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早评论鲁迅小说的人●王廉官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四卷五号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1919年11月吴虞在《新青年》六卷六号上发表了一篇《吃人与礼教》的文章,最先对鲁迅小说进行评价,吴虞也就...  相似文献   

2.
钱燕 《现代语文》2014,(6):72-74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发表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上,后来鲁迅先生把它编入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孔乙己》进入中学语文课本多年,笔者对孔乙己这个人物比较感兴趣,在教学之余,研读并归纳了孔乙己的七宗“最”,兹述如下:最奇特的名字。  相似文献   

3.
<正> 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四卷五号,发表了周树人署名鲁迅的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使中国现代文学迎来了小说的诞生。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和文坛上,《狂人日记》的堕地之声是惊天动地的,震撼人心的,有如惊蛰的春雷令人欣喜的。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里说:“《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庭制度和礼教的弊害。”这可谓是鲁迅的创作目的,是《狂人日记》堕地有声的坚实基础。因为围绕这个创作目的,鲁迅把自己的主张及《狂人日记》所要表现的主题直接写在了作品里。”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破这厨房,则是现在青年的使命。”这里鲁迅无疑是在暴露“食人民族”“吃人”的现实,而同时还要惊醒那些由于长期黑暗统治而精神麻木了的人们,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破这厨房”,创造一个“容不得吃人的人”的“将来”,去创造一个新时代。“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否,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  相似文献   

4.
李涛 《学语文》2005,(4):42-42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收在《呐喊》小说集里的第二篇小说,继《狂人日记》之后于1919年3月发表。当时新文化运动余波未消,五四运动正在酝酿,作者正是通过塑造这篇文章中的孔乙己形象.向人们展示了当时穷途末路的知识分子在旧社会旧时代的悲惨命运,从而揭露封建科举八股的吃人本质。  相似文献   

5.
《孔乙己》是《呐喊》中鲁迅最喜欢的一篇。关于这篇小说,据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介绍,鲁迅自己曾谈过一种看法:主要“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而叶圣陶、茅盾等人也都对《孔乙己》的主题有过自己的阐述,但茅盾的看法,好像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尤其是没有引起中学语文教学界的注意。   茅盾对这篇小说的看法十分别致,他抓住这篇小说最初发表于《新青年》时作者《附记》中的话:“这一篇很拙的小说,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茅盾解释说:“此处的‘或一种生活’其实是指当时…  相似文献   

6.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取学名周树人。鲁迅是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时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孔乙己》写于1919年3月,发表在同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这是应《新青年》的特约而撰写的。他说:“《新青年》的编辑者,却一回一回的来催,催几回,我就做一篇,这里我必得记念陈独秀先生,他是催促我做小说最着力的一个。”(《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所以他称这时期的小说是“遵命文学”,“不  相似文献   

8.
一、现代文学概述 1、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上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小说《狂人日记》,宣告了一个崭新文学世纪的开始。自此,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最初发表在1919年4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月刊第六卷第四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只有两千多字的短篇小说却  相似文献   

10.
范金豹 《教育文汇》2011,(10):44-45
1918年4月,鲁迅先生应老同学钱玄同之约,创作了《狂人日记》,发表在当年五月的《新青年》上。这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至1922年10月,他又先后创作了《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和《社戏》等小说,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学现代部分主要讲授的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年文学的发展情况。一、现代文学概述对于概述部分主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春年》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1月和2月,在《新青年》上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中国现代文学以一九一七年发难的文学革命为开端。自此,中国古代文学终于被现代文学所取替,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把锐利的矛头直指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发出震聋发聩的战斗呼声,形式上也运用了现代文学的体式和手法,显示了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小说特征,宣告了一个崭新文学世纪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故乡》写于一九二一年一月,最初发表于同年五月《新青年》九卷一号上,距今整六十年。这是作者以农村生活为题材,集中描写农民苦难的第一篇小说。写《故乡》之前,鲁迅写到农村生活的小说不是没有。《孔乙己》中就写到了农民的生活情况,但那是作为一种陪衬来描写的;《风波》中也写到水乡农村的生活,那是从“皇帝坐了龙庭了”,“皇帝要辫子”,来反映复辟事件在农村的影响和风波,揭示封建保守势力  相似文献   

13.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中优秀的范本之一,具有很高的典范意义。作家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小说在创作技巧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鲁迅先生说过,他一生创作了三十余篇小说,最喜欢的就是《孔乙己》。  相似文献   

14.
《孔乙己》是鲁迅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新文学的第二篇小说,写于1918年春。作品以二千多字描叙了孔乙己痛苦和不幸的一生,高度浓缩了旧中国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不愧为是一颗璀灿的短篇明珠。著名作家巴金称赞“《孔乙己》写得多么好。”短篇名家沙汀把《孔乙己》视为典范之作。一些中外作家和评论家也赞誉《孔  相似文献   

15.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立即引起巨大反响.他随后发表的小说都结集于《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之中,均用白话写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李长之、陈涌、王富仁、汪晖等四位鲁迅研究者代表作的简要评介,勾勒了五十年来鲁迅小说研究的主线,显示了近半个世纪中我国文学观念之演变,并厄要地指出了这一时期,特别是近些年来鲁迅小说研究所给予我们的启示。一五十年的历程鲁迅小说研究的历史,如果从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一日《新青年》6卷6号发表的吴虞的《吃人与礼教》算起,是不只五十年的。笔者所以仅截取五十年,一则是因为刚好半个世  相似文献   

17.
陈翠岚 《广西教育》2012,(18):58-59
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第四卷第5号上,发表了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一篇“表现深切,格式特别”的白话创作小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从《呐喊》到《彷徨》,鲁迅的小说是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一块奠基石。小说题材“多采自病态社会中的人们”,目的是“要将旧社会的病暴露出来,催人留心”,写出“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同时也留下他在追求探索中孤独、苦闷、彷徨的心灵轨迹。  相似文献   

18.
第一个喊出“打倒孔家店”口号的人是吴虞(一八七一—一九四九年),四川新繁人。五四运动前后,在《新青年》杂志发表《吃人与礼教》、《家庭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等文章,大胆冲击旧礼教和封建文化。曾被人们誉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后来,他背叛了自己提出的口号,走到另一条道路上去了。第一个介绍俄国革命和  相似文献   

19.
钱玄同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大将,《新青年》杂志的编辑之一.他发表的反对旧礼教,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化,赞助新文学的言论很多.“五四”以来许多记述新文化运动史实的文章,都是把钱玄同和陈独秀、胡适连称的.自从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四卷四期),《汉文革命之讨论》(五卷五期),《罗马字与新青年》(五卷六期)等文章,提出废除汉字改用音标文字的问题,他毕生就以很大精力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拟订许多步骤切实的计划,做了许多深入浅出的研  相似文献   

20.
《药》这篇小说里包含着鲁迅当时思想上的种种矛盾。不从这个角度去分析,许多问题就讲不清楚。 既怀疑启蒙又只得启蒙 《药》发表于李大钊负责编辑的《新青年》杂志六卷五号(“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出版日期署1919年5月,实际上于当年9月出版),同期还发表了鲁迅的几篇随感录:《“来了”》、《现在的屠杀者》、《人心很古》和《“圣武”》。《药》的本意,似乎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