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艺术教学是一种技术层面教学,注重对客观可视物象的准确描摹,充其量是一种带着激情的物象塑造,而精神层面教学是基于对物象所唤起的精神情绪、以及在情绪推动下所获得的感受力、领悟力以及表现力训练,笔者希望通过艺术教学训练手段的拓展,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到强烈唤醒和充分激活。  相似文献   

2.
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有着直观的视觉艺术形象,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美术学习是教学大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相似文献   

3.
声乐理论较抽象,较难理解,不像文学语言那样,通过文字的描述,文学形象会跃然于纸上。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把抽象的语言变成可视的物象,形象性教学是使声乐教学走向成功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也就是听觉艺术。音乐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音乐使人通过听来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意境与情感。通过对音乐旋律、节奏和力度的体会来展开想象,因此应着力于听。电视是一种视觉媒体,它主要是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提供具体、直观的形象,使人通过看,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育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西北师大音乐系郭琳一、以艺术的形象美感染学生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运动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艺术地再现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它能利用特殊的内容和形式、生动而具体的形象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他们在情操上受...  相似文献   

6.
形象思维是整个文学艺术的共同规律,而不同的艺术形式又有不同的形象思维的特殊表现方法。音乐艺术亦要用形象思维。音乐艺术的形象思维和其他种类的形象思维不很一样,有共性又有特殊性。由于不同的艺术所采取的塑造形象的材料和手段不同,形象构成的特点亦不同。文学用语言塑造形象;戏剧、电影等除语言外还借助演员的形体动作来构成形象;绘画是运用线条、颜色描绘形象;午蹈是用身体动作构成形象等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音乐形象是以音响的客观存在来体现的。这是它的特殊表现手段。由于音乐艺术赖以表现的客观物质条件是声音,这就确定了音乐艺术的形象思维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一种富有魅力的艺术,它长于以情动人,以美育人.古往今来,具有远见卓识和高深文化修养的教育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无不对音乐的巨大感染力和教育功能有深刻的体验和认识.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丘就是最早发现并肯定音乐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的先哲之一.他具有高深的音乐修养,会唱歌,会奏多种乐器,还会作曲.《论语》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孔子在齐国欣赏了《韶》乐(传说为虞舜时的音乐),深受感动,长久地沉醉在美好的乐声中,连肉食的滋味都品尝不出来了,他不禁感叹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想不到音乐竟能使人感动达到这样的境界!)因此,他作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并且身体力行,倡导音乐教育,把音乐放在他开设的六门课(即礼、乐、射、御、书、数)的第二位,进而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把音乐修养看作人的  相似文献   

8.
诗歌鉴赏是各地高考试卷上一道亮丽的风景,2004年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题型更趋开放,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一、意象——鉴赏古典诗歌的入场券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即“意象”。它是客观物象与审美主体(诗人)的有机统一,鉴赏诗歌离不开对意象的理解,诗歌之所以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主观情意(意)与客观物象(象)交融而成的心理形象.后主词的意象是由其独特的感受形成的,华美的物象,形成富贵气象;凄美的景象,表现词人悲苦的心境.词人善于将物象、景象、心象融合为一体,在创作过程中调动多种艺术手法,写出不少形象性很强的词作,形成词人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1.一切有规律的运动都可称之为节奏,客观世界的事物、人的情感亦有它的律动内涵。2.音乐中的节奏,不仅指音的运动快、慢、长、短,还有它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流动、惯性、弹性、推力、拖力等力学意义和作用。3.音乐中节奏的表情、形象与客观生活有密切联系,可归纳为:1)客观世界自然存在的节奏摹拟;2)心理情感节奏的反映;3)性格化节奏的提炼等三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也就是听觉艺术。音乐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音乐使人通过听来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意境与情感。通过对音乐旋律、节奏和力度的体会来展开想象,因此应着力于听。电视是一种视觉媒体,它主要是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提供具体、直观的形象,使人通过看,来理解画面内容和画面含义,并以此为依据展开想象。由于小学生受知识水平、生活经历所限,学习音乐,光听或光看都不能起  相似文献   

12.
《诗经》305篇诗歌基本上都是周代社会的诗歌创作。它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描写来创造艺术意境和形象,所体现的主要是周代的艺术风貌,其艺术成就折射出周代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3.
物象、意象、意境在诗词中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分别起不同的作用。一、物象和意象物象即是客观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渗透  相似文献   

14.
音乐隶属于艺术,音乐艺术是人类艺术品中最璀璨的艺术,其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通过听觉直达心灵,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丰富人类的感觉,提高人的审美敏感,塑造人的高雅气质,提高音乐修养,增强音乐美的感受,是构成人的精神和人格不可或缺的。提高音乐艺术修养,与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与把握是密切相关的。一、何谓音乐艺术1.音乐是以声音为媒介,以时间为存在方式并诉诸于听觉的艺术,由于欣赏音乐必须通过听觉来完成,它不像绘画艺术与雕塑艺术那样,能够直接描绘造型,既不能提供空间的视觉形象,也不能说明概念和思想,但音乐却是擅长表达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音乐作为最高人类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能美化人的灵魂,还能激发人对美好光明不懈追求的热情.音乐教育可以为德育培育良好的情感基础.音乐在实现其思想教育的作用时,并不是靠强制的方式,它依靠的是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因此,作为音乐教师,要利用音乐教育,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丰富和拓展音乐的教育使命,使学生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熏陶,使学生在情操、品格、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相似文献   

16.
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把人们认识世界的途径分为两种,即“科学的认识和借助艺术的认识”。他认为艺术促进意识的发展不亚于科学。音乐不仅帮助人们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人们的知识视野.并能促进人们多方面智能的发展,如思维、想象、理解等。演奏乐器的人,由于左右手经常运动,能促进大脑两半球平衡地发展,使大脑反映更加灵敏。特别是  相似文献   

17.
物象、意象、意境在诗词中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分别起不同的作用。一、物象和意象物象即是客观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来说,诗人在创作时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写情志,化物象为意象。如“柳”是一种客观事物,它有形态、颜色,是一个物象,但当诗人把它写进诗词中,它就含有了诗人的情感意趣,成为诗词中的意象了。李贺在《致酒行》中写“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诗句中的“柳”已被赋予了对“主父”的深…  相似文献   

18.
图像是信息的载体,内含丰富的知识与智力价值,是人的大脑对所接收的信息经加工处理之后形成的直观形象,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成果.音乐活动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根据少年儿童形象思维发达,想象力丰富这一特点和艺术相通的原则,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图像绘制法把听觉艺术转换为视觉艺术,对培养儿童的音乐能力是除律动、舞蹈表演.乐器演奏之外的又一妙法.音乐教学中的图像绘制就是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之下,凭借感觉与知觉,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入音乐情境,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利用色彩、线条、简笔等来反映或表现音乐知识和音乐形象,与美术教学中的绘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称这一教学方法为“脑图法”.  相似文献   

19.
临摹画是培养学生绘画基础的主要手段,这种形式的绘画教学要求学生正确而真实地描绘周围环境中各种现象和事物的形象为主要特征,以写实再现客观物象为重点的训练。学生通过训练可以提高造型的基本规律,掌握对客观物象的正确认识、理解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生动的表现力,使学生在基本功训练过程中感知、观察、想象、技能诸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深厚的音乐造诣、充分的创作试笔及特殊的情感经历造就了白居易之千古绝唱《琵琶行》。《琵琶行》对音乐特性的表现和描摹在听觉转化为视觉,塑造音乐形象上使之可感可视,尤其是在把握休止符,在音乐速度、力度及节奏转换等音乐手法的刻画上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