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们开设"建十聊书画"专栏,藉此来探讨中国书画笔墨技巧及精神层面的关系,解读一个好的书画家是如何通过"寄兴笔墨"来表达个人修养、品格和心胸的。唐寅(1470—1524),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在普罗大众的认知中,这位明代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书画家唐寅可以说是充满故事传说的历史名人,一段"唐伯虎点秋香"的风流佳话让人们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开设"建十聊书画"专栏,藉此来探讨中国书画笔墨技巧及精神层面的关系,解读一个好的书画家是如何通过"寄兴笔墨"来表达个人修养、品格和心胸的。北宋的苏轼在《文说》中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东坡先生提倡的是一种如天马行空潇  相似文献   

3.
建十聊书画     
正喻建十,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术创作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部美术学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文联委员。我们开设"建十聊书画"专栏,藉此来探讨中国书画笔墨技  相似文献   

4.
米芾与黄伯思都是北宋晚期杰出的书画鉴定家,其代表著作《书史》与《东观余论》中保存了不少二人鉴定书法作品的记录。相比较而言,米芾的书法鉴定主要基于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常利用物料进行综合考量;黄伯思学问博洽,注重史料记载,也十分注重作品文辞所包含的时代特征。同时,二人皆注重书法艺术的自身特点,能灵活运用文献记载,都流露出崇尚古法的美学倾向。由于二人出身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对文献的运用有较明显的区别,成文目的也不尽相同。学养深厚的黄伯思还曾批评米芾"疏略甚多"。二人书法鉴定的差异,正显现出艺术家与学者的不同风范。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开设"建十聊书画"专栏,藉此来探讨中国书画笔墨技巧及精神层面的关系,解读一个好的书画家是如何通过"寄兴笔墨"来表达个人修养、品格和心胸的。社会现实生活与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不言自明,虽说一些现当代艺术的表现已经不再是普罗大众所理解的那种视觉表象层面的真实,已然将触角伸向更深层面的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乃至科学的思考,但是,不管其衍化出来的形式如何,都是由社会现实生活引发的,这一点几乎是共识。汉代许慎在其《说文解字叙》中开宗明义地阐述了汉字产生的由来,"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开设“建十聊书画”专栏,藉此来探讨中国书画笔墨技巧及精神层面的关系,解读一个好的书画家是如何通过“寄兴笔墨”来表达个人修养、品格和心胸的。对书法略感兴趣的人,大多会说出汉隶、魏碑、唐楷之类的将时代与书体相提并论的若干术语。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自是有时代使然的缘故,那么,时代又是怎样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2月18日,由武汉博物馆主办、著名摄影评论家黄一璜老师策展的《走进汉正街——周国献汉正街纪实摄影作品展》在武汉博物馆一楼书画厅展出。展览呈现了本地摄影师周国献5年来对汉正街的影像记录70多幅,记录了汉正街"扁担"和家人真实的生存状态,为广大江城市民展示了一个鲜活、真实的汉正街。  相似文献   

8.
在历代开国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可算是一位特别的人物。他出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自幼家贫,为地主放牧牛羊。元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瘟疫流行,他的父母、兄弟相继病死,十七岁的他便入皇觉寺为僧,后又作游方僧,在淮西的光、固、汝、颖诸州游历了三年多,备尝艰辛。公元1352年,郭子兴起义,他毅然投奔,身先士卒,得物均分,深受爱戴。郭子兴死后,他被推为首领,力量逐步扩大。在连年的征战中,他注意网罗各方人才,如儒宗宋濂、谋臣刘基、朱升等,在与陈友谅进行的决定性征战中,还得到道人周颠的襄助。据明史《方伎传》记载,周颠,自言建昌(…  相似文献   

9.
正"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原知书画本来同。"元代书画家赵孟这段著名诗句不仅道出了书画的渊源,也一直是文人书画家们有意识的追求和归宿。也正因如此,从古至今,书画兼擅、相得益彰的艺术家层出不穷。王颂余(1910—2005)先生当属于其中的一位。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他认为自己年事已高,无法再继续走塞外、登太行,攫取生活源泉的时候,毅然终止了画笔,而专注于书法,以至于有些人常  相似文献   

10.
正"困学希得未糊涂,日伴诗书意不孤。笔墨堪托资老健,老来兢兢何为乎。"这是先外公王颂余古稀年后的感言诗,道出了他晚年的心境。也就是在此后不久,他彻底撂下画笔,专事书法创作,以至于后来的年轻人都以为他是一位在书法上颇具创新意识的著名书家,而忽视了他在山水画方面所做出的突出建树。老一辈人都知道,此前的王颂余在画坛的影响力是远超书坛的。对此,  相似文献   

11.
林夏 《寻根》2021,(2):72-73
吴昌硕(1844-1927),名俊卿,字昌硕,号缶庐。浙江安吉人。诗、书、画、印全能的艺术家,海派艺坛的领军人物。他的篆刻熔铸诸派之长,入古出新,自成家数。人物是吴昌硕边款书画结合的一个重要内容。"虚素"印,顶款"凡智与言从虚素生,则无邪欲也",是对印文的解释。虚素,虚静淡泊之意。"壬子立秋后三日,缶道人刻于扈"记录了时间、地点与刻制者。壬子,1912年。印侧阳刻一坐佛,线条极为简练,沉思之态,跃然而出。  相似文献   

12.
题画作为一门艺术符号,它的写定过程是随中国画的发展而形成发展的。最初,它只具有记录意义,随着隋唐画品对诗意的讲究,题画的符号指涉也就有了写意的兴趣;继而因有苏轼这位集诗、文、书画才艺于一身的大师的审美倡导,题画写意终成宋元画人的审美凤尚。先有米芾、郭熙、李公麟、赵佶、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当代诗坛和少数民族文学界,活跃着这样一位作家,他用三副笔墨写作,主要写诗,搞文学理论批评,也写了大量的散文随笔;他集杰出诗人、优秀的诗歌评论家和任劳任怨的文学组织工作者于一身,可以说"三位一体".他就是大家熟悉的白族诗人晓雪.  相似文献   

14.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正直的知识分子佯狂避世,不追求功名的显耀,而致力诗文书画、戏曲、小说等文学艺术的创作.在学术上,王阳明倡导的"学贵得之心"的"心学"给那些富有进取精神、追求个性解放的读书人以极大的鼓舞,产生了一大批成就卓著、个性分明的知识分子,徐渭即是其中的代表.他不仅仅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诗人、一位书法家.  相似文献   

15.
丁涛 《华夏文化》2015,(1):61-62
郑板桥(1693—1765),江苏兴化人,清代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进士及第,成就显著。《清史列传》评价其"善诗,工书画,人以‘郑虔三绝’称之"。他成就的取得,善读书是一个重要因素。他在《家书》中就读书问题所做的一些论述,入情入理,本文择其要者概述如下。一、读书要"明理作个好人"自隋朝科举取士以来,"读书—应试—做  相似文献   

16.
<正>她拥有多项中国"第一"的头衔: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留学生,第一位女大学毕业生,第一位女西医,第一位医院女院长,第一所公立护士学校的创办人,中国护理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她就是——金雅妹。多舛年代金雅妹(1864—1934)是浙江鄞县韩岭乡(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东钱湖镇韩岭村)人。如今在韩岭村后街小沙井东边,仍然有一处百年老屋"金氏绍房",据称就是金雅妹出生的地方。1864年5月9日,因为拥有了一个女儿,宁波基督教  相似文献   

17.
高峰 《寻根》2014,(4):28-31
##正##近日一位朋友回国,在一起喝茶时,谈论到"清朝的留学生为什么不留在海外"这个话题。清朝末年,中国积贫积弱,留学生却大部分选择回国,尤其是精英分子基本上全回来了,中国近代史那进步文明的一页,无不用浓重笔墨书写着他们的业绩。而改革开放多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什么中国出去的留学生大多数不回国,反而削尖脑袋去混一个外国的绿卡?  相似文献   

18.
《寻根》2020,(3)
正何园主人何维键(1835-1908),安徽望江人。光绪元年(1875年)至八年(1882年),任湖北按察使、江汉关监督;光绪九年(1883年),退隐扬州建"寄啸山庄",即今何园;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率家移居上海,投资大清银行、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卒于上海。光绪九年,何维键退隐扬州,购买了吴氏"片石山房"建成何园,原名  相似文献   

19.
马杰 《寻根》2012,(6):130-133
苏州阊门内铁瓶巷,过去曾有一所大宅院,名为"过云楼".它不仅以布置精巧的庭园——怡园著称,同时更以贮藏了大量书画、古版书籍名重于世.无数名公巨卿、文人墨客曾雅集于此,与顾氏主人挥毫泼墨、谈艺论文,"为有清一代艺苑传人之殿". 过云楼的历史人物,最早可以追溯到顾文彬.顾文彬(1811~ 1889年),字蔚如,号子山,晚年号艮庵.清道光进士,曾任刑部郎中、武昌盐法道、宁绍台道等官职.擅长书法、诗词、音律,收藏书画甚丰,为著名收藏家.著有《过云楼书画录》《眉绿楼记》《眉绿楼词》《跨凤吹笙读谱》等.  相似文献   

20.
颠张狂素爱美酒李祥林在中国书法艺术领域,一说起草书,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唐代书坛上的两位大家──"颠张狂素"。"颠张"者,文人张旭也,旭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金吾长史,工书,精通楷法,草书最为知名,有"草圣"之称。张之草书作品,见于宋《淳化阁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