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战场上若出现一个穿戴着盔甲的骑士,定会使人感到十分惊奇。骑士那腾跃的战马、沉重的铠甲、护头的钢盔、左手所持的盾牌以及他的长矛和闪光的宝剑,所有这一切都属于已往的岁月,在与现代战争的快速飞机、快速自动发射器和喷火发射器的相形之下,已黯然失色。骑士制度盛行于火药大炮发明之前。当时的战争要靠身披重  相似文献   

2.
裴汉杰 《寻根》2010,(2):111-112
"经商要看胡雪岩,为政要读曾国藩。"这是清代后期大江南北流行较广的一句话。胡雪岩,中国近代史上唯一被赐"二品红顶"的官商,不仅被清廷赐予穿黄马褂,而且还允许其在紫禁城骑马。据考证,在清朝富商捐官有戴"红顶"的,但既戴红顶,又穿黄马褂的,唯有胡雪岩一人,更别说允许在紫禁城骑马了。  相似文献   

3.
西班牙骑士     
那西班牙骑士守在战壕里,用六弦琴来伴唱我就要上战场,要与你分离,为祖国和你前去当战争结束,我要来见你,重回祖国和你在  相似文献   

4.
“夏洛特姑娘”的故事是西方文学和艺术中的常见题材,尤其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以此为题材的诗歌、绘画作品更是佳作迭出、情态各异。“夏洛特姑娘”是中世纪骑士传奇《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在亚瑟王的王宫所在地卡麦勒城附近,有一座盛开着百合花的小岛,名叫"夏洛特"。  相似文献   

5.
在圣彼得堡居住期间,十二月党人广场是我时常踏访的地方。它位于冬宫西侧,涅瓦河边,与伊萨基辅大教堂相邻。广场上的彼得一世纪念像,因与普希金的诗篇“青铜骑士”同名,而声名远扬。一天,我在街头书摊购得一本《十二月党人》的小书,使我得以看到有关这座广场的历史画卷。19世纪初,俄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在残酷的沙皇统治下,农奴的命运如当时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所述:“人人过着奴隶生活,个个都遭厄运。难道要这样过一辈子?俄罗斯人民莫非永远是老爷的财产?莫非要永远把人们当作牲口买卖?”这严酷的现实使一批年轻的俄国贵族军…  相似文献   

6.
对于中国人而言,一直以来骑士文化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现在通过精美文物得以真实呈现。目前,作为在中国举办"西班牙年"的重要项目之一,《西班牙骑士文化与艺术——马德里皇家武器博物馆珍品展》正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展出。这是该馆文物第一次走出西班牙  相似文献   

7.
涅瓦河畔的参政院广场上,二百余年来静静伫立着圣彼得堡城市的象征——彼得一世青铜骑士像,铜像的花岗岩底座上分别用俄文和拉丁文刻着"献给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敬建"。自1782年起,这尊恢弘的艺术杰作不仅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瞻,更是成为众多文学家、艺术家们的创作素材,1833年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写就长诗《青铜骑士》:"那铜像把头颅挺入夜空,高高耸立,有如渊渟岳峙。"一个俄国历史转折时代的沙皇,在伟大诗人的笔下平添了几份神秘。  相似文献   

8.
《滇中文化》2007,(4):54
中国的戏曲界曾有“十戏九有马”之说,过去传统戏里写马的戏很多,如:《秦琼卖马》、《孟良盗马》、《红鬃烈马》、《收白龙》、《泥马渡康王》、《贩马记》、《盗御马》、《马踏青苗》、《火焰驹》……在元明戏曲舞台上,并不像现在以鞭代马。那时候是“跑竹马”。就是用竹条编成马的骨架子,外面糊上纸或布,然后用颜色描画成马的形状。马形为前后两截,系在演员腰上,好似骑马的形状,通过演员不同的舞蹈动作表现出骑马前行或奔驰跃进的形态,和今天民间“跑驴”相似。  相似文献   

9.
世界婚俗趣谈18世纪的墨西哥,新郎和新娘都要剃成光头,表示他们已步入成年,已经结婚。波斯的新娘骑马出嫁,陪她同去的伴娘手里高举一面镜子,表示新娘即将失去童贞。18世纪的英国,新娘的婆母在新娘的头顶上掰开一块面包以示给新人带来吉祥和幸福。波兰的新娘绕着...  相似文献   

10.
古人的裤衩     
《寻根》2017,(2)
正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下身有裤腿,便于骑马运动。虽然这样的服装沿袭了下来,但中原褒衣博带的传统并未改变。人们外衣宽大,上为衣,下为裳。裳有两种,一种类似于现在的筒裙,另一种是两侧开缝的裙。不过,光穿这么个裳,里面光腿光臀,那也不行,必须有裤。而古人的裤,尤其是内裤,又是什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11.
讲解与朗诵、演讲一样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成功的讲解不仅能使观众得到知识上的丰富和思想上的教育,还能得到感官上的美感享受。讲解怎样才能给人"美感"呢?具体说来要从视觉和听觉这两大方面着手,即:一要给人以美的视觉形象,二要给人以美的听觉形象。  相似文献   

12.
欧洲的纹章     
有一份报纸叫《先驱论坛报》(Herald Tri-bune)。Herald 一词有先驱、传令官的意思。欧洲的纹章虽与新闻报道没有直接关系,但自古以来司宗谱纹章的官也称为 Herald。后将传令官又引伸为用以传递的可见标志,它是作为点缀中世纪骑士社会的华丽的图案而发展起来的。现在的英格兰和苏格兰,政府还设有纹章官。美国则大多将纹章用于阶级和地位的象征。法国原来也设有纹章院,成为纹章学的中心,对纹章进行热心的研究,法国革命后被撤消了。在古代希腊和罗马,皇帝都有象征权威的纹章,被用于对外宣战之时。然而,骑士多把它当成战斗时用的标志,借它来夸耀个人和门第,这和日本的武家纹是一  相似文献   

13.
出路     
北雁 《大理文化》2022,(3):4-22
一 人生的出路是读书还是骑马?在百里彝山,这样的争论直到今天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包括我智慧果敢的阿普,在这个严肃的话题面前也有过太多的徘徊、犹豫、痛苦、失落和迷茫.可至今20多年过去,让族人们记忆深刻的,还是作为民办教师的他与教育局的领导有过那么一次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国家和英语语言形成的古英语时期,诗歌成为最早的文学以口头形式广为流传;吟游诗人成为欧洲历史特殊的文化群体。他们可能在乡间流布信息,借助诗歌讽刺时局,或在部落族群中颂扬英雄史诗;在中世纪,这个群体规模逐步扩大,伴随英雄史诗、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讽刺寓言等类作品的繁荣。吟游诗人与西方社会历史的发展如影随形,随着中世纪王权的瓦懈而逐步没落。  相似文献   

15.
白马骑士     
《白马骑士》是19世纪德国著名小说家,诗人施托姆的最后一部力作。作者出生于德国北部海滨城市胡苏姆。他热爱家乡的大自然,以对无法再来的往昔的回忆为题材,写出许多哀婉的散发着香气的抒情诗和短篇杰作。中年以后,他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多写对命运进行抗争、经得起伦理考验的人物,完成不少具有诗的韵味的作品,使他成为现实主义的北方之雄。《白马骑士》写的是关于他家乡海岸堤岸建设的古老民间传说中的故事。主人公豪克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很早便学会几何,看出当地堤防有缺点。长大后当了堤防总监的佣人,与总监的女儿互相爱慕。总监死后,他便和总监的女儿结了婚,并接替了  相似文献   

16.
<正>"那达慕"为蒙古语,意为"竞技、娱乐、欢聚",来源于"好汉三项那达慕"。"好汉三项那达慕"是指蒙古族的骑马、摔跤、射箭等传统技艺。在历史发展中"好汉三项那达慕"逐渐成为草原盛会的主要竞技娱乐项目,后来将草原上的娱乐性盛会称之为"那达慕"。  相似文献   

17.
余显斌 《大理文化》2021,(9):99-112
古代,很多朝代的建立,都是经过铁马征战得来的.西汉皇帝刘邦登基之后,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提三尺剑定天下者,朕也,非太上皇也""朕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言外之意,这天下,是自己铁马金戈,在沙场上厮杀出来的,是在烽烟弥漫中取得的.因此,他做皇帝后,整天骑马射箭,练习武艺.大臣陆贾告诉他,要多读诗书,多学习文化知识,别做文盲.刘邦一听火了道:"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我是凭借万马奔腾,斩将搴旗得到天下的,读啥诗书写啥字啊?  相似文献   

18.
刘畅 《世界文化》2009,(7):32-33
所谓“大卫综合症”是指一种世界顶级艺术品所引发的症状,它会使当事人心跳加速、头晕目眩,甚至昏厥、不省人事。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以((圣经》中英雄为原型,创作出著名的塑像((大卫》。在米氏之前,利用大卫这一题材不乏佳作,多纳太罗雕过符合《圣经》传说的少年大卫,委罗基奥也有以身披铠甲的武士创作的作品大卫,他们都是凯旋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19.
戏曲表演中的第三种“马”张发颖在我们的戏曲表演中,现在人们多知有两种“马”。一种是竹马,即用竹篾扎成,蒙以薄的彩色织品,悬挂于演员腰部前后。竹马大概起源于古代民间赛社活动,后经民间乐户戏曲班社带入杂剧表演之中。舞台上骑竹马代表骑马,叫竹马儿。现存元明...  相似文献   

20.
吴然 《大理文化》2001,(6):22-26
好大的鸡爪子 旅行有时得带一点探险的味儿,冒险的味儿,才叫够味儿.比如上鸡山吧,要是不骑马,不走夜路,那就会缺少许多乐趣和感受,更没有什么惊险可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