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开     
我的父亲是个农民,常沾着泥土的裤子和那刮不干净的胡子都显示了他是一个平凡的粗人。我有时也幻想着自己的父亲是个有钱的人,这样子我就可以毫无顾忌、大手大脚地享受我的生活。然而,当我今天又从父亲手中接过生活费时,我看见父亲是那么的真实,心里不由得好难过,这时的我好想把书读好。我知道手中的每一分钱都是父亲用汗水换来的,我看见了他强健的经受了生活中风吹雨打的身板,看见了他有力的像树皮似的手掌。我低下了头,我看见的是如此真实的、可以触摸到的、我的站着的父亲。[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照片     
他说:"一个人喜欢什么,他就可以用什么来赚钱吃饭,就可以在这上面获得成就。什么也没有兴趣的力量大。"偶翻旧照,又看见了许久不敢去看的父亲的照片。我只有两张父亲的照片,但这两张却代表了父亲一生中的两个重要阶段。一张是他坐在他工厂的大办公桌前,身穿一套蓝色的工作服,手中拿着一枝钢笔,微抬着头,一双乐观而又慈爱的眼睛,透过圆形黑边的轻度  相似文献   

3.
馒头里的爱     
原野 《家长》2004,(Z1)
父母离婚后,父亲又结婚了,只是仍然一个人住在重庆,很孤独,很落魄。他常来看我和弟弟。那时我上小学,看到母亲不愿理父亲,我于是也有意疏远父亲,不喊他“爸”,不跟他接触,偶尔喊声“爸”,也会东张西望,声若蚊子叫,生怕被母亲听见。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着我,母亲恨父亲,所以我觉得我也该恨父亲。一个夏天的晚上,天热得连星星都淌着汗,我和外公、外婆、母亲坐在院门外乘凉。我坐在小板凳上懒懒地靠着外婆———没有作业的负担,不知人世的沧桑,未尝生活的艰辛,10岁的我在那个夏天的晚上无忧无虑地乘着凉。“儿子!”是父亲的声音。当我看见父亲推…  相似文献   

4.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这首童谣一直伴随着我,但我觉得父亲对我的爱也是同样伟大的,他对我的爱也不次于母亲对我的爱。我的父亲已是年满四十岁的人了,由于生活的艰辛,父亲的头发变成了灰白色,手里的茧子也非常多,整个人看上去苍老了许多。自出生以来,父亲就对我非常疼爱,凡事都偏向我,也许是因为我是家  相似文献   

5.
父辈     
父亲这一代人大概是新中国最苦的一代了:长身体时遇到自然灾害;求学时上山下乡;子女深造时,又正好赶上大学自费……可每当我看见父亲,他的眼睛依然闪亮,他的腰杆依然挺直,他的话语依然是那么的幽默,显得沉稳、踏实、自信。是的,我崇拜我的父亲。当我躲在雨被下,耳贴着父亲的胸口,听“哗哗”的风雨声和父亲“砰砰”的心跳时,我崇拜他;当我看见生活条件有一定改善时,父亲却依然教导我们要勤俭节约时,我崇拜他;当我已步入青春的门槛,看见年过四十的父亲,还在孜孜不倦地攻读技术书籍时,我崇拜他。父辈实在是不容易的。他们能…  相似文献   

6.
作文时,老师经常要求我们,写人叙事一定要写出生活气息,写出真切传神的生活场景或片段,越是生活化的东西越有感染力。那么,什么样的片段才是最真切最传神的片段呢?怎样才能写出真切传神的片段呢?一、抓住特殊情境下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写,传达出人物在特殊情境下的真实情感。那天晚上,父亲很晚才回来,带着浓浓的酒气,我知道父亲又在公司陪客人喝酒时喝醉了。父亲看见站在家门口的母亲和我,竟然笑着说:“你们是谁,怎么站在我家门口?”说着把母亲和我往外推。毕竟是醉了的人,母亲和我把他扶到床上,父亲嘟嘟囔囔地躺下了。正当我和母亲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眼泪     
张玮 《师道》2006,(2):60-60
从小到大,我看见过父亲两度落泪。父亲在我心中是个绝对威严的人,他长得不高,有着似乎永远微皱着的眉和紧抿的嘴。其实在我成长的这二十多年,我和父亲并未真正意义上的亲昵过。他是一家之主,挑起家庭的经济重担,平常对儿女的照顾几乎都留给了母亲。父亲极少插手管我们,而他只要开口对我说话,大半都是训斥。小时候听同学说在家怎样和他们的父亲打闹,甚至挽着手逛街,心中甚是羡慕。也曾偷偷幻想过,但总是想象不出如果真那样,该在父亲的脸上摆个怎样的表情。所以我会尽量努力学习,因为只有在拿着第一名的成绩单回家时,我才能看到父亲脸上难得的…  相似文献   

8.
父亲     
父亲勤劳俭朴,母亲温柔善良,能够生活在他们的身边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父亲是村里远近闻名的泥水匠,从小到大,我自然忘不了他手中细腻的活儿和他紧握的那把泥刀,就是这把泥刀,支撑着全家人的生计,支撑着这个家,支撑着我的学业,几十年来  相似文献   

9.
农民父亲     
我已经写过但我还将继续写为父亲熄灭的烟火能够重新点燃我不能放下手中的笔直到播下的种子在秋天开花 结果我在稻田地里 收集父亲遗留的汗珠一旦捧在手中比黄金更珍贵比花朵更美丽我看见父亲消瘦的身影在季节的边缘游荡在泥土的深处吆喝啃苗的牛犊栖落的岁月里汗水 日出月落 长锈的锄头都已唤不醒父亲的沉默沉默的生活也只能用父亲的黑脊梁承担直到秋天农民父亲@张娟$湖南南县第六中学  相似文献   

10.
自从我呱呱坠地起,有一个名字走进了我的生命,有一个人就开始陪伴我的一生,他就是父亲。自从我的思维开始运转,开始有记忆时,他就出现在了我的身边,也许更早,也许就在那一刻,这都不是我要关心的。父亲常常逗我开心,教我学习,教我怎样做人……我纳闷,因为他对我太好了,我问他,总是笑,似乎笑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他从来都不生气,以至于我认为父亲天生不会生气,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此他的笑出现在我的视野中,我的梦境中。渐渐地,我懂得了这是人世间一种最伟大的爱——父爱。只要父亲看见我,他就笑得很灿烂,笑声里,他为我创造了温暖的家。在…  相似文献   

11.
一哥:人们都说父爱伟大,可我的父亲一点都不伟大。他的脾气非常坏,经常为一点小事就生气,还总拿我当出气筒。虽然他并不动手打我,但是他每天都要求我练五个小时钢琴。我不想弹琴,他就没完没了地训斥我,我现在看见他就害怕。我们班的体育老师姓施,他可好了,好像慈爱的父亲一样,我和同学们都特别喜欢他。他很会搞笑,也很爱笑。我很羡慕施老师的女儿,她有这么好的爸爸。为什么我的爸爸不能像施老师那样好!一哥,我又要去练琴了。你能和我爸爸说说别再让他折磨我了好吗?陈佳怡  相似文献   

12.
那一座山     
幼时的我总是被父亲抱起,放在他的肩头,小小的我可以看到更高更远的世界。童年的我总是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父亲宽阔的背为我挡住了烈日,挡住了风雨。少年的我由父亲牵引着,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现在的我,无法坐在父亲的肩头,也不再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甚至很少牵起父亲的手,但我看见了父亲的白发,看见了岁月在父亲身上留下的痕迹。于是我猛然间醒悟:父  相似文献   

13.
在我家附近的坚尼路上,或曼哈顿任何人多的热闹街头,你一眼就可以看见他了。这个他是位"老千",或黑人或白人或拉丁人,就站在街边人行道上一个架起来有半个人高的空纸箱摊子后面,手中在洗、换、摆三张纸牌,等着笨蛋来下注。而我告诉你,笨蛋可真不少,一分钟一个……  相似文献   

14.
《今日中学生》2007,(1):61-62
我的女儿迷上了超女,追着去看她们的演出,把家里的钱偷偷拿去发短信,追着当超女的粉丝,在镜子面前学着超女的样子唱歌.我骂过、制止过,但是无济于事,虽然屋子里没有了女儿的歌声,她的眼睛里却多了忧郁.直到我看见了漫画家蔡志忠小时候和他父亲的两个故事,我才明白应该怎样做一个好父亲.  相似文献   

15.
老家的邻居李大爷有5个儿子。李大爷为此终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心里总是在想,凭着自己这把老骨头,怎么让儿子们生活得好呢!我父亲常常劝解他:“船到桥头自然直,日子总会好起来的。看着5个儿子健康成长,你应该快乐才是呀!”但李大爷仍然对未来充满着烦恼,日复一日地煎熬着。恢复高考后,他的几个儿子相继考上了大学,毕业后都分配在城里工作。李大爷几十年的烦恼终于可以被快乐取代了,他却一病不起。弥留之际,李大爷握着我父亲的手,说出了他终生最大的遗憾,那就是:“一天也没有快乐过……”  相似文献   

16.
秦岭的南边有棣花,秦岭的北边是西安,路在秦岭上约300里。世上的大虫是老虎,长虫是蛇,人实在是走虫。几十年里,我在棣花和西安生活着,也写作着,这条路就反复往返。父亲告诉过我,他十多岁去西安求学,是步行的,得走七天,一路上随处都能看见破烂的草鞋。他原以为三伏天了,石头烫得要咬手,后来才知道三九  相似文献   

17.
父亲是新英格兰一个小镇的补鞋匠,在镇上开了家小店,当时的我还是一个小孩童。父亲有一个朋友,他叫布郎宁,大伙称他为棕衣人。他是个游手好闲又令人厌烦的家伙,总是向父亲借钱。一天傍晚,我们准备打烊。棕衣人向我们走来,推开了门。他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潮湿的破夹克散发着落水狗的气味。我立即背过身去,他却径直走向父亲。“这几天我的手头有点紧,你看能不能借几个子儿给我买吃的?”布朗宁用低沉的声音说道。父亲放下了手中的工具,走到我的柜台边。“对不起,宝贝。”父亲对我说。他打开钱匣子,拿出了两张一元的票子,将他们递给了棕衣人…  相似文献   

18.
心愿     
我已卷起铺盖回家三天了。打进门的那时开始 ,父亲就压根儿没理过我。我讷闷着 :我是看到父亲闲置在家 ,想着光靠母亲一人挣工分很难养活全家七口才弃学回来帮着抢工分的呀。父亲成天除了干家务便是沉默不语。一次收工回家 ,我竟看见他双手合十饱含泪花在神龛下念念有词地祈祷着什么。我又想不通了 ,父亲是个共产党员 ,是个无神论者 ,如今怎么拜起神来了 ?终于 ,一天夜里我记完工分回来 ,他把我叫到神龛前 ,说了一段他的故事 :父亲的文化是在战火中淘来的。一次战斗的间隙 ,他用自己仅有的文化正在给几乎全是文盲的战士们上课 ,突然遭到敌机…  相似文献   

19.
刘卫 《家教指南》2003,(12):52-52
我父亲是个轻易许诺的人,但在我的记忆里他几乎没有一次实现过他的诺言。记得有一次,大概是在我6岁左右,我和邻居三在刻木枪,父亲过来逗我们。父亲在镇政府工作,是村里见过世面的人。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父亲跟我们说起有一种像收音机的玩艺,能看见人在那里面动呢(现在想来应该是电视机)!父亲说着还用手比划着它的大小。一个小孩子的内心太容易满足了。父亲这么一说一比,我们早被勾了魂去,那双眼睛睁得大大的。不知父亲是否当时觉得好玩,很认真地说过几天到县城去买一部给我们过过瘾,那语气很轻松的样子。那时我是多么高兴和得意啊!童年是最…  相似文献   

20.
父爱     
小时候,我并没有体会到父亲的好。那时候,我家年年不是借钱就是赊粮。我把家境贫寒、生活窘困归咎于父亲的无能。而我更看不起父亲的,是他的懦弱。老家地处赣东丘陵山区,民风慓悍,相骂打架的事几乎天天都有。父亲却似乎特别怕见这种场面,别说打一场架,就是和邻居家吵吵嘴他都不敢。明明自己有理,只要对方嗓门一大,父亲就不再争辩,咧个嘴憨憨地笑着。随着年岁渐长,我开始读懂并认同父亲。父亲总是默默劳作,独自背负生活的重担,从不怨天尤人。也许这个世界太张扬,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