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4 毫秒
1.
正2004年,一部在日本本土连载的漫画小说《神之水滴》在不经意间风靡了全世界。这部漫画的文字部分取材于日本知名作家亚树直的小说《神之雫》(日文原版名称),绘画由冲本秀完成。故事讲述的是:日本有一位世界级的葡萄酒评论家——神咲丰多香,在弥留之际立下遗嘱,其收藏的约为20亿日元的葡萄酒都很名贵,但最为名贵的是其中的  相似文献   

2.
<正>"正直的人们,听啊,葡萄收获的季节到来了。"自14世纪开始,葡萄酒的小贩沿街叫卖的单调旋律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诗句、文学作品中的优美韵律,还在继续向我们讲述葡萄酒和葡萄园的美丽故事。从古至今,作家们用千万种方式表达了对葡萄酒的赞颂。但是我们在诗中,在小说的段落中,或是在戏剧剧本的片断中,  相似文献   

3.
<正>艾森豪威尔将军曾经说过这样一句"政治不正确"的话:"有些人应该吃热狗配啤酒,却奢望吃鱼子酱配香槟。"大名鼎鼎的拉图酒庄现任总裁费德列克·安杰乐先生告诉人们:"我们倾向于把我们的酒看作是来自土地给予人的礼物,而不是品牌。"著有《女人鉴赏葡萄酒指南:购买,搭配,享用》一书的美国作家莱斯蕾·萨波科调查发现:"女人通常并不太关心葡萄酒的评分,而是更多地关注它的味道和风格。"  相似文献   

4.
<正>印度报纸曾在小说《英语,八月》出版三十周年纪念活动的报道中评价道:"如果说拉什迪《午夜之子》是印度英语小说的分水岭,那么《英语,八月》则是它默默无闻的孪生兄弟。"媒体的评价侧面体现了《英语,八月》在印度英语文学中的重要地位。这部1988年出版的经典著作依靠独特的"混种习语"收获了数百万读者的关注与喜爱。而它的作者,就是印度本土作家乌帕马尼  相似文献   

5.
<正>很多电影中都有主人公饮用葡萄酒的镜头。有的电影中,葡萄酒的出现的确是植入广告,镜头中的葡萄酒瓶伴随演员生硬的表情,显得乏味而可笑。但有的电影,演员、场景、葡萄酒完美的结合,给观者勾勒出一幕幕深邃的情景,让观众观看后不能忘怀。美国电影《杯酒人生》可谓是用了一个小说家迈尔斯的悲惨境地去陪衬出葡萄酒的优雅。影片巧妙地将葡萄酒的相  相似文献   

6.
<正>爱情有千百种姿态,葡萄酒也有千万种风味。提到葡萄酒,大多数人脑海里会浮现出"法国""浪漫""高雅"等词汇,葡萄酒文化开始慢慢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众所周知,法国是葡萄酒之乡,那么面对琳琅满目的葡萄酒,该如何挑选自己心仪的葡萄酒呢?在市场上,我们只是看到酒的外观包装,好像任何信息都没有,无从选择。根据中国海关规定,每一款酒都必须有中文背标,这虽然可以辅助我们选择葡萄酒,但是学习一下商品的标签更有助于对葡萄酒的挑选。  相似文献   

7.
<正>一枝梅是古代朝鲜历史故事及民间传说中与洪吉童和林巨正齐名的三大侠盗之一,深受朝鲜半岛人民的喜爱。1975年高羽荣创作的长篇历史漫画《一枝梅》更是将这位出身于社会底层的侠盗形象升格为韩国文学史上家喻户晓的传奇英雄,不仅该漫画被评为"代表韩国的一百种书",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枝梅也凭借极高的人气入选"代表韩国的漫画人物"系列邮票。若谈及一枝梅这一形象的最初来源,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的史书、类书、杂书、民间传说以及话本和小说  相似文献   

8.
颜红 《世界文化》2014,(9):10-14
<正>玛格丽特·杜拉斯,原名玛格丽特·陶拉迪欧,法国著名作家、剧作家、电影编导。她的成名作是1950年发表的自传体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作为法国重要的电影流派"左岸派"的成员,其代表作《广岛之恋》曾获法兰西学院戏剧大奖并被搬上银幕,成为法国现代电影中影响巨大的佳作。1984年,杜拉斯在70岁时发表了她最著名的小说《情人》,该作品于1986年获里茨一巴黎一海明威奖,是"当年用英语发表的最佳小说"。在这部十分通俗的、富有异国情调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张泓 《寻根》2016,(4):20-25
正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曾经记载故乡的某种神像:"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此神像即是江南大名鼎鼎的五通神。明清两代小说中对五通神多有记载,但形象有所区别,下面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正>在推理小说界,岛田庄司无疑在20世纪80年代的"本格派"推理小说家中占有重要一席,被誉为"推理小说之神"。他继承了自江户川乱步以来推理小说的"逻辑性"和"思索性",加以其小说绝妙的构思和深刻的人性讨论,开启了日本侦探小说的新时代。《异邦骑士》可以说是岛田庄司的处女作,但从其动笔开始创作,到小说1988年正式出版,经过了九年,到文库本发行,整整经过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众神》是英国著名幻想文学家尼尔·盖曼的代表作,一经发表便斩获众多文学奖项。小说依托神话背景,通过后现代的叙事方式,将现实与神话、真实与虚构巧妙地融合起来,在展现美国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深入揭示当代美国社会所面临的精神信仰危机。美国奇幻小说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在《如何创作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中提到:"幻想小说其实是提供了一面透镜,让你比一般的角度更好地观察世界。"  相似文献   

12.
<正>日本漫画自身风格与体系的形成日本漫画的渊源,有人将之追溯至平安时代的"鸟羽绘"(由天台僧鸟羽僧正创始的一种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夸张风俗画,经由之后画师们的发展,成功塑造出特有的绘画风格)。19世纪浮世绘名家葛饰北斋的《北斋漫画》出版,"漫画"一词才首次出现并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3.
吴存存 《中国文化》2013,(2):128-136
了解晚明社会和文学倾向,黄方胤的《陌花轩杂剧》应该说是一部无法忽略的作品。虽然在清代这部杂剧集由於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受到重视,但对於晚明的社会文化史研究来说,我们不能不庆幸我们现在还能读到这么完整的一部直接以当代都市的普通人生活为题材的叙写金钱与肉欲之交缠纠葛的剧作集子。中国的剧作,一向多倾向於从历史题材中撷取故事和灵感,但晚明中国,尤其是江南的高度繁荣和逐渐扩张的都市文化使这一带的小说家和剧作家充分地感受到了当代社会生活的内在诗意和在文学上再现这种当代社会生活的冲动。与晚明的风靡一时的世情小说的流行相一致的是,剧作家们也更多地把他们作品的时间背景设置为当代生活。而《陌花轩杂剧》尤其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部在艺术风格上会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小说集《拍案惊奇》或《欢喜冤家》的系列短剧集子,在内容上专注於"尘寰情态",尤其是情爱与物质欲望的交缠和挣扎。本文试图通过对这部剧作集中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一、海南"番神"信仰由来南宋赵汝适的《诸蕃志》卷下《海南·万安军》中这样记载:万安军在黎母山之东南……城东有舶主都纲庙,人敬信,祷卜立应,舶舟往来,祭而后行。在海南宋代"番神庙"即"舶主都纲庙"就已建立。百姓将"番神"视为其出行保平安之神。至明清时期《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三八○《琼州府部汇考八·祠庙考·万州》记海南万州有"番神庙":昭应庙,在州东北三十五里莲塘港门。其神名  相似文献   

15.
<正>《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品,在作家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占有重要位置。《八月之光》取材于福克纳11岁时发生在南方的一桩种族惨案。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介绍、引进清新、刚健、质朴的文艺,鲁迅先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1929年至1930年间,鲁迅在柔石的协助下,编印了《艺苑朝华》第一辑共5册;随后,鲁迅又在1931年2月编印了《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士敏土》是苏联作家革拉特珂夫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士敏土"是水泥的译音。这部小说以一个遭到严重破坏的水泥工厂重新恢复生产的故事为中心,多方  相似文献   

17.
<正>《圣经》作为基督教文明的核心文本,曾经为西方美术史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创作动力。19世纪之前的欧洲美术史上甚至形成一个传统,即绝大多数画家会涉猎《圣经》内容,并借重圣经画创作跻身于主流画家行列。文艺复兴前后,这种时髦尤为明显。耶稣及其十二位使徒"最后的晚餐",堪称圣经画廊的主题画群。不同画家笔下,餐桌上的戏台,场面和风格纷呈。一、喧宾夺主的场景设计文艺复兴先驱之一乔托(Giotto,约1266—1337)是佛罗伦萨画派创始人,他作的《最后的晚餐》沿袭中世纪静态、  相似文献   

18.
杨锏 《世界文化》2004,(3):10-13
奥斯汀·克拉克( Austin Clarke)是加拿大著名作家,现居多伦多。主要作品有: 《交叉口的幸存者》、《交汇点》、《命运风暴》、《长大的光》、《骄傲帝国》、《波浪之源》、《问题》和《磨亮的锄》。2002年以其小说《磨亮的锄》获得加拿大最高小说奖吉勒文学奖,这部小说深刻反映了巴巴多斯的后殖民生活。获奖后,克拉克接受了加拿大文学期刊《一月》编辑琳达·理查兹的采访。 琳达·理查兹(以下简称问):您在《磨亮的锄》中写的毕蒙谢尔这个地方,是一个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岛? 奥斯汀·克拉克(以下简称答):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不说巴巴多斯…  相似文献   

19.
正一位放弃了优渥工资的股票经纪人,选择在巴黎的旧街区穷困潦倒地作画,最后他甚至跑到了南太平洋的小岛过起了"原始生活"。这一切的选择似乎都源于他对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自己艺术创作的信仰,所以他追寻着心中的皎洁月光来到他梦想中的纯净之土。这是英国小说家毛姆的名作《月亮与六便士》(1919)中的情节。其实这部小说是以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高更为原型而  相似文献   

20.
~~就是让神吃喝。宗庙的神也依人间的座席摆定座次 ,然后供奉以诸神饮食之物。食物的种类按神地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先秦最隆重的祭祀食品是牛、羊、猪组成的“大宰” ,其次是羊、猪组成的“少宰”。这是祭天神和祖宗用的。如果单祭田神 ,祈求丰收 ,一只猪蹄便可以了 ;如果单祭战神 ,确保胜利 ,一只狗也就行了。《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云 :“礼 ,敬而已矣。”其中心是孝悌。孝悌被简称为“养” ,《荀子·礼论篇》中说 :“故礼者养也。刍豢稻粱 ,五味调香 ,所以养口也 ;椒兰芬 ,所以养鼻也。”《礼记·祭义》篇论及孝的三级标准时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