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说文》省声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声字,清代已有人注目。如王筠在其《说文释例》中曾多次提及,但是比较零碎,结论多为“可怪”、“不可知也”之类。今人亦时有文章论及,而对省声字的特点、省声规律及《说文》省声字正误等重要问题,还未见有人作过全面细致的研究。据笔者统计,大徐本《说文》中注为“省声”者,凡326例(因受篇幅限制,例字未能尽收文中)。本文从分析省声的原字入手,发现两条规律。一是省作声的原字有独体的象形、指事字,也有合体的形声、会意字,但分布数量有别;二是省声时有的为规律省,有的为割裂省。同时,对大徐本的326例省声字进行了正误考辨,分出四种类型:一为完全可信例;二为基本可信例;三为错误例;四为存疑例。此外,对省声字的声符表意问题作了分析,认为同一般形声字声符表意情况同轨,有的兼表意,有的仅表声,异于王筠的“形声之省必兼意”之说。  相似文献   

2.
《史记正义》早已有残缺。20世纪初,日本学者泷川资言搜辑了一千多条《正义》佚文,后水泽利忠又辑有二百多条,一时轰动史学界。对于从日本传人的这些《正义》佚文真伪的讨论,国内学者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以程金造先生为主的否定派,他认为这一千多条《正义》佚文除去原注文转录的可信外(而这部分不能算佚文),其它的都不可信;一是以袁传璋先生为主的肯定派,他认为这些佚文完全可信。本文通过从宋人著作中搜寻的《正义》佚文,经过比勘、考证,认为泷川、水泽二人的《正义》佚文绝大部分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语言学史即研究古代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以及不同时期语言学发展的历史。以王力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何九盈先生的《中国古代语言学史》、濮之珍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王功龙先生的《中国古代语言学简史》这四部书为主要评述蓝本,对这四位语言学家的分期观点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4.
依据蔡永贵先生的"母文表义"理论,分析了《说文解字》中以"尞"为母文,加一系列外化符号而产生的母文外化字。《说文》中从"尞"得声的字共有二十个,其中十九个属于"尞"族字,另外一个只是从"尞"得声,意义与之无关。  相似文献   

5.
以《说文解字》中争议较大的“多形多声”、“省形”、“省声”、“亦声”、“古文某”、“象某之形”、“倒某”、“反某”、“阙”、“一字重出”等现象为主要研究材料,总结出《说文解字》说形解义所遵循的体例,指出其说解中还存在前后不一贯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字诂林》3095页的"ね"释作"聿"字。罗振玉:"《说文解字》聿所以书也,从聿一声,此象手持笔形,非形声字也。"此书的主编于省吾先生按语是:《说文》有聿字,谓,手之走巧也,从又持巾;又有聿字,谓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从串一声,亦有笔字,谓秦之笔从聿从竹。  相似文献   

8.
对于《神异经》之成书年代,历来学者众说纷纭,形成了"东方朔时说"、"六朝说"和"汉末说"等多种意见。近年来,学者李剑国又提出新的见解,他在"汉末说"的基础上加补证数条,并上推其成书年代当在西汉成帝、哀帝前后。笔者以为此说不可信,认为其成书年代当在公元2世纪与3世纪之间。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读者》上读到了寇士奇先生的一篇短文:幽暗的树林里,男孩遇到了一个女巫。女巫用长着尖尖指甲的手指着他尖声地喊:"不要动!我要把你变成笨蛋!"男孩不相信女巫的魔力,用劲"呸"了一声,扭身飞快地跑走了。  相似文献   

10.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曾对五柳先生的读书情况这样描述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其意为:五柳先生喜欢读书,但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每当读书有所领悟时,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清朝吴楚材编选《古文观止》时,还曾在"好读书,不求甚解"后面用小字加了一条评语:"是为善于读书者。"可是审  相似文献   

11.
针对葛本仪先生《现代汉语词汇学》一书的"现代汉语造词法"内容提出与"摹声法"、"音义任意结合法"、"音变法"以及"引申法"等相关的疑问,并阐释了质疑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民国间修撰之《兴化县续志》载录了元人王道生所撰之《施耐庵墓志》,该墓志提供了《水浒》作者施耐庵行状之确切证据。但是,因该墓志面世时间远离作者的时代,由此质疑之声不绝如缕。本文就反对者提议的"质疑"点一一辨析,借助语源和典章故实等佐证该墓志文本并无违背其他文献史料之处,反证《施耐庵墓志》之可信无疑。  相似文献   

13.
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是文艺心理学研究领域内的经典之作。本文首先分析该书的写作背景,然后集中说明本书前五章的"形象的直觉"和"心理的距离"问题,最后对朱光潜先生"调和折衷"的治学方法进行反思,并指出《文艺心理学》中的一些瑕疵。《文艺心理学》一书在今天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院利 《天中学刊》2012,27(6):102-104
大量的出土文字材料证明《说文》对某些字形、音、义的说解并非完全正确。《说文》对"犀"和"委"的说解当作修正。"犀"字当是从""省声,"委"字当从女从禾,禾亦声。  相似文献   

15.
康香阁先生主编的《学术高端访谈与研究》,继是康香阁作为主编之一的《学术名家访谈录》(下简称《学术高端》)梓行之后,于2013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陈高华先生在《序》中指出:这是"又一部匠心独运的学术精品".  相似文献   

16.
"文之不饰者乃饰之极"出于刘熙载的《游艺约言》。饰者,《说文》释为"刷也",有修饰、装饰之意,此处是形容文不修饰就是修饰到了极点,这是一种叙事的真实,此意极合宝林先生所著《刘熙载书学研究》,蕴醇儒学问于大雅文章。 家。胡崇炜先生曾这样评价他,"书如其人,质朴中不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所载故事,以第一卷为例,其真实性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基本可信,例如《咬鬼》、《画壁》等篇;第二种是有部分可信性,例如《耳中人》、《捉狐》等篇;第三种是基本不可信或真实性尚不可考。聊斋故事的"真实性"问题已提到学术研究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汉语语言研究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我们的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文献材料,特别是,他们在研究中所运用的科学的方法、所积累的宝贵的经验.很值得我们认真地、全面地、系统地地加以总结。李开先生从八十年代初起,积十余年研究之功,“博采众长,远纪旁按”(鲁萌一先生《序D、从对汉语研究史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各个方面的专题研究入手,编著成《汉语语言研究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这部著作是继王力先生忡国语言学史》(198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何九盈先生《中国古代语言学:(1985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蒋仲仁先生在《略论朗读与背诵》中也写道:“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  相似文献   

20.
《说文》"句"声字的不同归部,充分体现了许慎对汉字构形规律的把握。重新审视《说文》以"句"为构字部件的字的归属问题会发现:《说文》的例字归部不仅"据形系联",更要结合"以义为主"的原则;亦声字当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