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谈十堰市雷电灾害原因分析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它直接威胁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通过对十堰市典型的雷电灾害分类分析,指出当前十堰市雷电灾害防御现状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出导致农村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几个主要原因及农村防雷的防护对策,期望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将防雷减灾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曾武 《科技风》2013,(10):190
梁平县属雷电多发区,为减少雷电灾害事件发生,梁平县气象局建立并完善了防雷减灾体系,不断加强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并积极开展防雷安全大检查,进一步提升了梁平县雷电灾害防御能力。面对梁平县当前防雷工作突出性问题,应加强防雷知识宣传,切实提高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重要性认识,进一步强化防雷装置设计审核与竣工验收工作,促进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开展,强化防雷装置设计审核与竣工验收工作,严格落实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制度。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6,(15)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通过对淄博市中小学防雷装置的调查了解,总结中小学学校存在的防雷隐患,提出如何做好中小学防雷减灾工作的措施,将对现代化中小学的防雷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雷电灾害长期以来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其对人类及财产造成的损失都是巨大的,是人类所面临的破坏等级最高的灾害形式之一。造成雷击现象的主要原因应当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如很多地方的居民缺乏对雷电灾害的防范意识,造成了雷击伤害。另外,受到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防雷技术达不到相应的标准,也是形成雷电灾害的重要原因。本文针对防雷减灾管理及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进行浅析,并对防雷减灾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谈论。  相似文献   

5.
赵湘辉 《科技风》2012,(23):152
目前雷电灾害已经是风险较大的一类自然灾害,国际电工委在雷电自然灾害评估中,将其风险有了明确定义。目前对雷电普遍存在的地理和气候环境进行评价,将雷击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对防雷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24)
本文主要根据房县雷电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实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雷电防御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防雷减灾发展思路进行思考,以期降低雷击事故发生的几率,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房县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群众防雷安全意识淡薄、防雷知识缺乏、防雷设施不完善等的雷暴高发区,雷电灾害频发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危害严重,为减少和避免雷电灾害事故进一步加剧,气象部门防雷减灾中心应建立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加强雷电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发布,完善区域内防雷设施建设,并加大防雷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增强公众防雷意识。  相似文献   

8.
周庆 《科技风》2014,(14):182-182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雷电灾害十分严重,人身伤亡事故巨大。本文对农村雷电灾害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得出了农村地区雷击事故伤亡重大的部分原因,并初步提出了应对农村雷击灾害的措施,建立农村防雷减灾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浅谈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与审核验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声、光、电物理现象,雷电灾害如同台风、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同属气象自然灾害,它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雷电灾害也时有发生,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微电子设备对雷电电磁脉冲的敏感,更使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加剧,经济损失剧增。为把雷电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我们必须增强防雷减灾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各类建筑物的防雷接地装置可能出现与原设计标准不符现象,这样就会增加雷击危害,造成设备毁坏,通讯中断,严重的还引发火警,甚至导致人身伤亡等恶果,因此,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尤其值得我们重视。本文就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方法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汶川、玉树地震为例,分析了目前我国地震灾后雷电灾害防御面临着防雷设施破坏严重、灾区信息传播受阻、临时避难场所防雷设施不完善等新形势,指出地震灾后雷电灾害防御存在着防雷减灾机制不健全、过渡安置点防雷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灾区群众防御雷电灾害意识淡薄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组织领导、灾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工程建设、雷电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防雷科普宣传等地震灾后雷电灾害应急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根据我国气象部门和劳动部门的估算,每年雷击伤亡人数均超过1万人,其中死亡3000多人。据初步分析,雷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主要发生在烟花爆炸仓库、加油加气站、化工厂等易燃易爆场所,具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一旦遭遇雷击,所产生的电火花极易引起其中物质的爆炸,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因此开展易燃易爆场所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雷电灾害被联合国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地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因其特殊的地形和地理特征,雷电灾害更加多发、雷击造成的人畜伤亡事件每年都有且有逐年增多之势,经济损失惨重。据自治区防雷中心对西藏近11年来的雷电灾害调查分析,截至2008年11月30日,全区因雷电致灾774起,死亡180人,受伤146人。造成牲畜伤亡12190头匹、直接经济损失8.17亿元,间接经济损失460多万元。其中,雷击伤亡事件的98%发生在县级以下的乡镇和农牧区。因此,做好农牧区防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雷减灾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风》2017,(3)
随着极端天气的不断增加,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已经发展为仅次于气象地质灾害和暴雨洪涝灾害,这种现象多发生于广大农村地区。通常农村地区的防雷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防雷技术发展水平低,农民缺乏较高的防雷意识,在防雷减灾管理方面较为欠缺,不能及时发布雷电预警信息,这些都会导致雷电灾害的产生。因此要适当普及防雷知识,加强农民对雷电灾害的认识,提高农民防雷减灾的意识,做好相关的防雷减灾工作,继而保证农民的正常生产与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对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防雷减灾策略,以便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明发  林耿武  周树彬 《科技风》2014,(13):212-212
雷电是积雨云,云间或云与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随着高层建筑物的增加和各种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雷击灾害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简单介绍了对雷电的认知,智能建筑防雷的技术要求设计,分析了防雷技术的认识和粤东地区农村防雷的现状提出了三种有效的防雷减灾技术。  相似文献   

15.
雷电灾害作为公认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为了保证公共财产及生命安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非常有必要。本文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分析了台州市防雷减灾工作的实施情况,并针对防雷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防雷减灾策略,以保障社会的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16.
王平 《科技风》2012,(16):163
各种高层建筑和智能建筑物的增多,使建筑物遭受雷击的机率不断增大,为做好防雷减灾管理工作,降低雷击灾害损失,作为防雷检测技术人员,应根据不同性质、规模等建筑物防雷标准,熟练掌握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方法,制定并实施以准备、检测、总结、复检等为一体的全面具体的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方案。  相似文献   

17.
纵观近年来化工企业雷击实例,由于雷电灾害的普遍性、频繁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加上化工企业属于爆炸、火灾危险场所,大量的化工企业从经济特区移至周边地区,防雷安全管理不到位,新建企业隐惠多,势必导致更大的雷灾危险性。本文分析存在问题和成因,提出科学预防与对策,为当地政府防雷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陶勇 《科技风》2012,(15):232
防雷减灾,利国利民.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既是雷电灾害的多发区,又是防雷灾害的薄弱区.本文通过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分析了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进而提出农村防范雷电灾害的措施,以期提高广大农民的防雷意识,科学防雷.  相似文献   

19.
雷电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每年受雷击灾害的影响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现代防雷技术在预防和控制雷电灾害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技术的使雷电事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本文结合河南省辰溪县防雷工作的实践,在正确认识雷电灾害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防雷技术的相关措施,并探讨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使现代防雷技术能够切实的保障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一种自然灾害,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数以万计。为了降低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方面要不断加强雷电灾害的预警,另一方面要通过对雷电可能造成或已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价和评估,确定雷电灾害的高风险区域,合理设计雷电防护措施。由于那曲地区海拔较高,天气系统复杂,属于高雷暴区(雷暴日数为83.6d/a),广泛开展雷电风险评估工作迫在眉睫。笔者对那曲地区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影响因子、存在的问题及建立科学化的评估体系进行介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探讨性建议,以统筹指导防雷工作,提高防雷工程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