据剖析了中美电影市场在金融危机初期的表现,得出2008年美国电影市场的波动和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都不能简单归因于"口红效应",金融危机对中、美两国电影市场的冲击程度需要继续观察,最后提出一些应对之策供电影市场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吴倩 《报林求索》2012,(8):74-79
<正>中国电影票房已经突破百亿元,但是国产片在整个电影市场所占的份额,却越来越小。今年中国又扩大了进口美国电影的份额,国产片"小舢板"拿什么和国际大片抗争?一个狐妖,一位将军,一位公主。故事则是纠葛中的前世今生。走进影院的人,也许是为了看陈坤、周迅,或者是为了看结婚后息影两年复出的赵薇,有人是为了看杨幂,有人为了看冯绍峰,上些年纪的,则大部分是费翔的歌迷。豆瓣上,乌泱泱3万多条影评。赞的给打五颗星,说"感觉不错,没有辜负我先睹为快的期待,演员很过硬。"批评的只打一颗星,认为此片"秒杀《无极》,比肩《战国》,东方魔幻就是一盘乱炖。"  相似文献   

16.
邱源子 《传媒》2015,(15):37-39
自1993年中国电影实施行业机制改革以来,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已从当年的28亿元直线上涨为296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2014年中国国产影片618部,全国新增影院1015家,观影人次达8.3亿,猛增的电影体量俨然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优质资产,但同时也凸显出类型化与唯票房论的畸形现象,导致生产、发行、放映整个传播链条的浮躁心态,不仅种下同质化严重、艺术氛围式微的苦果,也阻碍了小众电影的发展通道.事物均有两面性,电影细分的市场需求没有得到充分实现,但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有产生潜力作用的可能,因而存在价值空间.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在继续壮大.但国产片所占份额却在明显萎缩。业内人士透露,上半年上映的80余部国产影片中,除了5%左右基本保本以外.其他影片全部亏损,没有一部实现盈利。影片质量不高导致的必看性缺乏,是造成国产片市场占有率下滑的主要原因。对此,一些业内人士建议。影院排片比例的失衡不能再单纯依赖市场自身来协调.  相似文献   

18.
作为电影产业发展的后备军,小制作电影市场的繁荣与否关系到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未来.2007年至今的小制作电影市场显示,它并没能持续<疯狂的石头>和<三峡好人>在上一阶段带来的辉煌业绩.这一持续低迷的现象表明:资金短缺、市场发行、青年导演自身转型难的问题,目前仍是中国小制作电影发展无法突破的瓶颈.  相似文献   

19.
如今"小妞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得到不少年轻观众的喜爱,这一类型电影的制作也呈现出凶猛的态势。本文以受到关注的《撒娇女人最好命》和《我的早更女友》两部浪漫爱情喜剧为例,探究"小妞电影"畅销的原因以及这一类型电影以后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0.
后《阿凡达》时代,票房均突破12亿的《泰囧》《西游降魔篇》让一度沉寂的中国电影市场如同炸开了花。加上之前以8亿多票房收官的成龙《十二生肖》,重拾了中国影迷对中国电影市场的信心。然而,当国内呼声最高的《泰囧》在北美遭遇"滑铁卢"之后,人们才发现,国产电影进军国际市场的艰难。本文结合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从电影传播过程中的各要素出发,逐一发现问题并给出解决办法,以期给中国电影海外传播事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