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赏玩区     
《当代体育》2008,(5):107-108
执着的心——致穆大叔 ;科比;无兄弟 不篮球;我与我的偶像;1号Rocket Man;绝美的太阳;崛起的日耳曼精神  相似文献   

2.
新偶像时代     
当巴乔和巴蒂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当超级偶像贝克汉姆也显得有些人老珠黄,选择一个新的偶像既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必然。足球场永远不缺少新鲜的面孔,但真正具有偶像潜质并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球员还是不多的。以正在踢球的贝克汉姆为参照,可以圈定未来偶像的热门人选。在贝克汉姆们风光多年之后,这些年轻才俊注定是无法被忽略的新偶像代表。  相似文献   

3.
当乔丹断然拒绝在除杰克逊外任何一位教练帐下听命时,杰克逊拈须微笑间俨然成为偶像的偶像,其声望提升到了巅峰。  相似文献   

4.
偶像,N次方     
偶像是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从记事开始便贯穿其一生的某个人或者是某些人。曾经,偶像一词在作为崇拜对象的解释时原本为一个贬义词.比喻盲日崇拜的对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偶像开始成为了人们仰慕对象、追求的目标,虽然依然存在盲目的崇拜情况,但如今偶像一词已经被赋予了许多正面的含义。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不同的偶像,他可能是任意领域的。80、90后的孩子们,大多数在成长初期,便在家长与学校的教育中以雷锋、董存瑞等军人和革命英雄为偶像。大人们希望孩子能以正面的人物为榜样开始他们的人生。但当孩子逐渐成长,有了自己的主见之后,那些娱乐界的歌星、影星不可避免地开始取代了雷锋们的地位。只要不是盲目和无脑,这样的偶像也值得崇拜。《我爱我家》中贾圆圆虽然在崇拜张国荣时遭到了全  相似文献   

5.
第三章 偶像济科“我想和罗纳尔多见面”济科是罗纳尔多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既是他效仿的明星,每天梦想的对象,也是他弗拉门戈队中终生崇拜的偶像.当得知罗纳尔多把自己当做偶像,还像保护财宝一样保存着自己的签名时,济科很高兴.济科笑道,  相似文献   

6.
偶像11人     
雨人 《当代体育》2009,(9):5-11
偶像也有偶像,如同在1957年巴黎,马尔克斯遇到了自己崇拜的海明威,大声喊道:“大师”,海明威对当时28岁还只是一名报社从业人员的马尔克斯回答道:“再见,朋友!”就在十年后,马尔克斯写出了魔幻主义巨作《百年孤独》,他也将这段与偶像的相遇用文字表达出来,,而曾几何时,齐达内也曾对着弗朗西斯科利的背影埋下理想。所以当齐达内功成名就成为大师后,他将儿时偶像的名字选进了自己的梦之队,这就像马尔克斯对海明威的仰视,如马尔克斯说的那样:“在街对面和我说再见,然后消失在人群。”  相似文献   

7.
美国偶像     
这是一个偶像疯狂伴生的大时代。英雄纷纷"死去",偶像逐次粉墨登场。2003年4月16日,当乔丹在费城第一联合中心,终于和NBA作最后的了断时,也许他已意识到,一个井喷式的偶像时代即将到来。事实上你必须承认,96届黄金一代的成色多少被打上折扣,这不单是因为他们集体的总冠军含量不是很够,也在于和乔丹同时代,他们或被戴上"乔丹接班人"的不良标签,或在赛场上直接被强力打压。有了这份反面沉淀,2003年那届超级新秀的集体闪亮登场,就更像是担负着一份重振联盟偶像血脉的历史使命。请记住这样一幅画面吧——当2007年拉斯维加斯全明星周末技巧挑战赛的四位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青少年问卷调查与访谈,对体育偶像与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体育偶像对青少年体育运动开始、运动坚持、运动技能学习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体育偶像对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影响来自青少年对偶像运动形象和信息的认知选择、偶像的社会联系与精神动力的作用、对偶像运动表象的榜样模仿,  相似文献   

9.
八卦新闻     
追星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球星也一样。火箭队的当家小生麦迪就有机会和自己的偶像面对面。罗杰·克莱门斯,美国著名的棒球选手,今年已42岁的克莱门斯是火箭队的忠实球迷,也是麦迪的偶像。被自己的偶像邀请到家里做客,让麦迪高兴不已。两人一见如故,麦迪给克莱门斯讲述了自己小的时候当投手的事情,而作为火箭的球迷,克莱门斯也给火箭提出了一些建议。谈话的过程中,克莱门斯还说出了自己的秘密,原来他一直都是麦迪的支持者。两人就在互相较量的同时,互相切磋着各自的项目。两人的见面让人感觉到惺惺相惜的感觉,也有那种识英雄重英雄的感觉,与偶像见面的经历让麦迪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0.
《体育博览》2010,(4):102-105
他曾在足球和网球之间徘徊,后来选择了网球。少年时代.他最崇拜的人是桑普拉斯、休伊特和萨芬,最后他成了像偶像一样的偶像——他才22岁,却已完成了阿根廷的国民期待。当他在美网夺冠时,人们说:“德尔·波特罗让阿根廷忘记足球的痛。”  相似文献   

11.
《体育博览》2010,(11):78-81
他曾在足球和网球之间徘徊,后来选择了网球。少年时代,他最崇拜的人是桑普拉斯、休伊特和萨芬,最后他成了像偶像一样的偶像——他才22岁,却已完成了阿根廷的国民期待。当他在美网夺冠时,人们说:"德尔·波特罗让阿根廷忘记足球的痛。"  相似文献   

12.
敌友青春     
段超 《当代体育》2013,(2):36-39
在一场欧洲篮球锦标赛上,对战的双方是法国队和意大利队。一个是坐在法国队板凳席末端的十四岁少年;另一个是只比前者大四个月的意大利新星。没人能想到,恰恰这样的一场比赛让这两位少年的命运交织在了一起。对手,朋友,彼此又是对方的偶像。十年,尼古拉斯·巴图姆与达尼罗·加里纳利在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彼此竞争,彼此激励,成了兄弟。  相似文献   

13.
王皓是榜样但不是唯一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乒乓世界》2004,(6):16-16
无论是在国内乒坛还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这样一种情况:当某个优秀选手出现后,很多人就会把他视为心中偶像,并进而盲目地按照自己偶像的技术特点去训练,结果往往造成很多苗子被“扼杀”。  相似文献   

14.
偶像11人     
偶像也有偶像,如同在1957年巴黎,马尔克斯遇到了自己崇拜的海明威,大声喊道:"大师",海明威对当时28岁还只是一名报社从业人员的马尔克斯回答道:"再见,朋友!"就在十年后,马尔克斯写出了魔幻主义巨作《百年孤独》,他也将这段与偶像的相遇用文字表达出来。而曾几何时,齐达内也曾对着弗朗西斯科利的背影埋下理想,所以当齐达内功成名就成为大师后,他将儿时偶像的名字选进了自己的梦之队,这就像马尔克斯对海明威的仰视,如马尔克斯说的那样:"在街对面和我说再见,然后消失在人群。"这就像是我们的偶像选择他们心中的最佳11人,也许这里面的很多人他们也只是见了一面,然后就消失在人海当中,但无所谓,选择是有理由的,"My Perfect",可以隔着时空的界限,地域的阻拦,一切都可以让路。  相似文献   

15.
8月7日,当太原球迷获知本诺·尤德里将来龙城举办球迷见面会的消息后,早早便守在了会场周围,等待偶像的到来。  相似文献   

16.
当中国网球的姑娘们热火朝天训练时,旁边的场地上,一群10岁左右的孩子也在编织着自己的网球梦想。"我喜欢郑洁""我喜欢于欣源""我的偶像是费德勒""我最喜欢海宁"……在这个需要信仰的时代,拥有偶像会让孩子们有方向,也更有冲劲。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需要偶像的时代,这是一个追求变革的社会。当巴乔最后的忧郁已逐渐远去,当巴蒂的刚猛已为漫漫黄沙所埋没,当马尔蒂尼帅气的脸上已刻满了岁月的伤痕,当英扎吉灵巧的身影已随时光的流逝而略显缓慢,当新赛季意甲烽火已经燃起,我们迫切需要新偶像的闪亮登场代替老去的60年代,急切盼望着新球星的出现填补70年代迟缓出现的空白。正是这样的情势下,以齐沃、马丁斯、米科利为代表的80年代出现在球迷们的视野中,他们的出现为意甲带来了新鲜的气息。他们的表演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8.
偶像之外     
对于NBA来说,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也许是大卫·斯特恩的偶像计划过于成功的缘故,使得整个联盟都显得有些浅薄,使得大多数球迷的思维方式都过于狭隘,他们都太注重那些偶像明星们精彩的表演,却忽视了一些人的感受。当斯特恩最终决定让拉希德·华莱士填补凯文·加内特的全明星空缺时,在你的思绪中是否闪过一些怨念?  相似文献   

19.
怀念     
当1997年网无能为力格局发生了质的变化后,作为球迷,我们怀念怀念昔日风云的球星,我们的偶像.怀念  相似文献   

20.
你会有偶像,偶像也有自己的偶像,你也许对你偶像的偶像不感冒,但你的偶像肯定对他自己的偶像紧紧追随。这有点绕,但道理通俗易懂,就像齐达内是不是偶像呢?当然,而他的偶像是乌拉圭人弗朗西斯科利,每当说到这个名字时齐达内都会肃然起敬。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所谓球星也追星,而本文为你盘点的"偶像之偶像"并非简单的罗列,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不是队友,要么是师徒,要么是老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