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如同中国有姓氏大户"张王李赵"一样,越南也有姓氏大户,姓氏最多的甚至占到国民的近四成。越南人以"阮"姓为最多,全国约有3176.23万人,人口占比高达38%,相当于每2.5个越南人中就有1人姓"阮"。排在第二位的是"陈"姓,全国约有919.44万人,占比11%。居第三位的是"黎"姓,约794.06万人,占比9.5%。排在前三位的姓氏合计约占越南总人口的58.5%,而越南的十大姓氏人口占比则高达84.6%。越南的姓氏数量与约有30万个姓氏的日本相比,  相似文献   

2.
正郭姓是一个多源流、多衍派的姓氏。这其中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支,是出自周朝王室分封的古虢国郭氏,几乎占中华郭氏总人数的百分之八九十;古虢国郭氏,绝大多数人又自认为是唐朝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对郭子仪的功勋,历来都有很高的评价:"名压吕望、周公之声望,勋胜齐桓、晋文之霸业,自秦而汉,勋力之盛,无与伦比。""德完道粹,完名高节,哀荣始终,独著于史。""千古人  相似文献   

3.
李龙 《寻根》2010,(5):24-30
<正>李姓作为中华第一大姓,源头众多,诸说并存。唐王室追封老子为李姓先祖,确立了老子在李姓谱系中始祖的地位。早在汉代,应劭在《风俗通·姓氏篇》中就说:"李氏,李伯阳之后。""伯阳"是老子李耳的字。宋人王应麟的《姓氏·急就篇》说:"老聃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清代张澍《姓氏寻源》载:"理、李字古  相似文献   

4.
王泉根 《寻根》2003,(5):115-117
姓氏是人的符号标志,又是一种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中华民族精神重视历史传统与来龙去脉。中国人的姓氏文化正是这种精神的生动诠释。任何一个中国人的姓氏,都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甚至三皇五帝。就世界姓氏文化而言,中国人的姓氏独具特色:一是中国人人人皆有姓(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世界上许多国家与民族只有名,没有姓);二是姓氏起源的历史悠  相似文献   

5.
谭汝为 《寻根》2014,(4):134-135
<正>韩国人的姓氏,除朴姓之类外,许多姓氏如李、张、韩、金、高、卢等,与中国汉族姓氏相同。韩国人与中国汉族相同的姓氏,二者虽有联系,但作为家族血缘关联并不大。因为在历史上,朝鲜人的汉姓大多出于仰慕中原的心理而自己改的,但也确有少数是由中原汉人迁徙到朝鲜半岛后保留了中原姓氏。朝鲜族人中的汉人后裔,估计在千万以上。打开电脑点击"韩国寻根"四个字搜索,可查到许多韩国名人、望族来中国寻根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正相信来日本游玩的人回国时大都会买些日本的点心带回去,比如有名的北海道的"白色恋人"、吉野堂的"小鸡蛋糕"、东京BANANA的"香蕉风味点心"等等。这些有着漂亮名称的东西,在日本统称为"おかし",写成中文就是"果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糕点""点心"。就像中国的"糕点"一样,日本的"和果子"也包含着很多文化内容。日本"和果子"的演化在日本,人们本来是把树的果实或草的种子总称为"くだもの",即果子。后来由于中国汉字的传入,使这个称呼  相似文献   

7.
黄素龙 《寻根》2011,(5):129-130
姓氏是人类文化中标志人群血缘系统的“遗传”性符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姓氏。一个人在世姓什么,去世之后仍然是这个姓,这是古今通例。然而,在潮汕很多地区都存在生死异姓的奇特现象,当中不乏有为了感恩而改姓的,但也有因受到大姓的胁迫而不得不改为他姓的。  相似文献   

8.
《中庸》的"诚"是合乎中道的自然显露或表现,人诚与物诚的合一就是人道与天道的合一。"诚"还有生成、发展、完成的涵义。《中庸》五个著名的英译本将"诚"译为"sincerity""t rue""truth""real""realness"或者"creativity",这些翻译都只涉及了"诚"的某方面的特性,没有把"诚"的多重涵义完整呈现出来。如何在尊重源语文化,尊重典籍思想的基础之上,准确将中国哲学思想文化精髓的"诚"概念准确呈现于英语世界,的确是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堂号与姓氏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姓氏一般起源于帝王的名字,封地,国号,赐姓。姓,在西汉时就已经基本固定了,随着家族史的变化,有的姓消失了,新的姓又产生了。直到现在也有新的姓产生。我家隔壁"任"姓的人  相似文献   

10.
吊草赶马菜     
吊草村坐落在大理市下关南面的山坡上,是一个古老的彝族村寨,关巍公路依村而过,交通便利。村里的姓氏以瞿姓居多,瞿家姓氏的人基本上全是卷发,被我们戏称为"南诏王室的纯种后裔"。因为昨晚上喝得酩酊大醉,都快上午十一点了,我还在蒙头昏睡。手机突然响个不停,接起电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生活给了你一颗酸涩的柠檬,试着把它榨成甜美的柠檬汁。"美剧《我们这一天》中的话恰如其分地描绘了我们少年时代为了追逐梦想而不断向生活挑战的旅程。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堪称日本动漫的黄金时代,以《灌篮高手》《足球小将》《棒球英豪》《棋魂》《网球王子》等为代表的运动题材动漫应运而生,在世界各国风靡一时,尽管这些动漫出自不同作者之手,故事背景、感情基调和漫画画风也各具特色,但无一例外都彰显了"知识""梦想""意志""友情"等关键词,影响了一代青少年的成长。知识:培养兴趣的摇篮  相似文献   

12.
河南:华夏姓氏的主要发祥地林英海河南是华夏姓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姓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历史产物,在人们的社会活动和传统风俗诸方面都起看重要的作用。据有关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具有世界上最久远的姓氏传统,从古至今产生过上万个姓氏,经历了大约600...  相似文献   

13.
<正>两个陌生人有意相识,一方总会问到:"您贵姓?"得到的答案可能是:"三横王,草头黄,弓长张,立早章,古月胡,口天吴,双口吕,木土杜,言午许,双人徐,耳东陈……"姓氏是部族的开端,因此也是血缘的纽带与标志。姓氏虽只有一个字,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则是异常深厚的,中国人"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特殊情结,实质上就是对姓氏崇拜的延续。而今,姓氏被当成了一个词,其实姓和氏原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周易》之生态审美意识"贵人""重人",认为"人"通过"进德修业"则能够"与天地合其德"。《周易·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是宇宙天地得以生成的原初域,为"两仪"的整体化、一体化。"两仪"既符指"阴阳",也符指"天地"。"阴阳化育"是"天地"之始,"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有了"天地",万物便在天地之间产生出来。而"乾坤二卦",则是"天地"和"阴阳"的共同符号。包括"人"在内的万物,其化生化合,尽皆因于"天地"。"天地人"一体相通,"天道""地道""人道"相兼相应,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天地"之"道"与人事联系紧密,人事吉凶正好对应于天的阴阳,"天"的阴阳可相互转化,"人"的吉凶也相互转化,天地合德。由此,"天"与"人"就实现了沟通。  相似文献   

15.
切脍与刺身     
《寻根》2016,(6)
正说起日本菜,人们就想到被叫作"刺身"的生鱼片。日本人嗜生,举世皆知,读音"sashimi"也被收入英语字典。韩国人不服,说日本的"刺身"源自他们高丽王朝时代的"脍"(hoe),一副欲与日本刺身比高,争专利申报文化遗产的架势。其实,"刺身"也罢,"脍"也罢,都与中国古代食俗脱不了干系。人类在掌握用火技术之前,都经历过茹毛饮血、活剥生吞的历史阶段。地球上很多民族和地区都有过生食鱼贝、肉类的历史,有的地区至今古风犹存,如北欧一些海洋国家,还有我  相似文献   

16.
<正>瑞典知名培训机构EF(英孚教育)公布了非英语国家和地区成人英语水平调查结果。该项调查是在母语为非英语的72个国家和地区中进行的。根据调查结果,排出了成人英语水平2016年版的EF英语水平指数,该指数是在EF2015年英语考试成绩的基础上汇总得出的。依据考试分数,英语水平分为"非常高""高""标准""低""非常低"五类。约95万人接受了该机构组织的考试。被认为英语水平"非常低"的有土耳其(排名第51位)、泰国(第56位)、  相似文献   

17.
正地摊,日语称"露店""大道店",故地摊商在日本被称为"露店商""大道商人""街商"等,指的是没有固定店铺的流动商贩,包括耍把戏的江湖艺人等。露店商,既有挑着担、推着车穿街走巷的流动叫卖者,也有在街头路边搭棚设摊的占道经营者。从前那种把商品拿在手里站在路边售卖的"立卖",以及挑着担沿街叫卖的"振卖"等售卖商品单一的露店商现在已基本绝迹,但推着车或在路边空地搭帐篷售卖小吃的还偶有所见,而利用神社、寺院的庙会活动赶场子的露店商则活跃至今,代表着现代日本的城市烟火气。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这一人烟稠密的省份,也有一些稀见的姓氏不为人熟知。其中有不少稀见姓氏源自山东。恽姓。主要集中在常州,姓氏虽然小,但是恽姓的名人不少。清代有著名画家恽寿平,近代有恽代英。恽姓起源于今山东郓城县,《史记·秦本纪》太史公列举了一些和秦人同源的氏族,其中有郓奄氏,郓奄氏是郓氏和奄氏通婚形成  相似文献   

19.
正"千百年来的古代社会,中日两国的学者都极力提倡上下贵贱名分之说,归根到底,无非是想把别人的灵魂移入我的身上。"一看到一万日元(日本纸币最大面额)上那个日本人的头像,许多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可能以为是哪位天皇。其实他不但不是天皇,甚至连官也没当过,只是一个没有任何"级别"的学者而已。能够登上这样大面额的纸币,足以证明他的重要性。确实,他是近代日本最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很多读者应该都听说过这个名字,不过可能很多人不会知道,他的名字和中国有关。  相似文献   

20.
《寻根》2016,(3)
正金兰谱,又称"金兰簿""金兰小谱",简称"兰谱",是传统社会民间结拜活动的见证文书。"义结金兰"民间俗称为"结拜""换帖""拜把子",结拜时通常要书写和交换金兰谱。从汉代晚期开始一直到民国时期,结义一直都是社会上下阶层的重要行为,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的进程。金兰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