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伦敦的泰晤士河上架有二十七座桥梁。威斯敏斯特桥,滑铁卢桥,沃克斯霍尔桥,伦敦桥——这些桥都取名于伦敦的历史。但是,从海上乘船到伦敦时最先见到的桥则是塔桥,它是上述诸桥中最著名的一座。那么,是什么使这座桥如此令人神往呢?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旅客都要到此一游呢? 这座桥使人感到惊奇的地方是它的中间能够开启。这样,大的船只就可以经塔桥到达伦敦港口的舶位起点。如果你有幸能看到桥张开双臂伸向天空,你是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情景的。在塔桥四周还有许多奇观。这座桥建于伦敦的一个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它的南边,有许多高大的古老建筑。那是一些仓库,存放着水运到伦敦的待售货物。在它的北边,耸立着伦敦塔。  相似文献   

2.
纪念T.S.艾略特诞辰一百周年,没有呜咽,只有一片轰鸣。 T.S.艾略特于1888年9月26日出生在美国圣路易斯市,1965年1月4日于英国伦敦去世。尽管这些时间和地点可以简单地概括他的一生,然而它们却被他一生中的无数反响所淹没。这是因为艾略特在其有生之年,不仅创作了《荒原》这首20世纪最  相似文献   

3.
《荒原》可能算不上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篇,别的作品也许可以享有比它伟大得多的称号,不过它们的作者当中没有一个人像艾略特那样,几乎对所有追随他的有才华的诗人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经受过初期的一些敌意的言论之后,便是数以百计的模仿作品;后来,则是蜂拥而来的、没有穷尽的学术评论。很明显,《荒原》在1922年出版,犹如巴士底狱的陷落,是诗坛上的一个历史性事件。许多年以前,艾略特本人说过,印在书里的诗篇并不是他当时创作的全文。他曾经拿着手稿向他的朋友与导师埃兹拉·庞德请教,并且根据庞德的意见,删去了许多诗行,大约占原作的1/3。他如此坦诚的说明,引起了一些疑问:这些被删除的章节假如  相似文献   

4.
一件艺术品如果足够著名,足够珍贵,必定已经被许多双贪婪的眼睛所注视。于是2012年10月16日凌晨,毕加索的《小丑泰德》(1971年)、莫奈的《伦敦滑铁卢之桥》(1901年)和同年的《伦敦查林十字大桥》、野兽派代表亨利马蒂斯的《穿着黄白服装阅读的女孩》(1919年)、高更的《窗前的女孩》(1898年)、卢西安弗洛伊德的《闭着双眼的女人》(2002年)与麦耶德汉的《自画像》(约1890年)一起从公众的视野消失。  相似文献   

5.
王颖 《世界文化》2007,(8):10-11
1922年,艾略特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诗慌厉劢,震惊了整个英美诗坛。这首诗把一战以后,失去爱与信仰的西方社会比喻为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原,被认为表达了一代人的精神幻灭。然而,艾略特本人对评论界的这种说法却不赞同。他极力表明他所要表达的不过是个人生活中的满腹牢骚而已,这首诗并不具备人们所理解的社会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捕鼠器》是世界上连续上演时间最长的话剧,也是各种舞台表演艺术中连续上演时间最长的剧目。自1952年在伦敦大使剧院首演以来,每晚一场,逢周四和周六加演下午场,不间断地上演了51年。2000年12月16日,该剧突破连续演出20000场大关,创下一项新的世界纪录。《捕鼠器》的剧本创作于1947年,最初只是一个为庆祝玛丽王后80大寿而编排的半个小时的广播短剧,在BBC播出。后来,阿加莎·克里斯蒂将其扩充成两个小时的舞台剧,在英格兰中北部巡演一个多月,后于1952年11月在伦敦西区正式上演。当时,克里斯蒂预计该剧最多上演半年…  相似文献   

7.
哈代的小说《卡斯特桥市长》主要是以虚构的南韦塞克斯郡的卡斯特桥市为背景。卡斯特桥市的原型实有其地,即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的多切斯特市。哈代对多切斯特市非常熟悉。他在那里上学,后来跟一个建筑师当学徒。虽然他在伦敦生活了一段时间,但他最终回到了多切斯特地区居住。《卡斯特桥市长》发表于1886年,但故事的背景时间则更早一些,大约在1830年前后。故事的开始颇富戏剧性。一个夏天的夜晚,束草工人迈克尔·亨查德来到威登市找工作。他的妻子苏珊和怀抱中的女儿伊丽莎白·简随行。市内的集市正在进行。亨查德一家经过长途跋涉十分疲乏,便走进一个小吃摊,买碗香甜的牛奶麦粥(这种粥主要是用牛奶、面粉和葡萄干制成,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一个13岁的男孩把他的老师为学校演出而创作的戏剧手稿藏了起来。他无意中保存的这部手稿竟是作家乔治·奥威尔写的一部著名的戏剧原稿。这出历史短剧名为《国王查理二世》,讲的是国王在他父亲被处决后逃亡法国的故事。这部手稿已于1988年12月15日在伦敦索思比拍卖。奥威尔的这出戏剧是1932年他在伦敦市区外海斯镇私立霍桑中学教书时创作的。后来在他的第一部作品《巴黎伦敦落魄记》出版时,作者将名字由  相似文献   

9.
叶芝(1865-1939),爱尔兰现代著名诗人、戏剧家。主要作品有诗集《玫瑰》、《苇丛中的风》、《库勒的野天鹅》、《塔楼》、《旋梯及其他》、《新诗》、《最后的诗》,戏剧《心愿之乡》、《四舞剧》等。托马斯·艾略特称他为“我们时代英语中最伟大的诗人”,1923年由于他“经由灵感的引导,将民族精神以高度的艺术形式表现于诗作中”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叶芝是一位多情的诗人,也是一位深情到痴情的诗人。1889年1月30日,将近24岁的叶芝初识22岁的毛特·岗,便被她的迷人风采吸引。毛特·岗(1866-1953),是驻爱尔兰一位英军上校的长女,父亲死后继承…  相似文献   

10.
<正>印度报纸曾在小说《英语,八月》出版三十周年纪念活动的报道中评价道:"如果说拉什迪《午夜之子》是印度英语小说的分水岭,那么《英语,八月》则是它默默无闻的孪生兄弟。"媒体的评价侧面体现了《英语,八月》在印度英语文学中的重要地位。这部1988年出版的经典著作依靠独特的"混种习语"收获了数百万读者的关注与喜爱。而它的作者,就是印度本土作家乌帕马尼  相似文献   

11.
天生桥散记     
"天下无双景,人间第一桥"的天生桥在距弥渡县城东约4公里处的天桥山峡谷中,桥高30米,宽17米,桥孔直径7米,桥身长21米.是弥渡最早升起炊烟的地方之一,见证了"六诏咽喉,古滇西粮仓"的辉煌之景.往事如风,天生桥已成为岁月的文化化石,如今的避暑休闲胜地,目光所及,心海翻腾.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首任大理府弥渡通判屈学洙作《天生桥赋》赞天生桥"罗星峰于危磴,驾天路于层峦;破鸿蒙而开一窍,烹顽砾而补半天.灵钟翠巘,冠绝全滇."赞誉天生桥"天下无双境,人间第一桥".天生桥遂成为名闻遐迩的一方名胜.  相似文献   

12.
《纽约时报》:画笔成为超级印钞机 张丁元(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在数月前的伦敦拍卖会上,岳敏君的《处决》以4600万港元成交,再次刷新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拍卖纪录。回顾2007年的当代艺术市场,过千万的成交价已很平常,如去年秋拍,  相似文献   

13.
这是莎士比亚名著《亨利六世》下篇的第一幕第四场。统率着白玫瑰党的约克公爵理查德,在《亨利六世》下篇中一开幕,便领兵好象潮涌似地进驻伦敦,坐上了议会议事厅的首席。在中篇末尾,他就  相似文献   

14.
在大理赶街     
赵敏 《大理文化》2010,(3):104-112
一部电影《五朵金花》,让大理扬名四海。是《五朵金花》让中外观众体会了白族的特有民族街市——"三月街"。正像每年的春天桃花都会红,柳树都会绿一样,一年一度三月街也会如期举行。这是来过大理旅游,对大理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的,这是"三月街"的今生。有一句对大理白族"三月街"概括得很精彩的话,叫"一街赶千年,千年赶一街"。说的是"三  相似文献   

15.
在最新出版的《长眠不醒》、《高窗》等小说中文译本的封腰上,有如下宣传文字: “艾略特、加缪、奥尼尔、奥登、钱钟书、村上春树等文学大师们崇拜的大师。”  相似文献   

16.
广采博闻     
由陕西电视台和陕西省粮食总公司联合摄制的30集电视连续剧《遭遇昨天》,近日在西安开镜。 该剧是根据客居北京的陕西籍作家白描的报告文学《荒原的种子》改编而成,编剧由白描本人和曾以电视连续剧《半边楼》而荣获“飞天奖”最佳编剧  相似文献   

17.
马昊 《世界文化》2009,(8):51-51
名画预示空气污染 画坛上印象派的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一幅画而来的。为了此画,莫奈曾到英国伦敦的威斯敏特教堂写生,整个创作过程是在伦敦的雾天进行的,在画面上隐约可见云遮雾绕中教堂的哥特式屋顶。伦敦是世界上著名的雾都,在英国人的头脑里雾总是灰色的,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诗歌需要迎接新挑战。我们正处于新世纪之始,这在过去往往标志着艺术的新起点。庞德和艾略特在20世纪头几年发起过现代派运动,其号召性作品就刊登在《诗刊杂志上。19世纪初,确切说于1802年,华兹华斯以其再版的《舒情歌谣集》开启了浪漫主义诗歌时代。  相似文献   

19.
汪伟强 《寻根》2022,(4):62-63
<正>在今天的安徽绩溪县城西门外三里,有一座古桥名为“来苏桥”。坊间传闻,此桥是时任绩溪县县令的苏辙,为迎接自南海而来的哥哥苏轼而建造的,历代《绩溪县志》也都采用此种说法。那么,来苏桥是否真的是为苏轼所建,苏轼是否到访过这座小城呢?笔者通过查阅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年谱及绩溪先贤汪泽的《绩溪县重修桥梁碑》《来苏桥重修记》,并结合田野实地调查,初步整理了苏轼与来苏桥的相关史实。  相似文献   

20.
正1943年,聂鲁达骑马参观了马丘比丘,两年后创作了长诗《马丘比丘之巅》,这是诗人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中那句"跟我一起爬上去吧,亚美利加的爱"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奔向这里,亲自体验天空之城的神秘魅力。长达500行的《马丘比丘之巅》一共12章,恰与"马丘比丘"(Macchu Picchu)的12个字母以及一天的12小时和一年的12个月吻合。诗人在字句的流转中回顾秘鲁的历史,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