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晰 《世界文化》2010,(10):37-39
<正>将"二战"期间在纳粹集中营以及犹太人区所使用过的所有小提琴加以维修、复原,这已成为阿姆侬?韦因斯泰的一项使命。如今,距离"二战"结束犹太人解放已走过整整65个年头,他终于将这些小提琴聚集在一起,来奏响那记忆中挥之不去的乐章。  相似文献   

2.
凯尔泰斯·伊姆雷是匈牙利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29年11月9日,凯尔泰斯在布达佩斯出生。其少年恰逢纳粹迫害犹太人时代,1944年,他被遣送奥斯威辛集中营,后又移至布痕瓦尔德集中营,1945年获释,是纳粹大屠杀幸存犹太人之一。走出集中营的凯尔泰斯,躲进一间连其妻子也不得进入的屋子,专事写作。正是这些以其集中营痛苦体验为题的作品,使他获得200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位堪称从集中营中走出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无形的命运》被搬上银幕据路透社发自布达佩斯的消息称,匈牙利获奥斯卡奖提名的电影导演拉约什·科尔塔伊宣布,2003…  相似文献   

3.
文锋 《世界文化》2007,(2):22-23
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1993年拍摄的巨片《辛德勒名单》,触动了全世界对纳粹暴行痛苦记忆的神经,同时也使“辛德勒”成为了二战时期冒险拯救犹太人生命的不同国籍人士的代称,例如当年从毒气室中解救出数千名犹太人的爱尔兰牧师奥弗莱赫蒂、为大批犹太人办理赴中国签证的二战时中国驻奥地利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等。而拯救犹太人数量最多,自身也最具悲剧色彩的“辛德勒”,则非瑞典的瓦伦伯格莫属。  相似文献   

4.
凌越 《世界文化》2015,(2):48-50
<正>埃利·威塞尔(Elie Wiesel),20世纪下半叶德国重要的思想家与和平活动家,1986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1928年出生在克尔巴阡山区的一个名叫锡格盖特(Sighet)的犹太人聚集区。他的写作主题是关于大屠杀的记忆。威塞尔因为通过写作"把个人的关注化为对一切暴力、仇恨和压迫的普遍谴责"而荣获和平奖。在阴沉沉的冬天看威塞尔有关集中营的回忆录《夜》再合适不过,虽然窗外并没有书中那瘆人的纷飞大雪,但已经可以让人感受到那些在大雪中、在纳粹的皮鞭下几乎裸身前行的犹太人所遭受的折磨  相似文献   

5.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既是全人类的一场浩劫,也是法西斯国家掠夺受害国艺术品和财宝的饕餮盛宴。据德国人赔偿犹太人财产会议估算,德国纳粹"二战"期间从犹太人手中夺取共计65万件艺术品,其中10~20万件至今下落不明。这尚且只是纳粹掠夺的一部分。但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纳粹政权为何对艺术品情有独钟?与其他集权主义的文化政策和意识形态倾向相同,艺术也总被用来为其统治正名。此外,最直接的原因与纳粹高层都受过比较优良的教育,或与他们的一些艺术情结有关,仅以希特勒为例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6.
<正>1945年4月8日,德国,弗洛森堡集中营,天阴沉沉的,囚犯神父迪特里希·朋霍费尔,坚持为囚犯们做礼拜,布道的主题是:"因为你的鞭伤,我们得到治愈。"祈祷毕,两位盖世太保带走了他;第二天,他以叛国罪被绞死。临刑前,他对友人说:"这,就是终点;但,对于我,却是生命的起点。"一天后,弗洛森堡集中营被盟军解放;二十天后,希特勒自杀;随后,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他的生理生命结束在黎明之前,而他的精神生命,在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却蓬勃生长。跨越德国,跨越基督教神学,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人类心灵的创伤很容易被一些昔日的事物所触动.一提起"法西斯"这个字眼,人们肯定会怒发冲冠.而一看到" "字符,人们更是深恶痛绝,因为它会使人们自然地想起希特勒的纳粹党,因为它是纳粹党党徽的一个显著标志.当然,犹太人或许想得更多:"第二帝国";二战前夕德国的反犹浪潮;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种族灭绝式屠杀的600万犹太同胞等等!毫无疑问,在犹太人眼里," "字符已经成为憎恨的标志.但是" "字符只有这一种内涵吗?  相似文献   

8.
2005年1月27日,是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日,联合国和德国、波兰等一些国家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1954年11月4日,我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的一名成员,随团参观了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这个臭名昭著的纳粹集中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建造的一个最大集中营,它位于波兰古城克拉夫西部,面积有四十多平方公里,解放后这个集中营遗址被波兰政府定为国家博物馆,后来又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9.
赵文心 《世界文化》2006,(7):26-26,27
由曾经执导《铁皮鼓》的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拍摄的德国影片《第九日》(2004年),是一部十分压抑沉闷的电影,没有煽情的音乐、明丽的色彩和温情的笑容,晃动在眼前的是集中营里破烂的囚服、布满铁刺的囚窗,是大雪之前的阴霾、大雪之后的阴冷,还有无助的噩梦、凄楚的眼神,主人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纳粹囚禁的卢森堡天主教神父克莱默尔,双腮深陷的脸上自始至终看不出喜怒哀乐,连幅度稍大的肢体动作都极少。然而我却久久无法忘怀影片所深刻揭示的忠诚与背叛、坚守与放弃的主题意蕴。1942年,达绍集中营里,纳粹以令人精疲力竭的劳作“、神父…  相似文献   

10.
她的丈夫及唯一的孩子惨死在集中营,然而,同样落入纳粹魔掌的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解救了许多无辜的孩子。一群衣衫褴褛的儿童呆立在位于德国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空旷的室外,迎着刺骨的朔风冻得瑟瑟抖动。这是1944年12月的第一周。这些遭受四年半的战争和数...  相似文献   

11.
1998年的一天,意大利著名演员兼导演接受梵蒂冈的邀请,去为教皇放映他的电影《美丽人生》。贝尼尼有些夸张地说,“他和我在一起足足呆了3个小时,你知道,即使是克林顿,教皇陛下也没给这么长的时间。”教皇不一定是电影迷,而只有《美丽人生》这部贝尼尼自导自演的电影才能受到他的青睐。在影片中,一个意大利的犹太人与妻儿被纳粹关进集中营。为了避免儿子受惊,他骗儿子说这是一场游戏,并用滑稽的动作和幽默的语言不断逗儿子开心,直到被拉上刑场前,还是一脸怪相……由贝尼尼与其妻尼科莱塔·布拉斯齐共同主演的这部悲喜剧,获…  相似文献   

12.
正日本明治时期,一些宗教思想家提出了"日犹同祖论"一说,声称"日本人的祖先是犹太人",并在《圣经》中找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依据。乍一看,"日犹同祖论"是日本把自身与受欺侮的犹太人同化,呈现出对屡遭迫害的犹太人的友好和亲和。但实际上,这是日本在利用犹太教作为西欧基督教社会母体的优势地位来抬高身价,使日本能够在国际社会上免遭欧美强国的歧视,只不过表面上打着  相似文献   

13.
德国少女安妮·佛朗克的日记本的第一页上是这样写的:“1942年6月12日,我13岁的生日那一天,父亲送给我这本日记本,当做祝贺我生日的礼物。和蔼可亲的父亲、母亲、姐姐,还有许多朋友围绕着我,多么美好的生日呀!”安妮写下这幸福的一页后,还没过一个月,她一家人为逃避纳粹对犹太人的大搜捕,便离开德国来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住在一所细长的楼房的三楼上。三楼是安妮父亲办公的地方。当德军占领荷兰以后,她一家便避居后楼,用书柜把后楼的楼门堵死。一家人在这秘室里住了两年零一个月。由于有人告密,盖世太保闯了进来。她全家和同居者共8人被捕,送进奥斯威辛集中营。安妮和姐姐、母亲相继因患病死在集中营里。只有父亲奥托·佛兰克  相似文献   

14.
联邦德国境内,有一个美丽的小城市。这儿有一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蜿蜒曲折的街道,温暖舒适的客店,风光旖旎,有时还能远眺阿尔卑斯山雄伟壮丽的景色,具备一切能招徕游客的条件,可是却无人问津。这个小城名叫达豪,它的名字恐怕很难唤起人们田园诗般的联想。相反,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达豪已远远不只是昔日第三帝国的集中营,而早已成了恐惧之地的同义词。纳粹统治时期,在此关押了二十多万人,其中有三万人死于集中营。今日的达豪居民人数三万五千,有超级市场、学校、时装商店和各种协会,与联邦德国其它小城镇大同小异。达豪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在镇前有过一所集中营,现在又多了一个纪念馆,吸引着日益增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人类心灵的创伤很容易被一些昔日的事物所触动。一提起“法西斯”这个字眼,人们肯定会怒发冲冠。而一看到“■”字符,人们更是深恶痛绝,因为它会使人们自然地想起希特勒的纳粹党,因为它是纳粹党党徽的一个显著标志。当然,犹太人或许想得更多:“第二帝国”;二战前夕德国的反犹浪潮;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种族灭绝式屠杀的600万犹太同胞等等!毫无疑问,在犹太人眼里,“■”字符已经成为憎恨的标志。但是“形”字符只有这一种内涵吗? “■”字符的丰富内涵与渊源如果你站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  相似文献   

16.
正德国历史学家鲁道夫·赫尔佐格的《致命的可笑:希特勒德国的幽默》是一部研究纳粹时期德国笑话的专著。书的题目"Dead Funny"从词义上指"非常可笑"或"可笑得要命",但却有着一层更深的意思:这是一种像"死"一样严肃的"可笑",有着极为严重的后果。德国人那些漫不经心的笑话在他们看来只是"可笑"  相似文献   

17.
谢潇 《世界文化》2013,(5):47-49
犹太人给世人最大的印象之一是他们与金钱的紧密关系。孟德斯鸠说:"记住,有钱的地方就有犹太人。"犹太人以擅长金钱的操作和流通闻名,特别是在近代资本主义到来以后,犹太人与金融业的兴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犹太人在很多方面大大促进了资本世界的繁荣;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8.
郭栋 《世界文化》2013,(7):23-25
战争就是心灵扭曲的人结构一场扭曲别人心灵的游戏——动荡之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以男性为中心的战争肉搏中,女性无法逃离,她们牺牲了尊严,遭受了蹂躏,在用柔弱的身躯抗击着战争的邪恶。最有争议且另类十足的"二战"题材影片当属女导演莉莉娅娜·卡瓦的《午夜守门人》(1974)。电影讲述了一段羊爱上了狼的故事,结构了受虐与性虐的关系,演绎了危险与变态的恋情。那只纳粹集中营中当军医的狼,在战后隐姓埋名藏匿起来,  相似文献   

19.
德国图书文化奖是西德著名的文化奖,每年颁奖一次,奖励那些为和平而勇于奋斗、坚强不屈的文化名人。第一位获奖者是作家马克斯·陶。他曾和许多作家一起,受纳粹的迫害而流亡国外,和其他人不同的,马克思·陶并未因此而灰心丧气,他坚定不移地用挪威语继续为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理解而著述。他的大量著作充满了对人道主义的信仰。1950年马克斯·陶荣获德国书籍业和平奖。1986年度的获奖者,同样是一位勇敢的强者——波兰史学家兼新闻工作者弗拉迪斯拉夫·巴尔托谢夫斯基,他是波兰克拉科夫天主教报刊《普世周刊》的编辑。他的著作《华沙犹太人居住区纪实》是一部畅  相似文献   

20.
王惠云 《世界文化》2013,(6):F0002-F0002,1
1941年,摩尔达维亚一个犹太小家庭变得支离破碎,纳粹德国的铁蹄践踏了他们的家园,全副武装的士兵对付手无寸铁的妇女和儿童,坦克对付马车。别尔斯基兄弟图维那、祖斯和阿斯贝觉得,世界已经面目全非。纳粹开始有组织地屠杀街上、路上、城里以及森林里的犹太人,短暂的停歇只为等候那些受害者为自己挖掘坟墓,此时的别尔斯基兄弟面临着一个选择:被杀还是反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