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正黑人女性艺术家给当代女权运动和艺术带来的影响异常深远。首次黑人女性艺术家作品展于1971年在纽约举办,名为"我们在哪里(Where We At)"。展览的成功举办也促成了以其主题命名的艺术家组织WWA的成立。该组织致力于为当地年轻的或被边缘化的艺术家策划展览,召开研讨会,建立艺术工作室等。发展至今,WWA还不断在为艺术圈的女性争取同等酬劳及应有的尊重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和影响。他们尤其关注表现女性自由与平等的黑人艺术。近50年后,布鲁克林博物馆以"我们要革命——黑人女  相似文献   

2.
<正>1968年,Keith Sonnier(1941—)首次在作品中加入了霓虹灯元素。他将弯曲的灯管中加入有色气体,挂在钉有薄纱和绸缎的墙上,显得散乱脆弱。这幅被命名为"织物与霓虹"的作品曾在新奥尔良艺术博物馆中展出。当时有人甚至担心馆中的通风系统会将它吹散。纽约的帕里什艺术博物馆曾经在Sonnier的家乡路易斯安那州就利用霓虹灯来表现艺术家对形式、空间和交流的探索带来的反响进行过调研。相较于近期其他艺术家更加大众化的霓虹灯作品,那次展览题为"直至今日",意在重新审视和评估这位被忽视的先锋艺术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于涛 《世界文化》2014,(9):26-28
<正>2014年惠特尼双年展于3月上旬至5月期间举办,突破以往,这次展览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媒体和表演艺术部主任斯图尔特·科默、费城当代艺术学院副主任安东尼·埃尔姆斯和芝加哥艺术学院绘画系教授米歇尔·格拉布纳策展,每人负责一层展厅,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他们通过不同视角挑选的参展作品有着共通之处。所挑选的艺术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年代,但却可以进行跨学科、跨领域合作。他们展现了更加广阔和多样化的艺术视角,这也是惠特尼美术馆一贯坚持的初衷。  相似文献   

4.
由独立策展人顾振清策划的“左翼”中国当代艺术展于2003年12月20日在地处北京中关村的左岸工社举行,中国最活跃的一批艺术家曹斐、方力钧、顾德新、刘、石青、张慧、施勇、宋冬、尹秀珍、隋建国、孙原、彭禹、王晖、王迈、徐坦、颜磊、傅洁、杨福东、周啸虎、庄辉在展览中推出了他们的当代艺术新作。著名的旅法中国艺术家黄永、杜震君,著名旅澳中国艺术家沈少民也加盟了展览。“左翼”当代艺术展,是一个选择特殊地点、特殊时间的展览。一方面,2003年,中国当代艺术逐渐把关注社会、关注民生作为重要表述对象和内容。许多艺术作品中所倡导的…  相似文献   

5.
仿佛是借着第二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的东风,一个来自加拿大的重要艺术展览,首先在北京,继而再赴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国的数个大城市里进行为期半年的巡回展览。这个展览便是2001年4月19日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幕的《荒野之地──加拿大风景画和七人画派》作品展。这是一个由中国文化部和加拿大文化遗产部共同主办;中国展览交流中心和加拿大国家美术馆共同承办的大型文化艺术展览。在中加双方长达3年的运作下,终于在新世纪第一年的春天,这个被加拿大人视为“国宝”的艺术展览走进了中国。上个世纪初,一群加拿大艺术家走到一起,他们…  相似文献   

6.
<正>艺术是保证清醒的良药。艺术家并非一种职业,成为一名艺术家是一种特权,生来如此,无能为力,别无选择!——路易斯·布尔乔亚自我认知与宣泄豪瑟和沃斯(HauserWirth)画廊承办的法国著名艺术家路易斯·布尔乔亚(1911—2010)个人作品展于2019年3月26日在中国香港开幕。这次展览的重点是艺术家生命最后20年的独特作品,包括织物雕塑、手摆、纸上作品、灌木雕塑以及很少展出的全息图。艺术家  相似文献   

7.
3月2日上午,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南美洲绘画雕塑艺术精品展”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南美洲8位当代艺术家的雕塑和绘画作品73件。南美洲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杰出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多个惊艳之作。他们将浓郁的南美本土风情和文化融人作品中,或用简洁明了的线条,或用色彩浓烈的色块,或用造型夸张的钢铁、或用质朴自然的石头等不同的视觉艺术表现手法倾情展现来自南美海岸的艺术精品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邢晋 《世界文化》2011,(7):55-56,61
奇装异服,行为古怪,被许多人看作是当代艺术家的标签。不过,这样的艺术特质并非始于当代艺术,早在《庄子·田子方》就记载了"解衣盘礴"的故事。而徐渭和凡·高更是个中两位杰出的前辈。命运给予了他们凡夫俗子难以望其项背的才华,却也施加给他们常人无法承受的磨难,于是他们常常徘徊在地狱的门口窥探世界最本质的美,他们的艺术也充满了癫狂之美。艺术家个体的悲剧和世人对美的再认识就此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中外文化交流》2010,(5):96-96
4月15~5月16日,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玻璃工厂一新金融时代的中国艺术》艺术展览,其主题源自欧阳江河的一首诗歌。该诗从“看见”开始,揭示视觉穿透物质、物质被触摸到之前的抽象、精神化的本质。就某种意义而言.这是一个发自艺术家内心的展览,选择类似社会学和统计学的方式完成和展示作品.“玻璃”强调观看,其透明性也许使人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对外展览交流活动呈日益增多之势,除政府间的交流项目外,民间交流项目也大幅度增加。现在每年仅由中国展览中心承办的出国与来华的展览就达七、八十起左右,多时已超过百起。派出和接待的艺术展览包括各种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民间艺术、书法、摄影、文物、图片等,同时也互派艺术家随访。  相似文献   

11.
<正>摄影艺术创作在"一战"与"二战"期间尤其丰富而多样,艺术家们在图像设计、抽象表达和构图形式上投入了极大的创作热情,充分发挥了创新潜能。托马斯·沃尔特收藏的148位艺术家的300多张摄影作品记录了这些创作时刻,现今由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呈献给公众,展现20世纪20至30年代这一变革时期的现代摄影艺术及我们所处的影像世界。这次展览集中展示了这些作品的拍摄地及拍摄手法,从摄影历史和起源及摄影材料、技法和传播方面对现代摄影艺术进行了深入探索。不管出自街拍还是工作室,这些先锋摄影作品中透露出摄影  相似文献   

12.
日前,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全日本水墨画家联盟联合举办、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承办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日友好水墨画作品交流展》在炎黄艺术馆展出,这一旨在增进中日两国艺术家之间友好交流的展览,充分展现了当代水墨画艺术的新风貌、新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一种非传统的公共艺术展,第三届北方艺术节今夏在挪威北部的勒斯特岛举行,吸引了不少喜欢进行户外特定场地创作的艺术家参展。今年的展览更加侧重装置和雕塑作品,以凸显户外环境的创作体验,这也是常被忽视却最为基本的街头艺术精髓——自由表达。展览组织者表示这次展览将大范围吸收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以保持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格哈德·古特罗夫是奥地利艺术舞台上的一位彻底的具有独特色彩的艺术家。他不属于当代流行的任何一个流派,而是彻底地顽强地致力于实现自己的艺术理念。 近年来古特罗夫的一系列大型展览,如在墨西哥城埃斯它姆帕国家博物馆、瓜塔拉亚拉现代艺术画廊、留伯礼亚那、布拉迪斯拉  相似文献   

15.
恰值新世纪第一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之机,在中国美术馆,一个规模不大但影响颇佳的名为“2001北京新世纪国际妇女艺术展”的展览开幕了。在这个有15个国家的女性艺术家参加的国际艺术展览上,记即兴地采访了一些外国艺术家,有趣地是,这些艺术家另外的一重身份是她们都是各自国家驻华大使的夫人。  相似文献   

16.
赵无极和吴冠中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两位艺术家。二人早年同在杭州国立艺专接受中西兼容的艺术教育,又都曾留学法国,拥有很多共同之处。但随着二人艺术生涯的发展,不同的人生经历使他们形成了迥异的艺术风格。赵无极兼容西方艺术影响和东方文化传承,在国际艺术界获得了广泛认可。吴冠中则在走遍祖国河山的实践中,建立了自己国画中融合西方绘画色彩、光影的写意风格。赵无极与吴冠中对年轻艺术家的重要影响不仅仅是他们的个人成功,更在于他们将汲取自西方艺术的营养以及新理念传递给了新一代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7.
日前,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全日本水墨画家联盟联合举办、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承办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日友好水墨画作品交流展》在炎黄艺术馆展出,这一旨在增进中日两国艺术家之间友好交流的展览,充分展现了当代水墨画艺术的新风貌、新水平。该画展中展出的中日两国艺术家共200多幅水墨画作品,是众多作品中的精选之作,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均显示出画家的深厚功力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这次展览规模宏大、佳作荟萃,较全面地反映了中日两国当代水墨画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国…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文化》2014,(5):20-21
<正>意大利未来主义试图颠覆现有世界,描绘出他们理想中的图景。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于今年2月至9月期间举办了"重构宇宙——意大利未来主义1909—1944"艺术展,再现了这一艺术运动的起落沉浮。这次展览意在展示未来主义对已知世界的解体与重构,包括思想、制度、建筑等。  相似文献   

19.
因《展开的现实主义》展览赴台湾的中国美术馆范迪安馆长,在展览开幕前接受了《艺术家》记的采访,既谈及这次展览,也从一位美术馆馆长的角度,谈到当今美术馆在艺术生态中扮演的角色与责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伟大的艺术家常常代表一种艺术思潮、一代画风乃至一个时代的艺术。性情孤傲、容易偏激,却敏感于颜色、充满艺术想象的凡·高,因《星夜》《向日葵》《有乌鸦的麦田》等传世杰作,引起传记作家和电影艺术家的关注。信奉"我在世上寄居"的凡·高为后世留下了几幅圣经题材的画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