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鱼趣事     
聂占起 《垂钓》2007,7(9):60-60
这里所说的黑鱼是乌鳢鱼,也叫黑鱼棒子,还有的地方称生鱼、财鱼、乌棒、蛇头鱼、草鳢等。它生活在淡水中,有别于大连朋友常说的黑鱼(黑鳕)。提起黑鱼,便想起那些和黑鱼有关的故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黄寿高 《中国钓鱼》2001,(10):17-17
“七星鱼”(学名月鳢)是一种体型、食性、繁殖期、护子性、生活环境与黑鱼极相似的野生鱼。此鱼鱼体从胸鳍后0.5厘米处起有七颗多边形暗黄色星星从前向后等距离成一条线排列,鱼体图案像旧制秤杆,故俗称“七星鱼”、七星鳢  相似文献   

3.
郑中杰 《垂钓》2008,8(2):40-41
“呆呆”是台湾路亚一族对泰国鳢的宠称,在他们的眼里,钓“呆呆”是件很简单的事儿!  相似文献   

4.
李致奎 《钓鱼》2010,(8):48-48
“老头鱼”,学名:“葛氏鳢”,有的地方也叫“山胖头”。大头大嘴,遍体黑黄相间的花纹,长相比较丑陋,但肉质细嫩、肉色白润、味道鲜美,在黑龙江很多饭店、餐馆都以“红焖老头”“酱老头”作为一道压桌菜。  相似文献   

5.
<正>黑鱼学名为乌鳢和斑鳢的俗称,地方叫法较多,如乌鱼、财鱼、蛇头鱼、黑鱼棒子、火头鱼、孝鱼等等。黑鱼无肌间刺,蒜瓣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非常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市场售价高,已成为许多钓鱼人喜欢钓的鱼种,尤其是路亚爱好者。黑鱼,体长,前部呈圆筒形,后部逐渐为侧扁形。头部较长略扁平。吻短宽而扁,前端钝圆。口大,端位,口裂后延至眼的大后方。  相似文献   

6.
认识黑鱼     
<正>黑鱼,又称乌鱼、乌棒、蛇头鱼、墨鱼、才鱼、黑鱼棒子。学名叫乌鳢,是鲈形目,鳢科。黑鱼是底栖性鱼类,身体前部呈圆筒形状,后部侧扁,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暗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侧有黑色斑纹,奇鳍有黑白相间的斑点,偶鳍为灰黄色,间有不规则斑点。头长,吻短圆钝,口大牙细小,眼小,鼻孔两对。  相似文献   

7.
当前,由于松江鲈鱼资源遭到破坏,但一些食客点名要吃松江鲈鱼,这可难坏了老板。不知是谁出的点子,沙鳢的体形、颜色、大小和松江鲈鱼十分相似,于是从市场上购得沙鳢,以“冒牌”松江鲈鱼上桌,哪知食客品尝之后,连称“美味,松江鲈鱼也”。 这不过是传闻而已。本世纪七十年代初,叶剑英元帅陪同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到苏州访问时,当  相似文献   

8.
沙鳢     
王长工 《钓鱼》2014,(6):21-21
沙鳢,又称塘鳢、蒲鱼、土步鱼、虎头呆子、虎头鲨、菜花土婆等等,淡水可钓小型鱼种之一。鲈形目,塘鳢科。  相似文献   

9.
插竿钓黑鱼     
黑鱼,学名乌鳢,民间叫它“黑棒子鱼”,我们当地管它叫“火头鱼”。它性格凶猛,属食肉类鱼,是淡水鱼中一霸。除在它做窝产卵护仔过程中去钓它外,在其它时间和情况下,我采用了一种插竿钓法,现把钓具制作与钓  相似文献   

10.
除国刚 《钓鱼》2006,(12):34-34
乌鳢,俗称才鱼、黑鱼棒子。性凶猛,喜肉食,它的适应性较强、特别是在缺氧的情况下能将头露出水面,借助鳃腔内的器官进行呼吸来补充体内缺氧的需求,在少水的淤泥地中也能生活相当长的时间。乌鳢最适合的温度是20 ̄25℃,当仲秋以后,水温下降到12℃时便停止摄食。乌鳢喜欢在水草茂  相似文献   

11.
郑博元  阿建 《垂钓》2008,8(3):74-74
鲇鱼包括“鲇、鮰、鮠、鳢”等,是淡水流域中的常见鱼类。在盛行玩路亚的国家和地区里,用路亚钓鲇鱼十分平常:在内地,由于路亚兴起的时间不长,许多路亚迷对鲇鱼的路亚钓法并不是很了解,所以现在有必要做一次路亚钓鲇鱼的基本讲座!  相似文献   

12.
面对近年自然环境的污染及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台湾钓鱼》杂志紧急动员广大钓友参加一项清除“恶霸”的猎“虎”行动。 所谓虎是指被称为鱼虎的红腺鳢鱼,是一种相当强势、凶狠的鱼种。它身体短,肚子容量大,有一口锐利的尖牙。这些动辄一二十台斤重的鱼虎已成为水中之霸,目前正快速地吞食着台湾本土鱼种。原  相似文献   

13.
1.钓乌鳢要端。乌鳢鱼靠声响觅食,一旦水响,它就游来。所以在钓乌鳢时,勤用钩在水面端,不要忙于端而奔跑,以免鱼来赶不上。一般一个钓点要端上数十次,这样,使游来的乌鳢容易吃到钩。 2.钓鲤鱼要拖。鲤鱼在水底觅食,喜欢吃活食,不是静而待之。当它在水里游动觅食,摆在窝子里的钩它不吞。一旦把钩轻轻地拖动,它便尾随而吞之。但拖动不宜  相似文献   

14.
怎样钓月鳢     
月鳢(Channa asiaticaLinnaeus)别名:七星鱼、山花鱼、点秤鱼等,貌与斑鳢(生鱼)相近,经济价值较高,分布我国长江以南各水系,肉鲜味美,营养丰富,是珍贵的野生鱼类。  相似文献   

15.
早春,是我们北方地区独有的季节。由于各地区纬度的差异,所以早春的日期也就由南至北逐渐推移。在我们吉林省辽源地区,早春在每年的4月上旬来临,于5月上旬结束。在早春时节垂钓,主要是以觅食较早的“老头鱼”(葛氏鲈塘鳢)、“葫芦籽”(高体鰟鮍)、“白条鱼”(鲦)、“船钉子”(花棒鱼)、“钱鱼”(上年孵化的小鲫鱼)等小型鱼种为对象鱼。除需掌握较高的钓技外,还需选用适合鱼口味的鱼饵方能取得收获。现将我几年来经垂钓实践证明几种效果很好的钓饵介绍给钓友们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塘鳢鱼的美味让人终生怀念,但是上帝当年造物的时候,恐,怕是喝过酒了,脑子一糊涂,就别出心裁,把这么美味的塘鳢鱼造成那副丑样子,想想都替它委屈。  相似文献   

17.
李震宇 《垂钓》2009,(3):54-55
塘鳢鱼的美味让人终生怀念,但是上帝当年造物的时候,恐,怕是喝过酒了,脑子一糊涂,就别出心裁,把这么美味的塘鳢鱼造成那副丑样子,想想都替它委屈。  相似文献   

18.
溪流甩鲦     
我工作在美丽的青天河风景区下游几公里的月山车站,这里有青天河水库分流下来的许多灌溉渠和山溪,其中多有鲫、鲤、鲢、乌鳢等鱼种,但最多最好钓的还是游嬉于水面的(?)鲦鱼,青天河风景区有北方“小三峡”之美誉,所产(?)鲦个大体肥、肉厚味美,成鱼体长可达20厘米。  相似文献   

19.
秋钓乌鳢     
谷龙先 《中国钓鱼》2005,(11):26-26
乌鳢鱼是肉食鱼类,平时喜欢晒太阳,经常浮出水面,但很少吞钩。一旦过了立秋,由于是它发育时期,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于是吞食如虎,所以在立秋后钓乌鳢十分好钓。  相似文献   

20.
火头潭奇遇     
有个歇后语叫做“芝麻掉进针鼻里——遇巧了”。有一次,我们到“火头潭”钓鱼,就遇到了一桩蹊跷事儿。“火头潭”在黄河南岸,大堤脚下。传说清朝乾隆年间黄河在此决口,洪水冲成了这个方圆百亩的大潭。按说,像这样大的一处水面,正是搞水产养殖的“聚宝盆”,附近柳桥镇上的群众也曾放进去过鱼苗,到头来却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为什么呢?因为潭中有一种害鱼在作怪,此鱼学名乌鳢,当地群众俗称“火头”(潭因此而得名),其形体似圆筒,牙齿锋利,性极凶猛,专捕食水中的青蛙、鱼等。因此,这偌大的一个水潭,成了由“火头”们一统天下。距“火头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